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蘭花++李華+++鄺智祥+++陳潔忠



摘要:分析了雜合清遠麻雞114、120 d的體質量、體尺、早熟性、性激素水平。結果表明:公雞114、120 d的體質量、冠高、脛長、脛圍均極顯著高于母雞,公雞120 d體質量、冠高較114 d有顯著提高。母雞114 d通管值(尾部、翼部)和120 d尾部通管值均極顯著高于公雞;公雞、母雞翼部通管值120 d均極顯著高于114 d,但尾部通管值差異不顯著。114 d公雞體質量和尾部通管值以及120 d母雞冠高均與其翼部通管值有中等強度的正相關(R1=0.29,R3=0.25,R2=0.24,P<0.05)。
關鍵詞:清遠麻雞;雜交;生長性能
中圖分類號:S831.2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2-0252-02
收稿日期:2015-01-18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編號:2015BAD03B00);廣東省普通高校國家級重大培育項目(編號:2014GKXM057);廣東省佛山市科技創新平臺項目(編號:[2014]136號)。
作者簡介:何蘭花(1967—),女,廣東韶關人,碩士,高級實驗師,從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技術研究。E-mail:784158598@qq.com。
通信作者:李華,博士,教授,從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技術研究。E-mail:okhuali@aliyun.com。清遠麻雞是廣東省四大名雞之一,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目錄,2010年成為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清遠麻雞外貌特征為“一楔、二細、三麻身”,以皮膚金黃、皮爽肉滑、味鮮質優而聞名,經過多年的系統選育,目前在同一品種內已選育出專門化品系如快羽系、慢羽系等。近年來,清遠麻雞在繁育過程中出現了變異的隱性純合白羽個體,經遺傳學鑒定為酪氨酸基因突變所致,擴群后建立了清遠麻雞隱性白羽系。本試驗以純種清遠麻雞快羽系(K)為父本,清遠麻雞分化出的隱性白羽系(B)為母本進行雜交,測定雜交后代不同性別和日齡的體質量、體尺、冠高、通管值、性激素水平,目的在于通過專門化選育、雜交等手段提高清遠麻雞生長速度,達到保護選育成果目的,旨在為開發利用清遠麻雞遺傳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動物
試驗雞由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提供,雜合清遠麻雞飼料營養水平見表1,種雞飼養、種蛋孵化、雜合清遠麻雞的飼養均按保種場日常管理進行。隨機選取健康雜合清遠麻雞114 d(♂ 77羽、♀ 75 羽)和120 d(♂ 73 羽、♀ 71 羽)測定其體質量、冠高、脛長、脛圍、通管性能,并將120 d雜合清遠麻公雞、母雞按通管達標與否分組測定其血液中性激素含量。
1.2測定項目及方法
1.2.1體質量、體尺和通管性能的測定按NY/T 823—2004《家禽生產性能名詞術語和度量統計方法》規定的方法測定清遠麻雞體質量、冠高、脛長、脛圍。用電子秤測量體質
量,精確度為1 g;用游標卡尺測量冠高、脛長,精確度為 0.01 mm;用皮尺測量脛骨中部的周長,即為脛圍;參照現有研究成果和企業標準,通過觀察主翼羽、尾羽通管程度量化評分通管性能,主翼羽評分60分以上為通管達標,60分以下為不達標[2]。
1.2.2性激素含量測定將120 d雜合清遠麻公雞、母雞按通管達標與否分組,每組選取30羽翼下靜脈采血8~10 mL/羽,室溫靜置4 h后1 200 r/min離心2 min,提取血清置于-20 ℃低溫保存。血清送廣州康都臨床檢驗所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性激素水平,所用試劑為Bayer公司生產。母雞測定促卵泡素(FSH)、促黃體素(LH)、雌二醇(E2),公雞測定睪酮(T)。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數據顯著性檢驗、相關分析,數據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
2結果與分析
2.1體質量、冠高比較分析
由表2可知,114、120 d公雞的體質量、冠高均分別極顯著高于同日齡母雞,公雞冠高在2個時間段均為母雞的2.4倍。同性別間公雞120 d的體質量、冠高有顯著提高,體質量增加104.4 g,冠高增加3.61 mm。114、120 d的母雞冠高變異系數較大,分別為24.98%、21.48%。
2.2脛長、脛圍比較分析
公雞114、120 d的脛長、脛圍均極顯著高于同日齡母雞的。120 d公雞和母雞的脛長、脛圍均比114 d略有提高,但是差異不顯著。公雞和母雞的脛長、脛圍的變異系數在4.5%~5.8%之間(表3)。
2.3通管性能的比較分析
母雞114 d通管值、120 d尾部通管值均極顯著大于公雞,120 d公雞、母雞翼部通管值均較高,彼此間差異不顯著,但均極顯著高于114 d的翼部通管值(表4)。
2.4體質量、冠高、尾部通管值與翼部通管值的相關性
114 d公雞體質量、尾部通管值和120 d母雞冠高均與其翼部通管值有中等強度的正相關(R1=0.29,R3=0.25,R2=0.24),差異顯著。其余性狀與其翼部通管值之間為弱相關,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表5)。
2.5性激素的比較分析
120 d對通管達標組與未達標組公雞、母雞進行性激素檢測,發現母雞的促卵泡素(FSH)測定值均在0.100~0.105 IU/L之間,促黃體素(LH)測定值小于0.100 IU/L,雌二醇(E2)、睪酮(T)測定值組別間差異均不顯著,且個體間差異較大(表6)。
3結論與討論
3.1生長、體尺性能
體質量、脛長反映家禽生長發育特征,兩者之間存在極顯著相關[3]。雜合清遠麻公雞114、120 d體質量、冠高、脛長、脛圍均極顯著高于同日齡母雞。與何丹林等測定90 d清遠麻雞公雞、母雞體質量、脛長相比,114 d雜合清遠麻公母雞體質量均有較大提高,這與該品種生長發育有關[4]。據報道,清遠麻公雞、母雞體質量的拐點日齡分別在8.45周、8.97周或9.94周,拐點日齡后還有緩慢增長;脛長屬于早期發育的性狀,其拐點日齡大致在3.58周[5-6]。由于是本品種內不同羽色品系的雜交,其生長速度明顯有別于清遠麻雞與其他品種的快大隱性白羽雞雜交,后者具有早期生長速度的優勢。吳顯華等報道,清遠麻雞♂和麻羽系♀雜交后代90 d活質量公雞、母雞分別達1 429.5、1 153.0 g[7]。蘇力等報道,90 d清遠麻雞和快大隱性白羽雞雜交一代平均體質量達 1 703.42 g[8]。由此可見,雜合清遠麻雞保留了原清遠麻雞純種的生產性能,體質量增速比與快大型雜交后代低,但作為優質商品雞開發而言,在不改變肉質等優良性狀的情況下,盡管雜合清遠麻雞相對于純麻系而言,其后代目前不具備明顯的體質量雜種優勢,但有望通過專門化選育麻羽系、白羽系,達到保護選育種源的目的。
3.2通管性能、早熟性
優質雞的早熟性、體型是影響通管性能的重要因素,優質雞可以根據冠高評分實施早期選擇[9]。生殖器官的發育影響第二性征的表現,生產中可據雞冠、肉垂的發育狀況判斷性成熟情況[10]。114 d雜合清遠麻母雞通管值極顯著高于公雞,120 d公雞、母雞翼部通管值均極顯著高于114 d。本試驗結果表明,114 d公雞體質量、尾部通管值以及120 d母雞冠高均與其翼部通管值有中等強度的正相關,但公雞冠高與其翼部通管值間的相關性極小,說明性別影響了雜合清遠麻雞體質量、冠高以及不同部位羽毛發育。肉雞生殖器官是發育最晚的機體組織器官,與體質量相關顯著但并非同步變化,卵巢、輸卵管的快速發育均在23~28周齡[10-11]。本試驗結果表明,120 d母雞的促卵泡素(FSH)、促黃體素(LH)的測定值均較低,雌二醇(E2)和睪酮(T)組別間差異均不顯著,說明120 d雜合清遠麻雞已初步達上市體質量,但性成熟尚未完善,此時的性激素水平與通管程度不相關。
參考文獻:
[1]黃得純,鄺志祥,李華,等. 清遠麻雞屠宰性能和肉質的研究[J]. 中國家禽,2012,34(17):27-30.
[2]李瑩,舒鼎銘. 雞羽毛發生發育特征概況[J]. 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13,38(6):1-6.
[3]鄒劍敏,宋遲,單艷菊,等. 清遠麻雞體重和脛長生長曲線的擬合[J]. 江蘇農業科學,2012,40(4):213-215.
[4]何丹林,沈栩,蘇熾南,等. 不同羽色清遠麻雞生長和產蛋性狀的比較分析[J]. 養禽與禽病防治,2009(6):18-20.
[5]張紹勝,程仁榮,耿照玉,等. 文昌雞、清遠麻雞與崇仁麻雞生長發育規律研究[J]. 農技服務,2007(1):69-70.
[6]劉宏祥,姬改革,單艷菊,等. 隱性白羽雞與清遠麻雞生長曲線及相關性研究[J]. 家畜生態學報,2013,34(4):33-36.
[7]吳顯華,李漢喬,張細權,等. 優質麻羽型肉雞品系的建立與推廣[J]. 養禽與禽病防治,1995(12):4-5.
[8]蘇力,蘇喬. 清遠麻雞與隱性白羽雞雜交試驗研究[J]. 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2,19(6):15-16.
[9]黃軍,覃武光,車統欽. 三黃雞羽毛緊湊度選育指標可行性分析[J]. 中國家禽,2012,34(10):31-33.
[10]秦豪榮,吉俊玲. 肉種雞生殖器官發育與體重體尺肉質觀測指標的對比研究[J]. 當代畜牧,2005(8):27-29.
[11]秦豪榮,吉俊玲,楊曉志. 肉種雞生殖器官發育與性成熟調控的研究[J]. 西北農業學報,2006,15(6):34-36.時凱,陳長寬,卞紅春,等. 不同養殖模式及光照度對蛋雞產蛋率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