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乾斌 周健
金堂縣推進扶貧村精準幫扶工作的實踐和思考
曹乾斌 周健
開展扶貧村精準幫扶工作是增強擔當意識、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協調地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形式。成都市金堂縣始終把扶貧村幫扶工作作為民生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采取幫扶措施,不斷拓展扶貧工作新局面。通過在縣內三溪鎮長林村、福興鎮圓覺寺村、棲賢鄉三學寺村進行調查研究、開展試點、全面鋪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本文結合金堂縣扶貧村精準幫扶工作實踐,淺談幾點實踐和思考。
(一)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人社局局長為組長、縣就業局局長為副組長的扶貧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成立就業培訓小組、職業推介小組、宣傳回引小組,分別具體負責實施三個扶貧村的就業培訓工作、職業介紹工作和宣傳回引工作。
(二)科學選取點位,認真開展調查。三個扶貧村分別為平原、淺丘、山區地域,通過深入村組,依托基層就業社保服務平臺,從勞動力年齡構成、轉移就業情況、參保情況、培訓就業意愿等方面,對三個扶貧村進行了拉網式摸底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村勞動力就業社保服務夯實基礎。
(三)確定工作重點,突出幫扶實效。一是加強就業培訓,做到應培盡培。根據村內勞動力培訓意愿,認真制定了培訓方案,優選定點培訓機構,優先培訓扶貧村勞動力,就業培訓送進村組,方便老百姓就近參訓。目前,已在三個扶貧村開展了培訓工作;二是加強職業推介,突出求職意愿,促進充分就業。加強縣內外就業崗位收集發布工作,重點針對三個扶貧村勞動力就業意愿,及時更新發布崗位信息,送崗位進村組,方便老百姓就近找工作;三是做好困難戶就業工作,突出個性化援助工作,消除零就業家庭。縣就業局經過詳細調查,摸排到三個村有4戶困難戶,并根據其情況分別進行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創業和公益性崗位推介;四是加強宣傳,突出回引,解決空巢留守問題。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家鄉創業就業,努力解決扶貧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同時及時為他們提供就業信息,對有意愿外出務工的人員大算親情賬和經濟賬,并積極推薦就業崗位。
一是培訓的機制瓶頸未能有效突破。受現行政策的制約,目前培訓的時間最長只有15天,而真正培訓出車、鉗、焊、鉚等工種至少要3至6個月。
二是部分農民的就業觀念亟待改變。有的人期望值太高,其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質與薪酬要求不對等。
三是由于外地企業薪資普遍高于本地企業,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太多,造成培訓工作組織相對比較困難。
(一)動態掌控信息,全程跟蹤幫扶。指導相關鄉鎮和貧困村做好農村貧困勞動力資源情況及就業培訓意愿拉網式摸底調查統計數據的更新工作,完善相關信息臺賬,做到戶有調查統計表,村有臺賬,縣、鎮有數據庫,可為工作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二)突出幫扶重點,務求幫扶實效。一是有針對性地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老百姓的就業能力和水平,動員他們到園區企業就業。對因病、因殘和年老體弱貧困人口,要探索通過突破現行就業援助模式的制約,實施個性化的就業援助服務,助其脫貧;二是創新培訓形式,注重培訓實效。根據村民培訓意愿,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突出培訓工作的實效性。將農業技能培訓與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結合起來推進。依托縣創業就業指導中心和相關培訓機構做好培訓教學工作,制定每期培訓教學計劃,讓學員真正掌握一技之長;三是定期組織園區工業企業定期到扶貧村開展招聘活動,并要求各村組積極組織群眾參與。在各村開設招聘信息專欄,將合適的崗位推薦給群眾,并將報名的村民通過縣就業局向企業推薦;四是及時收集用工需求信息,選擇好的崗位,優先安排農村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就業。主動加強與成阿工業園區、金堂工業園區的溝通和聯系,積極開展訂單、定向培訓,有計劃地將結業學員輸送到園區企業就業,同時積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到縣內園區企業就近就業,解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
(三)總結經驗,逐步推開。今年年底,將在總結幫扶三各扶貧村經驗的基礎上,使幫扶工作經驗逐步向全縣推廣。
(作者單位:金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