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空巢青年”大多指年齡介于20歲至30歲之間,離開家鄉和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獨居的單身年輕人。然而,將“空巢青年”的標簽直接貼在廣大奮斗在城市中的青年身上并不妥當。
事實上,受益于現代科技,“空巢青年”其實并不“空巢”。網絡使離家在外的他們能隨時隨地和父母聯系溝通,維系親情的溫度。此外,寬松的社會氛圍使他們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多元的城市生活和文化使他們開闊了眼界,保持昂揚向上的進步狀態。“空巢”并不可怕,只要心態不空、理想不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頭,敢拼搏敢奮斗,就能在城市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楊昊 人民日報
每年的“國考”都有冷熱職位,熱門職位熱得發燙,而冷門職位冷得出奇。這“一熱一冷”,既與職位報考要求有關,也與職位油水多少有關。
要改變公務員招考報名總體過熱及“冷熱不均”的現象,首先應著力于約束政府及其官員的權力。既要重視公共權力監督體系的構建,推進問責制度的深入,也要加強公務員公仆意識的培養。假若因公務員的權力交換和隱性收入等成為人們報考公務員的動力的話,那么,伴隨著公務員報考熱“高燒不退”,錄用人員年年遞增,公務員隊伍不斷壯大,反腐倡廉工作也將任重道遠。
吳學安 北京青年報
“上班快10年了,餐補還是一頓10元……”近期,一則關于餐補的微博引起熱議。據報道,在不同單位,職工之間的補貼收入相差懸殊,職工津貼也不同程度遭遇落實難題。
其實,各種補貼和津貼都是職工工資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現實中,以夜班津貼為例,各地標準參差不齊本在情理之中,可很多標準已多年未變,并未隨著工資水平、物價水平而調整。對此,不妨在立法層面對津貼進一步明確,設置最低標準,并根據物價和消費水平進行調整,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職工利益。至于落實難題,最重要的還是完善監管與維權機制,讓職工便捷、高效、無損失無顧忌地主張權益,其正常福利落實到位才有希望。
夏振彬 京華時報
@雪蕭陽:我是一名才畢業的大學生,目前在一家公司實習。公司同事們穿著都特有個性,我是不是也要“入鄉隨俗”,改變一下著裝風格呢?
【回音壁】:有個性雖好,但也要把握好度,衣著品味會直接影響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穿衣打扮還是要符合職業身份、場合等。你不妨參照本刊上期的 “攻略文”——《職場中的著裝禮儀》,相信對于職場新人的你而言是一堂職場著裝速成課。
@某時某刻:貴刊上期策劃《聚焦科博會:一場群賢畢至的盛會》大篇幅報道了綿陽科博會,我雖然沒能到現場實地參觀,但精彩的圖片和文字都讓我感受到了這場科技饕餮盛宴的魅力,非常好。
【回音壁】:感謝你對我們報道的肯定。科博會這一重要的開放合作平臺,再次把四川乃至綿陽推到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小編有幸前往科博會現場采訪,真切感受到了科技、人才和智力的“洪荒之力”。今后我們將繼續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策劃報道。
@獨角戲:四川勞動保障雜志公眾號文章《畢業生:如何踏出就業創業第一步》,對我們高校畢業生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通過文章,準備創業的我了解到了不少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和福利。目前,我已經申請了公司注冊手續,還領到了1萬元的創業補貼。
【回音壁】:文章能為你提供幫助,我們非常欣慰。當下,正是創業好時代,相信大學生創業政策紅利一定會讓你的創業路如虎添翼。
@漫步宇宙:《法眼》欄目每月一期的職場勞動保障案例實在“難等”。希望你們的公眾號能多多發布一些案例,讓我們充分了解并維護自己的權益。
【回音壁】:謝謝你對本刊的關注和支持。事實上,只要是關于勞動保障權益的疑問你都可以在公眾號留言給我們,也可以撥打《法眼》欄目的熱線進行咨詢。
以上言論全部來自“四川勞動保障”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歡迎在后臺留言給我們!
近日印發的《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指出,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獲得合法收入。
當然,允許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兼職兼薪,并非漫無邊際和毫無底線。首先是“做好主業”。科研人員要在履行好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經所在單位同意取得合法報酬,而不是不務正業地一味“撈外快”;其次是“依法依規”。所在單位應對其享有的權利、應盡的義務和承擔的責任明晰界定、約法三章,比如不得泄露技術秘密、不得損害或侵占單位權益、不得逃避社會責任等;其三是“量力而行”。允許兼職兼薪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知識價值,但兼職兼薪畢竟消耗時間、體力和精力,作為國之棟梁的高知人才,兼職兼薪也需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張玉勝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