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劉 蕾, 胡志永, 侯艷杰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心電診斷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
心率變異性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李 娜, 劉 蕾, 胡志永, 侯艷杰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心電診斷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目的:探討心率變異性(HRV)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承德市中心醫院心電圖室做動態心電圖(Holter)的檢查患者共計120例,沒有糖尿病患者62例,糖尿病患者58例。心率變異性指標的分析方法即時域分析法。結果:心率變異性在時域分析法中的SDNN、SDNNInde、TriangularIndex在糖尿病組明顯低于無糖尿病組的數值,P<0.05,此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心率變異性在糖尿病患者中判斷患者自主神經損害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關鍵詞】心率變異性; 糖尿病; 自主神經
糖尿病是慢性的有遺傳傾向的常見病,也是心血管和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患病率是17%~78%[1],起病隱匿,病情逐漸進展,威脅人類的健康,使用無創檢測方法評價自主神經的功能,具有方法簡單可靠價廉的優勢,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心率變異性(HRV)近年來被認為是檢測心臟自主神經損害的有效方法[2]。本研究以58例糖尿病患者為對象,探討心率變異性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意義。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心電圖室做Holter檢查患者共計120例,其中無糖尿病組62例,糖尿病組5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程3~18年,年齡39 ~78歲,所有患者住院期間禁止劇烈運動和過激的情緒變化,并禁止任何影響血壓和心率的藥物。
1.2 選擇的儀器:所用儀器是美國PI200D型動態心電圖。放置電極的位置是按照國際模擬的12導聯心電圖標準,由有資歷有經驗的醫生進行操作[3]。
1.3 時域分析法:時域分析方法是很早最先應用的分析方法,是線性法之一,用來測量心率變異的信號[4]。時域診斷標準項:SDNN,SDANN,RMSSD,SDNNLndex,NN50,pNN50。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4.0統計軟件,t檢驗的配對,方差分析計量資料,計數的數據應用檢驗,P<0. 05的有統計學意義。
2.1 62例沒有糖尿病組,58例有糖尿病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符合2015年糖尿病診斷指南的標準,兩組患者HRV在時域分析法中總體標準差即全部竇性心搏間期的標準差,也就是SDNN、SDNNInde在糖尿病患者低于沒有糖尿病患者的數值,P<0.05,此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沒有糖尿病組和糖尿病組心率變異性的時域比較
2.2 160例沒有糖尿病組,152例有糖尿病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符合2015年糖尿病診斷指南的標準,兩組患者HRV在時域分析法中全程間期標準差均方值即TriangularIndex在糖尿病患者低于沒有糖尿病患者的數值,P<0.05,此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沒有糖尿病組和有糖尿病組心率變異性的時域比較
人體有自主神經調節,自主神經包括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正常狀態下,兩者神經活動過程是動態的,平衡的,協調的。當人體突然面臨不同情況,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有強有弱,不停變化,而且相互抑制[1]。心率的變化有快有慢,對于正常機體來說,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每一次心動周期之間的時間變異數叫做心率變異性,糖尿病患者中,無論是由于什么病因引起,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均受損,更為嚴重為迷走神經[5]。:糖尿病的三大病變癥狀,神經、眼、腎臟最常見,其病理基礎是微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應用心率變異是早期診斷神經病變有效地檢測手段[7],糖尿病所致微血管病變和代謝的紊亂。障礙了神經營養。破壞了平衡-交感副交感神經,尤其是損害了迷走神經功能,可能的知造成壓力反射弧的反應遲鈍[7]。使HRV下降,所以HRV是判斷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系統損害最準確[8]。沒有糖尿病組62例,有糖尿病組58例,HRV時域分析法中SDNN、SDNNInde、TriangularIndex在糖尿病患者中低于沒有糖尿病患者的數值,P <0. 05,此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發現HRV分析在反映交感和負交感神經張力及其平衡方面是一項重要指標,是一項非侵入性方法在檢測心臟自主神經調節功能方面,評估植物神經功能水平是通過HRV定量分析,迷走神經張力降低則定量值下降,交感神經張力增高。DM患者血糖波動前時域指標SDNN,PNN50高于血糖波動后,而且波動前各項HRV指標低于正常人,提示血糖波動對心臟植物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有顯著影響,表明DM患者已經損害了心臟自主神經調節的功能。因此積極讓迷走神經的張力提高,讓交感神經的張力降低,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
【參考文獻】
[1] Levis MJ.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alysis:a tool to assess cardiac automatic function[J]. Conpur inform Nure,2005,23 (6):335~341.
[2] Carney R M,Blumenthal J A,Stein P K,et al. Depression,heart rate variability,and acut emyocardialin farction[J]. Circulation,2001,104(17):2024~2028.
[3] 黃三立.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性的特點及檢測意義[J].中國醫藥指南,2012,1(10):163.
[4] 趙宗權,吳貽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與心率變異性相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8): 1079.
[5] 劉希,趙曉東.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患者心率變異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7(19):1149.
[6] 劉翠玲.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4(10):102.
[7] Mancia GS,Salgami DG,et al. Long-term risk of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selective and combined elevation in office,hom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 J]. Hypertension,2006,47(5): 846~853.
[8] Kudaiberdieva G Gorenek B,Timuralp B. Herrt rate variability as a predictor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 Anaddu Kardiyd Derg,2007,7(suppl 1): 68~70.
【基金項目】2014年河北省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42007)
【文章編號】1006-6233(2016)03-0493-0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