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華,張魯婧
(1.山東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濟南250100;2.濟南市水利局,山東濟南250099)
濟南市小農水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初探
張立華1,張魯婧2
(1.山東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東濟南250100;2.濟南市水利局,山東濟南250099)
以濟南市為例,總結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開展情況,分析了產權改革的主要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對下一步深入開展產權制度改革提出對策建議。
濟南市;水利工程;產權改革;農村水利
濟南市是資源型缺水城市,農業灌溉用水量占水資源總量60%左右,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對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濟南市設計灌溉面積萬畝以上的灌區30處,建成水池、窖7 816處,塘壩841處,小引水堰(閘)66處,小型灌溉泵站491處,機井、大口井44 983眼,小型排水泵站56處。設置鄉鎮水利站和流域站54個,選配村水利員4 609人,成立各類專業服務組織98支,農民用水合作組織260個,實現涉農鄉鎮(街辦)基層水利服務全覆蓋。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更好地發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效益,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2014年山東省啟動實施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濟南市的章丘、濟陽列入省級試點縣,同時市里選擇了商河縣作為市級試點縣,同標準同要求推進,探索建立與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相適應的小農水工程運行管護機制,破解長期存在的產權歸屬不明、管護體制不順、建管用脫節等問題。各試點縣均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制定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實施方案,研究出臺了實施細則、績效考核辦法等文件,全面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調查摸底,摸清現有小型水利工程設施基本情況。
2.1深化項目實施方式改革
1)推行項目建設管理公開制度。工程建設前期充分征求項目區群眾的意見,建設過程中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公示牌等多種方式公示項目招標、施工進度、監督電話等情況,接受群眾監督。章丘市在受益村選擇責任心強、素質高的群眾作為群眾質量監督員,參與工程建設,形成政府監督與群眾監督相結合的新機制。
2)改進項目管理方式。按照縣、鎮、村分級負責的原則,根據項目規模、受益范圍情況,分別確定項目實施主體,成方連片、規模較大的項目由縣級實施;涉及單個鄉鎮、規模較小的項目,由鄉鎮成立項目法人負責實施;涉及單村、規模較小的項目,由村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用水戶協會等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在農業示范園區節水灌溉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實行建設管理一體化,水利部門主要做好政策引導、技術指導、監督管理等工作,避免建設管理中的“大包大攬”。
3)探索和完善項目補助方式。在“五小水利”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項目中推行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管理模式。工程建設前由項目實施主體申報,由鄉鎮政府、水利站對申報情況核實統計后報縣級水利部門現場核實審批,竣工驗收合格后,按實際完成工程量進行補助。
2.2落實“兩證一書一臺賬”管理制度
通過全面的調查摸底、摸清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基本情況,按照工程類型分別以村、鄉鎮、縣為單位,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進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進行確權。由縣級人民政府或水利部門向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所有者頒發《農田水利工程產權證書》,向農田水利工程使用者頒發《農田水利工程使用權證書》,同時簽署《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協議書》、建立《農田水利設施及管護工作臺賬》。通過“兩證一書一臺賬”管理制度,明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明確使用權,落實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
2.3創新運行管護模式
要因地制宜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一是專業服務隊管理模式。章丘市在農田水利維修養護工程中試點了由章丘市打井隊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進行日常巡查及維修養護,水務局主要做好檢查指導,并對維修養護情況進行考核。二是農民合作組織管理模式。由用水戶協會、合作社、供水聯合體等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負責對農村水利設施進行日常巡查、維護管理、費用收取和工程維修改造等,實現用水戶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務。三是物業化管理。對于跨行政村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維護,例如,跨村的泵站工程,由鄉鎮人民政府打捆招標,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采用物業化管理。四是農戶自管模式。對控制面積小、受益范圍明確的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由農戶自主管理。在井灌區推廣“井長制”,以單井為單位,成立灌溉小組,受益農戶輪流做小組長,負責設備維修保養、確定灌溉順序等工作。
一是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視不夠。長期以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一直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隨著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農業收入在農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也影響了農民參與農田水利管理的積極性,導致部門田間水利設施無人管、無人修,效益衰減。二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護資金不足。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護經費由工程受益者負責籌集,公共財政給予補助。目前維修養護資金主要來源于水費及各級財政補助資金,財政補助資金數量有限,農田灌溉水價較低、水費收繳困難,難以保證損毀的工程得到及時的維修,也很難吸引社會主體參與工程建設管理。三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是一項新的改革,政策理論要求高,部分地區基層管理人員不足、管理能力不強,業務水平不高,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跟不上,產權改革推進較慢。
4.1加強組織領導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涉及部門多,需要各級政府強力推進以及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各級政府要建立協調推進機制,統籌解決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4.2加大資金投入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數量多,要加大維修養護財政資金投入,完善以績效考核為依據的維護資金分配制度。建立水商品意識,深化農業水價改革,探索定額內用水精準補貼辦法、超定額累計加價制度和水權有償轉讓制度,擴寬資金渠道,建立穩定的農田水利運行管護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工程得到及時維修養護,長久發揮效益。
4.3強化宣傳指導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與農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要積極宣傳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的意義、經驗、效果等,充分征求項目區群眾的意見,尊重群眾意愿,取得群眾的支持。要加強業務指導,提高基層人員業務水平和能力。積極開展針對試點任務的業務培訓,組織基層人員到改革領先縣、鄉鎮進行學習考察,借鑒先進經驗。
4.4完善考核機制
對試點改革情況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護工作實行年度考核制,進一步完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考核辦法,增強考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并將考核結果與獎補資金撥付、管理人員續聘、事業發展考核等掛鉤,推動改革有序開展。
[1]王冠軍,劉小勇,王健宇,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制度研究.中國水利,2015(2),14-16.
[2]顧斌杰,劉云波,陳華堂.深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水利發展研究,2014(11),8-11.
[3]張明生,王豐,張國平,等.中國農業用水存在的問題及節水對策.農業工程學報,2005(S1),1-6.
(責任編輯趙其芬)
F323.213
B
1009-6159(2016)-10-0049-02
2016-05-30
張立華(1958—),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