楚芳芳(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渭南 714000)
擴?融—西安星舍高檔商住樓景觀設計
楚芳芳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渭南 714000)
西安星舍高檔商住樓景觀設計案例是對于城市建設中高密度的建筑空間的層次及其空間的功能性合理的利用。在現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生活的節奏加快,生活的的氛圍缺乏活躍的氣息。垂直景觀及屋頂綠化可以柔化現代建筑的混凝土的生硬感和壓迫感,給人以生動的情感韻律與親近感受自然的機會。本案以“功能性”、“生態性”、“文化性”、“整體性”為設計理念,以前衛的設計思想引導設計具體方案的實施,并且保證設計的可實施性,滿足了消費人群、員工及居住人群對于生活質量水平提高的愿景。
星舍高檔商住樓;垂直景觀;屋頂綠化
隨著現代城市中的建筑大多朝著多層、超高層、高密度的方向發展,城市多數被建筑材料所覆蓋,且建筑密度較高,人們生活的環境缺少綠意,城市高樓大廈的不斷涌起,人們的生活環境卻在逐漸變得乏味。近幾年來,西安市在大力推進城市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工作,這為改善城市熱島效應及改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意義,在展示城市自然景觀的同時,進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1.1 項目概況
西安星舍高檔商住樓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星舍高檔商住樓為高層建筑,一層為商業用房,二層為辦公用房,三層以上為住宅用房。星舍高檔商住樓的前方是繁華的街道,后方是寧靜的住宅小區。星舍高檔商住樓景觀用地較為狹小,除去道路及地面可用面積不多,大多數的硬質鋪裝占據了大部分空間,這縮小了景觀用地面積。因此,需要利用豎向空間來滿足人們景觀需求。
1.2 定位分析
星舍高檔商住樓的景觀設計力求打造出人造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景觀形式,在追求生態的同時,注重功能與美觀相適應。由于星舍高檔商住樓周圍景觀的用地面積狹窄,為了拓展空間,使得景觀向立體方面發展。商住樓周圍的景觀不僅僅體現現代化的具有設計感的景觀形式,而且也要體現生態性。
1.3 立體綠化
改善人居生態環境是世界范圍內共同關注的主題,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的關鍵在于創造生態型的綠化環境,同時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提高城市的綠化率,增加綠化面積,城市綠化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勛。 垂直景觀具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凈化環境、美化環境及隔熱防護等重要的功能。
1.4 屋頂綠化
屋頂綠化主要形式大體上是對城市建筑物、構筑物等的頂部以及天臺、露臺上的綠化。
根據屋頂結構及其立地條件,我們所常見到的屋頂綠化形式主要有:開敞型屋頂綠化、半開場型屋頂綠化、密集型屋頂綠化。開敞型屋頂綠化是采用抗逆性強的草本植被平鋪栽培于屋頂綠化結構層上,屋頂的綠化結構經過技術處理,能夠形成良好的灌溉及排水系統。這種形式使屋頂承擔的重量較輕,適用的面域較為廣闊,養護投入較小,但是其缺點是為景觀植物營造性不夠。
通過這個對西安星舍高檔商住樓景觀設計,我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及設計方案,收集了資料,從國內外了解了商住樓周圍的景觀現狀,自己通過這些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一、商住樓面對的人群較多,功能的需求量不同于一般的商業樓或是居民樓,商住樓更能體現出功能的多樣性。因此,在研究關于商住樓周圍景觀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使用功能的多樣性。
二、由于城市現狀中,高層建筑及建筑密度較高,環境平均綠化率角度,因此,要打破這樣的一個格局,要從立體綠化及屋頂花園著手,并且運用現代科技,植物能夠在建筑外立面及其它面域上生長,便于養護及灌溉,能可持續發展。
三、景觀設計中生態與文化兩大不變的主題,在商住樓周圍營造豐富的植物景觀,形成豐富的植物群落,以人工環境打造自然生態景觀,在形成自然景觀的同時,融入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觀。
[1]李潔,彭重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北方園藝,2010,(16).
[2]LI Jie,PENG Chong-hua.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J] .NORTHERN HORTICULTUR,2010,(16).
[3]寇恒霏.淺析棋類小品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09,(9).
[4]KOU Hengfei.Application Of Chess Pieces in Landscape Design[J]. EDUCATION SCIENCE &
[5]進士五十八,鈴木誠,一場博幸.2008.鄉土景觀設計手法.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6]李麗娟,鄭紅星. 2000. 海灤河流系統生態環境需水量計算. 地理學報,55 (4):496-500.
[7]李敏.2002.現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4
[8]劉濱誼.2005.濱水景觀設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9]于爽.2004.城市濱水地區改造更新研究.天津大學
[10]周嵐.2001.城市空間美學.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35
TU7
B
1007-6344(2016)04-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