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旭霞,梁 谷,李 燕,田 顯
(1.陜西省氣象學會,西安 710016;2.陜西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西安 710014)
?
《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解讀
喬旭霞1,梁谷2,李燕2,田顯2
(1.陜西省氣象學會,西安710016;2.陜西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西安710014)
摘要:《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DB 61/T 924—2014)地方標準于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為了促進此標準的貫徹落實,介紹標準編制的目的、思路和依據,對標準的使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標準解讀
2014年08月26日,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陜西省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DB 61/T 924—2014)地方標準(陜西省地方標準發布通告2014年第5號(總第22號)),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標志著陜西省人工防雹作業預警工作有了規范性的標準,也是陜西省人工防雹業務中第一個應用技術標準。在面向政府、災害防御機構、公眾應對冰雹天氣時,以此標準為要求,依據防雹作業臨近態勢的緊急程度,按等級響應,保障防雹作業工作有序高效運轉,提高災害防御的能力。為了促進本標準的貫徹落實,正確理解本標準起草的目的,對標準進行簡單介紹和說明。
1標準編制的目的和意義
冰雹是陜西省主要氣象災害之一,給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危害。特別是在果業等經濟作物中,因雹災造成的損失超過總產值的8%。陜西省渭北是優質蘋果的主產區,年總產值20多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冰雹災害的防御主要依靠人工防雹作業,陜西省目前有95%的縣(區)開展了這項工作。防雹作業獲得成功的關鍵是作業者能快速、準確地將防雹催化劑送入雹云中的有效部位,這就要求在作業前做好充分準備,即早期預警。目前防雹預警工作主要依賴防雹作業指揮員自身對作業緊迫感的理解,對一個個作業點進行口頭通知,說明作業要求,耗費大量時間,當預警作業點多的時候,時常發生遺漏現象;并且,在信息傳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不規范的口頭通知形式制約了新技術的應用,也難以開展規范化管理;在業務工作中常常因作業準備不充分而影響作業防御的效果。針對陜西省防雹作業業務工作條件,依據人工防雹作業技術的要求,對防雹作業的預警等級進行規范,為按等級執行防雹作業響應建立基礎。為此,編制《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標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標準編制的思路和依據
目前,陜西省對于“人工防雹作業預警”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在防雹業務中也沒有對作業提出明確的預警要求,各地在實施防雹作業時,主要依賴防雹作業指揮員根據自身理解,向作業點提出要求,延誤有效的作業時機、作業效果差等現象經常出現,防雹作業優勢得不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造成資源浪費。本標準是依據作業點人工防雹作業的工作流程,為減輕作業人員的無謂勞動強度,提高作業的工作效率,利用氣象資源的優勢,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有序進行人工防雹作業準備,抓住有效的防雹作業時機,提高防雹作業效果。
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不僅僅是對防雹作業臨近態勢的緊急程度進行分級,更重要的是要求防雹作業人員按等級進行防雹作業準備,積極做好防御工作。因此,《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地方標準的制定,為災害防御管理提供了相應規范;為災害防御業務提供了執行、考核的依據;并充分利用氣象資源,使氣象服務落到實處。
2.1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的定義
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是依據預警區域內可能實施防雹作業臨近態勢的緊急程度劃分的級別。這一級別對應于防雹作業操作,與可能出現的冰雹天氣有關系,但并不一一對應于冰雹天氣。所以,本標準給出的預警等級只指示防雹作業操作的臨近狀態,不作冰雹天氣的臨近預報。
2.2防雹作業
標準依據陜西省防雹業務實施的作業方式,并需要實施防雹作業預警,定義防雹作業:利用37 mm高射炮、火箭系統向對流云內發射裝有催化劑或發生強力爆炸的炮彈、火箭,以達到抑制對流云中冰雹的形成、增長,減小冰雹直徑及減輕冰雹災害的過程。這也是預警等級適用的防雹作業。定義的內容能夠用防雹作業理論與操作方式解釋,不考慮其它無現代科學理論支持的防雹作業方法。對無需實施防雹作業預警的防雹方法,也不考慮在內,如防雹網等。
2.3對流云預警條件
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的確定建立在冰雹天氣監測、預報基礎之上,對流云預警條件即為疑似冰雹云的監測指標。目前能夠有效監測冰雹天氣的技術手段只有采用3 cm波長雷達探測云體的結構特征,故定義:依據3 cm波長雷達回波特征及其它信息,制定的實施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的對流云雷達回波條件。通過對陜西歷史冰雹云資料的研究分析,以防為主,依據允許少量空報決不漏報的原則,總結得到疑似冰雹云的對流云條件。對流云預警條件共分5大項11小項,涵蓋了陜西省當前能夠依據防雹理論進行防雹作業的對流云條件。在一級預警條件下,對流云預警條件是主要的預報理由。
3標準的使用及建議
《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是規范冰雹災害防御工作的一部分。本標準的發布,將提高氣象行業在社會服務中的影響力,保障氣象在災害防御工作中的服務質量。由于目前沒有規范的人工防雹作業預警方法,預警規范性服務工作剛剛開始,很多工作有待完善,為更好地貫徹執行本標準,做好冰雹防御的服務工作,建議提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確定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發布要求。冰雹云的發展非常快,曾經觀測到一塊冰雹云由生成到消亡只耗時8分鐘,故確定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后應盡快發布到各個相關作業點,為防雹作業爭取有利時間。
(2)充分利用氣象資源,減輕勞動強度,對流云預警條件的監測可以采用多普勒氣象雷達與3 cm雷達進行組合探測。如:在三級預警等級及以下時,可首先嚴密監視多普勒氣象雷達的探測結果;在二級預警等級時,適時采用3 cm雷達進行探測;在一級預警等級時,采用3 cm雷達連續探測;在3 cm雷達連續探測時,可依據多普勒氣象雷達的探測結果調整3 cm雷達的探測參數。
(3)技術總結。在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的制作中,應記錄制作時間、理由及實施結果。通過資料的積累,總結經驗,提高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的制作技術,切實加強做好冰雹天氣的防御工作。
中圖分類號:P482
文獻標識碼:B
作者簡介:喬旭霞(1964—),女,山西臨汾人,學士,高工,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和標準編制。
收稿日期:2015-08-29
文章編號:1006-4354(2016)01-0050-02
喬旭霞,梁谷,李燕,等. 《人工防雹作業預警等級》解讀[J].陜西氣象,2016(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