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旭光 趙麗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
樹立山西廉政文化自信傳承優秀廉政文化傳統
呼旭光 趙麗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
廉政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西是廉政文化資源豐富的省份,加大這些廉政文化資源的發掘、研究和宣傳力度,對于凈化政治生態、實現弊革風清、重塑山西形象、促進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廉政文化;文化自信;廉潔發展
廉政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廉潔理論、廉潔思想、廉潔制度、廉潔行為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價值、觀念、知識、規范及其行為方式的總和。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同樣也要堅守文化自信,要在發掘本土廉政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傳承廉政文化傳統,為山西廉潔發展注入動力。
廉政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山西是文化大省,是廉政文化資源豐富的省份,在山西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諸如唐代著名宰相狄仁杰、宋代著名宰相司馬光、清朝康熙帝師陳廷敬、被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等著名的廉吏,他們的廉政思想和廉政舉措是我國歷史上寶貴的廉政文化資源,為我們新形勢下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的豐富養分。加大這些廉政文化資源的發掘、研究和宣傳力度,對于凈化政治生態、實現弊革風清、重塑山西形象、促進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山西歷史上出現的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思想:
(一)心系百姓,以民為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廉政文化資源,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民為本”,概括為“民為邦本,本固綁寧”八個字,這一思想主要包括:重民、愛民、親民、養民、惠民等等。清代著名清官于成龍就是這一思想的踐行者,于成龍一生廉潔刻苦,在廣西羅城任知縣期間,為解決當地民眾的生活貧困,復蘇經濟,他“寬徭役、疏鹺引”,獎勤罰惰,出臺了許多惠民政策,使得百姓生活日漸豐盈,羅城面貌也大為改觀。
(二)天下為公,清廉為官思想
“天下為公”是我國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崇公尚廉,公而忘私一直是很多官員堅持的政治倫理,歷代開明君主也都對官吏提出了忠君愛國,勤政為民的要求。培養和造就了一批賢相良臣和清官廉吏,進而消弭社會矛盾,開創了歷史上多個相對穩定的清明王朝。北周時期的河東解人裴俠一生為政清廉,生活儉樸,克己愛民,是當時清政愛民的風范,深得文帝欣賞,被文帝稱為“獨立使君”。
(三)尚儉戒奢,儉以助廉思想
尚儉戒奢是我國儒家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內容,歷代賢儒都堅守淡泊明志、清心寡欲的生活作風,認為“惟儉可以助廉”。孔子曰:“問禮,與其奢也,寧儉”,他指出禮儀固然十分重要,但在形式上要寧儉勿奢。孟子也提出:“養心莫善于寡欲”,意在要人們減少和克除不正當的私欲,以保證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三代帝師”之譽的祁寯藻就是山西人中清廉為官的代表,祁寯藻為官多年生活用度十分節儉,所得俸祿,不是接濟親戚,就是為友人刻書。他曾因轎夫工錢太高,到紫禁城值班,放棄坐轎,改為騎馬。咸豐十年,祁寯藻告病回老家壽陽平舒,卻因家中房屋破爛,無法容身,只好到方山寺院暫住。他的學生在聽到老師在京師生活困難時,感嘆到“十年宰相,其窮至此,可為將來史冊佳話也”。
(四)嚴于執法,剛直不阿思想
在我國歷史上,歷代王朝均出現過一些執法如山、剛正廉明的清官廉吏,如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包拯、歐陽修等,他們勇于懲貪肅吏,以彰顯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成為后人頌揚的楷模。如東漢初年的鮑永,就是山西歷史上為官正直,勇于懲貪肅吏的典范。鮑永在擔任司隸校尉時,不避權貴,嚴于執法,尤其是在彈劾了皇帝的叔父趙王劉良的不法行為后,公卿大臣莫不戒慎,使朝廷風紀肅然改觀。
(五)戒除貪念,修身養廉思想
儒家思想肯定人們對財富的追求,但同時強調要有不貪求的心態。“欲而不貪”是為政者的一項重要品德。就如何克制欲望,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就指出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如果我們做不到克制自己,就會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畢振姬在山西廉吏中是重視人的自身修養的典范,畢振姬曾提出“養心”觀點,即“君心唯在所養”。他認為人心“不可不中”。畢振姬的一生,便是以身作則實踐自己的“養心”主張的。
在中國共產黨山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駱惠寧書記指出: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講好山西故事,傳播山西聲音,展示山西形象。縱觀山西歷史上的廉政文化,從心系百姓、以民為本到天下為公,清廉為官,從尚儉戒奢,儉以助廉到嚴于執法,剛直不阿,這些彌足珍貴的思想和文化資源,對當前的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支持,對反腐倡廉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挖掘歷史上廉政文化的當代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廉政文化資源,諸如“公生明,廉生威”“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廉者必知恥,而知恥則能廉”等。當前要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應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廉政思想的當代價值,結合當前反腐倡廉建設需要,進行轉化和創新。廉政文化建設不僅要注重歷史上的廉政文化資源,同時還要堅持廉政文化的發展導向,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廉政文化中的引領作用,充分體現當今時代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同時還要善于正確運用情景體驗、影視藝術、文學作品和網絡動漫等手段,全方位建設和弘揚廉政文化,達到教育、警示效果。
(二)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培養公職人員正確廉政觀
針對山西發生的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王儒林指出:“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要重塑山西的政治生態,在選人用人上我們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以廉為基”的用人導向。是否廉潔成為干部使用中首先要考察的內容。“廉”是指人對待財利的一種正確態度,也體現為自身的道德修養,“文化而潤其內,養德以固其本。”加強廉政文化建設,著力點是要提高公職人員的道德素質,進一步促進廉潔自律。提升“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自我控制力,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對公職人員自身來講,正確的廉政觀給人以理智和準繩,能更好地約束自己做到修正自我,廉潔從政、守住防線;對全社會來講,公職人員正確的廉政觀對樹立良好家風和社會風氣起著示范和導向作用,“官”氣正則民風清。
(三)健全完善廉政監督制度
古代廉政文化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廉政制度,尤其是在唐代之后,對官吏的監督制約制度漸成體系,這些制度對于加強中央對各級政府的監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維護了封建的中央集權統治,但最終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皇權時代“律法嚴而執法松”最終也往往成為一個王朝政權顛覆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廉政制度建設必須同步跟進。一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監督制度,尤其要加大對“一把手”權力運行的監督與制約,解決一把手權力過大容易滋生腐敗的問題,同時還要重視“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實,健全集體決策、集體監督機制。二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并通過立法盡快將聽證、陳述、申辯等制度固定下來,保護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更好地發揮參與原則及制度在預防腐敗方面的重要作用。三要強化對貪腐官員的“零容忍”態度,健全各項監督與懲戒機制,使各級官員真正實現從“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轉變。
(四)構建廉政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廉政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這就要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作用,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將廉政文化融入民俗文化、休閑文化中,寓教于樂,同時還能延伸相關產業鏈,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充足的物質支持。同時好可以建立量化考核機制,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黨委和政府相關部門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考核體系,保障廉政文化建設有序開展。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反腐倡廉中的重大課題,也是在新形勢下推進山西廉潔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我們要在深入發掘山西歷史上的優秀的廉政文化,在借鑒與繼承的基礎上去創新,讓優秀的歷史廉政文化的精髓在現代的文化載體中得到充分體現,在現代山西民眾心中得以傳承
責任編輯:張明明
D262.6
A
1674-1676(2016)06-0060-03
呼旭光(1971-),男,山西屯留人,中共山西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學。趙麗(1971-),女,山西晉城人,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法學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反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