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萬梅靜
如何做好區域活動中的幼兒評價
河南省濮陽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萬梅靜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幫助幼兒梳理、分享游戲經驗進而提升幼兒游戲水平的重要載體。我園2012年確立了“區域活動中教師介入指導適宜性的探索與研究”園本研究課題,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借助加強教師科研技能培訓、定期開展專題研討、做好幼兒游戲觀察記錄、鼓勵教師撰寫專題論文、搭建區域公開觀摩平臺等方式,教師專業化素養迅速提升,尤其是在區域活動的教育評價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現將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困惑和收獲和大家進行分享。
幼兒園班級區域活動的組織效能受園所教育理念、教師專業化素養、設施設備、空間材料、家長育兒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班級教師的專業化素養。幾年來,我園先后經歷了教師們對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爭議質疑,對區域活動內容設置和材料投放一知半解無從下手,對區域活動中介入指導的方法策略應用不當等三個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困惑,正是得益于這樣一個從宏觀到微觀循序漸進克服困難的艱辛過程,才使得我們幼兒園的區域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升。針對區域活動的教育評價,教師們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評價手段單一
區域活動評價環節,教師們使用最多的評價手段是情景再現式的圖片影像評價法,其次是作品展示評價法。這兩種評價方法簡單易行且直觀形象,但如果僅僅依賴一種或兩種評價手段來梳理和總結整個活動過程,顯然是不夠的,教師一定要視評價內容的多元特性分別采取適宜的評價手段。
2.評價內容不全面
在我園園本課題開展的初期,教師們對區域活動評價環節仍處于一知半解的理解階段。教師們區域活動的評價內容多數局限在幼兒作品評價方面,而且評價內容普遍重知識技能的學習,忽略了幼兒區域活動中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導與評價,這種做法其實是和幼兒園教育工作目標和宗旨相悖的。
3.評價形式不科學
在我園最初區域活動評價環節的師幼談話活動中,教師提問最多的是“今天你玩的開心嗎?”、“你喜歡玩這個游戲嗎?”“這件作品漂亮嗎?”“他(她)做的棒不棒?”這些問題。待幼兒回答玩“開心”、“喜歡”、“漂亮”、“棒!”之后便無下文。教師以為這就是“評價”,這種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一問一答評價形式,是無法發揮教育評價梳理、分享幼兒游戲經驗、助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作用的。
4.忽視區域活動評價的教育價值
在整個區域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有些老師錯誤地認為區域活動只要幼兒游戲狀態好就能達到目的了,意識不到最后環節教育評價的意義和作用。教師不重視評價環節,勢必會造成活動過程中缺失此環節,班級區域活動虎頭蛇尾。此環節的缺失,勢必會限制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速度,造成幼兒能力發展緩慢或滯后。
1.幼兒區域活動過程整體評價
區域游戲結束以后,教師首先要對剛剛結束的區域游戲進行整體評價。比如簡單列舉一些自己看到的哪些區域中有哪些幼兒在游戲,或者籠統的評價一下某些區域游戲中幼兒整體的活動狀態如何。幼兒的覆蓋面應該已經達到大多數了,如此一來,幼兒的感受是老師已經關注到了“我”,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求,還會讓他(她)對接下來教師更加詳細而有針對性的評價充滿期待,情緒快速的安定下來。
2.幼兒作品展示
幼兒作品展示是區域活動評價中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多會選擇兩類作品來進行展示——一類是比較成功的作品,教師選擇這類作品進行展示的目的是讓完成作品的幼兒在眾人面前分享他的成功經驗,推動全體幼兒的游戲水平;另一類作品是未完成的作品,教師首先請制作作品的幼兒說一說他遇到了什么問題,接下來要對這名幼兒所遇到的問題表示理解并進行鼓勵,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全體幼兒集思廣益幫助他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受助者體驗到了來自于集體的關愛和支持,更關鍵的是幼兒一起討論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分析、推理、整合、合作等各項能力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對幼兒在活動中情感態度層面的引導與評價
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注重幼兒知識技能的學習,更要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善于捕捉幼兒之間合作、分享、禮讓、遵守規則等信息。在評價環節中以教師或幼兒“敘事”的形式向大家分享,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4.區域活動過程中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與探討
在每一次的區域活動中,都會遇到物品損壞、材料不足、幼兒間發生爭執等一些突發事件。教師一定要抓住這些突發事件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共同商議問題解決的辦法。在以后的區域活動中不但可以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同時也增強了幼兒克服困難的能力和意識。
5.區域游戲的延伸與生成
幼兒在本次游戲過程中衍生出的新玩法或新游戲,可以在評價的最后環節進行簡單的暗示,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告知幼兒老師會為他們的創意提供支持與幫助。
1.作品展示
教師直接把幼兒在區域活動時完成的作品直觀地呈現在幼兒面前,這是應用最多、最簡便易行的一種評價手段,內容多數來自于幼兒的美術創意作品。
2.圖片、影像再現
建構區、益智區、圖書區等一些區域,幼兒所建構的作品、操作的過程和閱讀的愉悅無法便捷直觀的向所有人呈現,這時教師就可采取圖片和影像再現的方法,用照相機或攝像機截取幼兒游戲的片段或瞬間,為教育評價積累素材。
3.回憶式敘述分享
娃娃家、小醫院、表演區等一些社會性區角,幼兒的游戲一直是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中進行的,教師在做教育評價時,可引導幼兒通過回憶游戲情境來描述游戲過程,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4.現場答疑解惑
“誰能幫他想個辦法?”、“還有其他的辦法嗎?”、“哪一種辦法最好呢?”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循序漸進式的提問和啟發是最能體現區域活動評價教育價值的所在。因此,當幼兒有問題出現了,一定要盡力解決在當下,現場進行答疑解惑。
5.“我”的新發現
幼兒的游戲過程和結果決定了沒有標準答案,教師一定要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意見和見解、肯定幼兒標新立異的想法和做法,努力挖掘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潛能,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