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娟,陳夢華,李莉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濟南250014)
莒縣龍潭風電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白娟,陳夢華,李莉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濟南250014)
分析了風電建設對野生動物、植被、水土流失、景觀、噪聲、光閃動陰影等六方面造成的影響,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的過程和表現形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莒縣;風電項目;工程建設;生態環境
莒縣龍潭風電場工程位于日照市莒縣果莊鄉西部,南北長約7 km,東西最長約4 km,范圍約28 km2。系統主要包括風機及箱變設備、升壓站、道路工程、集電線路等。主要內容:安裝20臺單機容量為2 500 kW的風力發電機組,每臺風機旁邊設1臺箱式變壓器;風機與風機之間采用架空線路,架空線路接至110 kV升壓站,線路長16 km,采取桿塔基礎,共設塔基80基,風機與箱式變電站之間采用直埋電纜的方式;風電場110 kV升壓站位于風電場的中心位置,110 kV采用單母線接線,架空出線一回以110 kV線路就近接入源河110 kV變電站,實現與系統并網。
1.1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場址主導風向為SW,風力發電機組按垂直于SW方向成排布置。根據地形條件及風能資源的分布,機組之間的距離縱橫向約500 m,輪轂高度80 m,風輪直徑為106 m。如果在鳥類飛行的路徑上安裝風機,低空飛行的鳥類飛行時會和風機風輪、輸電線路等構筑物發生碰撞,造成鳥類死亡,影響了鳥類的繁殖和棲息。莒縣龍潭風電場項目風機葉輪的高度約為138 m,項目場址不在被列入國家保護對象的鳥類以及鳥類的遷徙路線上,不會影響整體鳥類的繁殖和棲居。
莒縣風場選用的是低噪聲風機,風機連接處還設有減震裝置,葉片采用吸聲材料,這樣設置會大大降低噪聲源噪聲,風機噪聲對鳥類的影響也相應減弱。
1.2對植被的影響
莒縣龍潭風電項目選址為山坡丘陵地,主要植被為松林、果樹和農田莊稼、荒草等,工程施工時,風機、箱變、變電站、輸電線路的桿塔等永久占地上的植被會被去除,會使小范圍內的植被覆蓋率下降,但由于場址范圍內的植被群落物種單一,不涉及到名貴樹木損壞問題,所涉及的樹木都是周邊常見物種,不影響當地的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3對水土流失影響
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及完工后運行情況,水土流失時段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設期,水土流失主要產生地段為臨時堆土和場內道路。建設期間,伴隨風機基礎開挖,安裝場地平整,場內道路修筑,升壓站施工,集電線路架設等活動,將擾動原地貌,破壞原有植被,使表土裸露,如遇降雨沖刷地表,水土流失嚴重。大規模的開挖、擾動,在當地強勁大風的作用下也會促進局部揚沙天氣的形成。工程運行期間,地表開挖,回填,平整等擾動活動基本結束,水土流失程度有所減弱,但擾動后的區域自然生態修復能力低,在運行初期仍將會產生一定的水土流失。
1.4對景觀影響
風電場建設后,會對周圍視覺景觀產生一定影響,在原來的地形地貌上增加了巨大的塔架和旋轉的風輪風機,高聳的風電機組迎風旋轉的新景觀。風電的景觀影響主要取決于風輪的設計、布置和風電場的選址。風輪機的塔架、輪轂與葉片設計要與背景相協調,無論風輪的大小、顏色和片數都要符合美學原理。整體布置要排列整齊或錯落有致,在視覺上給人以和諧的感覺,并起到點綴景觀的效果。風輪機選址的位置在整體上要給人增加美感,宜選擇在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的地段,增加大自然的吸引力。
1.5對聲環境的影響
噪聲源主要為風機運行時產生的噪音。風機運轉噪聲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齒輪箱和發電機等部件產生的機械噪聲,另一部分是槳葉切割空氣時產生的空氣動力噪聲。為降低噪聲對附近敏感點的影響,宜選用低噪聲風機,通過對增速齒輪等機械噪聲源進行隔音處理和改進槳葉形狀降低噪聲;風機安裝減震系統,風機葉片材料采用吸聲材料。目前風力機的噪聲水平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亦有較大的改善,在風機500 m外基本不受影響。
1.6光閃動陰影影響
項目選址應避開居民區,且不宜在旅游景點區、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建設。莒縣龍潭風電場工程選址在低山丘陵區,附近無居民,產生光閃動和陰影影響微弱。
風電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對植被的破壞和施工期水土流失現象。相關部門和單位應合理運用生態學原理等理論,做好選址選線規劃和工程布置設計,同時采取工程、植物、臨時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采取保護、恢復等減緩措施,使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實踐證明,風電項目對環境的正面影響遠大于其負面影響。建議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充分利用當地優質風能資源,改善當地電網以水電為主的單一化結構,為電網提供清潔可再生能源,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張玉燕)
S157
B
1009-6159(2016)-10-0041-02
2016-01-09
白娟(1976—),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