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強,張效平,張美彥,商寶娣,周 洲,曾 圣,王艷艷,楊 星,周 路
(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貴州貴陽550025)
貴州省養殖水域現狀及發展規劃
杜 強,張效平,張美彥,商寶娣,周 洲,曾 圣,王艷艷,楊 星,周 路*
(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貴州貴陽550025)
為合理開發利用貴州淡水水域及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對貴州宜養水域進行規劃,到2020年養殖水庫水域面積達13.92萬hm2(不含原種良種苗種場、休閑漁業、江河溪流放流增殖、流水養魚等規劃面積),水產品產量達到47萬t,產值107億元。其中,網箱養殖水庫從現有的32座增加到108座(含山塘),水域面積達67 195hm2;放流增殖水庫2 376座,面積63 301hm2;地下水出水點205處,養殖面積達358.77hm2;池塘養殖面積達8 391hm2。同時提出了貴州發展水產養殖的建議。
養殖水域;漁業現狀;規劃;貴州
貴州位于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東毗湖南省、南鄰廣西自治區、西連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慶市。省內以烏蒙、苗嶺山脈分界,分屬長江〔包括金沙江(橫江、牛欄江)、赤水河、綦江、烏江、沅江〕和珠江(包括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柳江)流域。烏蒙、苗嶺以北屬長江流域,烏蒙以南屬珠江流域。省內水庫、溪流較多,宜養水面廣闊,水產生物種類繁多,發展水產養殖業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發展潛力。但隨著全省淡水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和養殖規劃相對滯后的矛盾不斷突出,苗種繁育設施建設薄弱、養殖品種結構較單一、漁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發展潛力未能得到較好發揮、局部養殖水域環境有待優化等問題逐漸凸顯。為此,貴州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快現代特色漁業發展的意見》[黔府辦函(2015)16號]、《關于做好縣級養殖水域規劃編制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為合理開發利用貴州淡水水域,有效保護養殖水域生態環境,加快推進和完善漁業管理制度,促進貴州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針對貴州宜養水域養殖現狀進行科學規劃,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貴州內陸水域資源豐富,面積大,類型多,主要由溪河、大中型水庫、湖泊、池塘、河溝、山塘等構成。隨西電東送水電建設項目的實施完成,全省大型梯級水電站相繼完成,使水庫、湖泊、山塘等養殖水域大大增加。2015年貴州省養殖水域59 839hm2(未含稻田養魚面積153 126hm2),其中,水庫44 832hm2、池塘6 141hm2、湖泊664hm2、河溝3 803hm2、其他水域4 453hm2[1]。
近5年來,貴州省內陸水產養殖面積和產量不斷增長,2010年分別為29 855hm2和75 838t;2011年分別為32 572hm2和95 104t;2012年分別為49 325hm2和120 389t;2013年分別為56 237hm2和196 040t;2014年分別為58 883hm2和196 040t;2015年分別為59 893hm2和235 860t[1]。面積和產量5年算術增長率分別達到12.2%和20.3%。
2010—2015年年平均主要養殖水面單產為3 286.66kg/hm2(含捕撈量),主要養殖水面年最高單產為4 051.07kg/hm2,年最低單產為121.86kg/hm2。其中,池塘年平均養殖單產為3 312.11kg/hm2,水庫為2 285.73kg/hm2,湖泊為910.37kg/hm2,河溝為638.42kg/hm2,稻田為179.52kg/hm2。
貴州9個地州市中77個縣(市、區)有養殖水域,分為江河溪流、水庫(含大、中型及小一、小二型水庫)、池塘和地下水養殖等4種類型,規劃到2020年養殖水域面積達13.92萬hm2(不含原種良種苗種場、休閑漁業、江河溪流放流增殖、流水養魚等規劃面積),水產品產量達到47萬t,產值107億元,養殖漁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鱒魚、鮭魚等冷水魚及大鯢產量、產值位居全國前列[2]。
2.1 水庫
2.1.1 網箱養殖水庫養殖規劃原則是在保護飲用水資源的前提下,兼顧發電、防洪、航運、旅游等功能,科學合理規劃養殖水域,遵循功能定位、服從主導。充分挖掘水庫養殖潛力,合理布局養殖模式,優化養殖品種結構,促進水庫養殖的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網箱養殖水庫從現有的32座增加到108座(含山塘),水域面積達67 195hm2(表1),投餌網箱面積占比總體達到國家行業標準要求,不投餌生態網箱數量明顯增加。因此,養殖網箱結構將得到調整和改善,同時通過設置網箱養殖控制單元,可防止局部網箱過于密集,將有利于保持水環境穩定,促進水庫養殖持續健康發展。
2.1.2 放牧式養殖全省水庫的功能以防洪、灌溉、發電和供水為主,僅適宜開展庫區放流增殖。規劃水庫2 376座,放流增殖面積63 301hm2(表1),放流品種以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等傳統的四大家魚及其他適合水庫環境保護的草濾食性魚類。由于大中型水庫功能定位為飲用水源,同時考慮水庫養殖造成的污染,故只宜增殖,不宜更多地擴大投餌型的人工養殖面積,因此除規劃的庫區外,另有1 103座水庫不在規劃之列,占統計水庫總數的91%;對于非直接向自來水廠供水的水庫規劃放流增殖及適量的網箱、圍網、攔網等三網養殖共108座,投餌和不投餌面積分別達168萬m2和378萬m2,主要分布于黔西南、黔東南和遵義境內。
2.2 地下水
貴州省地下水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地下水出水點1 599處,出水量315.6m3/s,其中91處為地熱溫泉,主要分布于興義-都勻-劍河一線以北、畢節-興義以東和劍河-石阡-印江以西地區,尤以黔北、黔東北、黔中和黔西南分布為主;地下水已用于養殖的有95處,出水量42.85m3/s,養殖面積達87.92hm2。規劃到2020年使用205處,占出水口總數的12.8%;出水量124.3m3/s,占總出水量的39.4%;養殖面積達358.77hm2(表2)。

表1 2020年貴州省各地州市水庫養殖規劃Table1 The reservoirs breed plan all around Guizhou Province by 2020

表2 貴州省各地州市地下水養殖現狀及規劃Table2 Underground aquaculture status and planning all around Guizhou Province
2.3 池塘
貴州現有池塘總面積為4 975hm2,規劃到2020年養殖面積8 391hm2,增幅達40.71%(表3)。規劃增長點主要分布在遵義市和黔南州,另外仁懷市、威寧縣等由于水域面積較小,開發利用傾向于生態旅游,故池塘規劃面積不變。
3.1 明確功能區劃
明確全省水庫、池塘、山塘、小水庫、冷流水養殖水域的功能區劃,以現有漁業生產基地為基礎,著力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專業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要求,大力發展高效生態漁業、休閑漁業等。加強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建設,基本建成具有貴州特色的現代漁業體系[3]。
3.2 充分利用大中型水庫和稻田養魚
貴州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總面積達24萬hm2[4],2015年水產養殖面積為59 839hm2(未含稻田養魚面積),占24.9%,還有近3/4的水域未開發利用。全省稻田灌溉面積達68萬hm2[4],而涉及稻田養魚規模較大的黔南、黔東南等已開發面積約5萬hm2。因此,在大中型水庫和稻田利用上還有較大空間。大中型水庫的水面開發重點是在庫區內發展增殖放牧和生態無污染高效養殖;稻田養殖主要是擴大稻田養魚面積,推廣多種模式養殖,以提高單產水平[5]。
3.3 充分利用地下水養魚
貴州地下水資源豐富,但當前利用地下水開發水產養殖的較少,利用模式單一。因此,要充分利用地下水資源發展冷水魚、溫泉漁業休閑及熱帶魚養殖、育種等。
3.4 發展休閑漁業
貴州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5℃左右,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豐沛,年降水量1179mm左右,水資源豐富,加上山巒起伏,山清水秀,特別是許多水庫,依山面水,風景秀麗,且生物具有多樣性,發展休閑漁業具有十分有利的自然條件。當前,旅游業已成為各地經濟新的增長點,而休閑漁業作為旅游業的一部分,能提高本地區漁業生產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因此,要充分利用環境優勢發展休閑漁業。

表3 貴州省各地州市池塘養殖現狀及規劃Table3 Pond aquaculture status and planning all around Guizhou Province
貴州水資源豐富,發展水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要在發揮天然資源優勢和兼顧養殖水域環境保護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水產養殖結構,加強對全省水域資源的有效配置,科學合理地利用水域進行漁業生產,實現水產養殖的規范化管理,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水域資源可持續利用,提升水產品質量,以保證全省水域合理利用及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由于可借鑒參考的資料少及部分數據缺失導致許多地方地下水位置、出水量、水溫等情況仍不清楚;水庫中下層水、渠道水、河道水等冷水資源及其利用規劃缺失;部分水產種質保護區范圍、保護對象不夠明確;多數規劃缺少水質狀況資料,難以對養殖水域環境狀況進行分析評價;共管水域利用方式存在差異;其他行業水域使用范圍不清等都影響養殖水域的規劃,今后在水域規劃實施中與相關部門協調,以便科學合理規劃利用水域。
致謝:衷心感謝有關上級漁業部門對本次規劃的支持和幫助,各市州縣水產漁業工作人員及養殖戶和規劃編制組相關人員在數據收集、分析及編制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勞動!
[1]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2016.
[2]貴州省農委.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快現代特色漁業發展的意見[EB/OL].(2015-02-16)[2016-05-15].http://www.zxbtz.cn/News2/16439.html.
[3]貴州省漁業局.關于做好縣級養殖水域規劃編制有關工作的通知[EB/OL].(2015-02-06)[2016-05-15].http://www.qagri.gov.cn/Html/2015_02_06/2_1877_2015_02_06_115985.html.
[4]貴州省第二次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公報[EB/OL].(2014-09-22)[2016-05-15].http://www.gzgtzy.gov.cn/Html/2014/09/22/20140922_145453_32146.html.
[5]楊文磊.南陽市現代漁業發展現狀和策略[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0.
(責任編輯:馮 衛)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ulturing Waters in Guizhou
DU Qiang,ZHANG Xiaoping,ZHANG Meiyan,SHANG Baodi,ZHOU Zhou,ZENG Sheng,WANG Yanyan,YANG Xing,ZHOU Lu*
(Guizhou Special Aquaculture Product Engineering Center,Guiyang,Guizhou550025;Guizhou Institute of Aquaculture Science,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dustry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resh water area in Guizhou,aprogramme of culturing waters in Guizhou was conducted,by 2020the reservoir water area for aquaculture(not including the areas for stock culture,fine breeds and fry,leisure fishery,enhancement and releasing,running water fish culture)will reach 139.2thousand hectares,the total inland waters aquaculture yield will reach 470thousanDTons,anDThe output value will reach 10.7billions.The quantity of cage culture reservoirs will increase from 32to 108(including pools),water area will reach 67 195hectares;the reservoirs quantity and area for enhancement and releasing will respectively reach 2 376and 63 301hectares;the number of underground water points and culturing water area will reach 205and 358.77hectares separately;pond culture area will reach 8 391 hectares.Meanwhile,suggestions on developing aquaculture in Guizhou were proposed.
culturing waters;present situation of fishery;planning;Guizhou
S931.3
A
1001-3601(2016)10-0432-0095-03
2016-08-08;2016-09-15修回
貴州省特色水產產業技術體系項目(GZCYTX2013-011);縣級養殖水域規劃編制項目(ZXZB采2015-064);縣級漁業養殖水域規劃編制服務項目[惟誠(貴州)2015-02-03];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黔科合LH字(2015)7071]
杜 強(1986-),男,助理研究員,從事水產養殖研究。E-mail:duqiang_14@163.com
*通訊作者:周 路(1966-),男,研究員,從事淡水漁業與資源環境研究。E-mail:zhlu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