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萍 吳云珍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上海 200083)
國際化MBA人才培養的探索與思考
——以上海財經大學MBA項目為例
薛麗萍 吳云珍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上海 200083)
本文從國際化人才的內涵出發,提出了國際化MBA人才培養的內涵,總結了上海財經大學MBA項目近年來在國際化MBA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對如何培養具有全球思維和國際競爭力的MBA人才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規劃。
國際化;MBA人才;人才培養
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各國高等教育大多以培養國際化人才為目標,國際化辦學已成為大學的基本趨勢。而MBA教育作為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聯系最密切的部分,國際化MBA人才培養已是必然趨勢。
上海財經大學順應世界教育發展趨勢,提出GLOBAL SUFE戰略,以加快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相匹配的高端商學教育,上海財經大學MBA項目在此背景下,實施以國際化人才培養為核心的GLOBAL SUFE MBA戰略,探索具有全球思維和國際競爭力的MBA人才培養之路。
我國最早明確提出國際化人才的定義是在2001年的一篇研究報告《構筑上海國際化人才資源高地》中,該報告提出國際化人才是指:“具有較高學歷(本科及本科以上)、懂得國際通行規則、熟悉現代管理理念,同時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才”。
2011年,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曹德明在《高等外語院校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中,提出國際化人才的六個特質:具有全球視野、國際觀念;具有民族情懷;具有創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具有專業知識;精通外語;有跨文化溝通能力。
仲偉合在其《拔尖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為例》中,提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基本內涵是指應在夯實學科專業的基礎上,全面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賈文建、李媚、朱志良、于瑞云等學者則通過對于Globalization的九個字母進行重新解讀,提出國際化人才的9個標準。
本文在以上幾種定義的基礎上,結合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MBA)學歷學位教育項目的實踐和探索,提出國際化MBA人才的概念,即從知識、品格、能力角度理解國際化MBA人才的內涵:有夯實的工商管理專業知識、擁有全球視野和民族情懷、具有思辨和創新能力的商界精英。
首先,從知識的角度解讀,MBA教育培養的是掌握國際通行的企業管理思維和技能、通曉全球經濟發展動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企業管理人才。因此必須熟悉掌握本專業知識;擁有較強的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熟悉掌握國際慣例和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其次,從品格的角度來看,應培養既有世界眼光又有中國立場的商界精英,擁有全球化思維和視野的同時,能深深扎根中華傳統文化,以廣闊的視野、包容的態度學習和借鑒其他文化的精髓。
最后,從能力的角度而言,如果說知識和品格側重的是博學和慎思,那么能力角度強調的是明辨和篤行,強調的是MBA教育中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強調的是在國際商業競爭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海財經大學,作為我國第一批試辦MBA教育的高校,在2000年制定“十五”發展計劃時就明確提出國際化的發展目標,而上海財經大學的MBA教育也開始對國際化MBA人才的培養進行探索和實踐。
2.1 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戰略和抓手
2.1.1 順勢而為,制定GLOBAL SUFE MBA發展戰略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是全球化經濟下人才需求變化的要求。2013年,上海財經大學提出了“Global SUFE”的國際化目標,在頂層設計、戰略布局、路徑設置、可行性操作等方面進行探索。MBA教育順勢提出GLOBAL SUFE MBA戰略,采用國際化理念,著眼世界,培養國際化MBA人才。
GLOBAL SUFE MBA戰略依托學校發展戰略,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順勢而為,事半功倍,成為增強上財MBA教育核心競爭力、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是上財作為財經特色高校實現MBA教育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2.1.2 以國際國內認證為抓手,引進國際化評價標準
為穩妥推進國際化MBA人才培養,上海財經大學以國際國內認證為抓手,積極參與商學教育認證,引進國際化評價標準,以評促建,打造上財商學品牌。
上海財經大學MBA項目希望通過積極參與國內和國際的商學教育認證,包括“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CAMEA)、國際MBA協會(AMBA)認證、歐洲商學院質量改進認證體系(EQUIS)認證與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認證,形成現代商學的教學規范,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目前,AACSB國際認證已全面進入中期階段。學校將以AACSB認證為契機,推動建立長效的質量保障體系,持續提高財經類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2.2 推進戰略實施,培養國際化MBA人才
2.2.1 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搭建國際化平臺
中外合作項目對于增加學校國際化辦學廣度、拓展學生國際化視野、加快全英語課程建設、提高教學國際化程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年來,上海財經大學與美國韋伯斯特合作培養國際化的MBA,畢業生大多在知名跨國公司就職。2009年秋,上海財經大學與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舉辦全球EMBA項目,這是國內首個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的EMBA項目。學生主要是來自跨國公司、大型國企和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特聘教授主要來自國內外學術、實務界的權威機構和歐美著名的商學院,如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惠靈頓工商管理學院、美國田納西大學等等。
近年來,上海財經大學分別與荷蘭伊拉斯謨大學鹿特丹管理學院(RSM)和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MIP管理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建立“MBA+X”合作雙學位項目。并于2012年發起成立“中歐商校聯盟”(ACE),與10家歐洲商學院之間互派學生,互認學分。
上海財經大學與德國WHU、美國夏威夷大學簽署交流協議,同時聚焦美國和歐洲排名50位以內的商學院,尋找合作伙伴,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暑期項目。2012年,學校面向海外大學MBA推出“Doing Business in China”暑期游學項目,目前已接待外國大學MBA師生近200人次
2.2.2 打造一流國際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學能力
上海財經大學以推進“財經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05-229-297)”、“探索開放環境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模式(07-229-328)”教改試點項目為抓手,進一步完善海外院長、特聘教授、海歸青年教師“三位一體”的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國內軌”和“常任軌”雙軌并行的管理制度,打造一流國際化師資隊伍。
學校以國際通行標準聘任海外高層次領軍人物、學科骨干擔任管理委員會、咨詢委員會成員為重要切入點,充分發揮他們凝聚海外高端人才上的標桿作用,繼而借助他們的國際學術聲望和人脈網絡,吸引并集聚大批海外特聘教授和海外優秀青年博士。充分發揮海外高層次領軍人才在以國際視野進行高水平學科建設中的作用,瞄準世界一流水平開展商學建設。
積極鼓勵教師赴境外訪問、進修、講學,參加國際研討會議,參與科研或項目開發,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等,同時結合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資助項目、青年骨干教師1:1 配套項目等選派教師去世界一流大學深造以提升學院師資隊伍整體的國際化水平。教師在海外培訓中,重點學習國際商學的先進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手段,深入了解國外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教材以及國外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及教學評估體系,回國后推動學校商學領域的教學體系改革及科研項目。
以中外合作項目推進為契機,引進國際優質先進課程與教材。積極加入“慕課”平臺,引進優質慕課課程;在共享全球優質資源的同時,以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為牽引,開發上財精品網絡共享課程,并探索“翻轉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通過國際聯合培養、中外合作項目、特聘教授等平臺,加大邀請世界級大師、學術骨干、國際高水平專家來校講學力度。通過組建一支既有海歸博士、海外教授,也有跨國專家的國際化柔性師資隊伍,以全球視野為學生提供知識解析,培養學生形成國際化思維方式。
2.2.3 瞄準國際化人才培養定位,優化課程體系
要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格,必須開拓MBA學生的全球化視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加深學生對全球經濟和商業環境的了解。上海財經大學的MBA課程體系參照美國和歐洲頂級商學院設置,采用課程模塊的概念,為學生提供全流程、全人格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理解全球商業運行模式,為其加入全球商業競爭及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了豐富的課程選擇、海外學習及參與海外賽事的機會。
2014年上財MBA國際班的開辦致力于通過國際化環境的浸入學習,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以及高水平領導力的商學人才。
上海財經大學還創新性提出在MBA選修課階段引入海外特色模塊的設想,并與荷蘭伊拉斯謨大學鹿特丹管理學院達成合作共識,將其最優勢專業及師資與我校商學院MBA培養方案進行有機融合,設置RSM Module,讓MBA學員有機會不出國門便可體驗國際化的師資與教學,并且可獲得國外頂級商學院的方向證書。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上海財經大學雖已初步構建了國際化MBA人才的培養體系,但總體來說,培養水平尚不能適應全球化迅猛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還須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進一步改革和創新。
3.1 利用國際合作網絡,積極搭建海外實習基地
為深化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全面打造學生國際化的生涯發展教育體系,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國際化,可聯系海外合作院校、國際組織與跨國企業,利用好校友資源和國外大學合作網絡,努力探索實踐建立學校海外實習平臺,爭取在國際組織分布密集的城市建立“海外學習+實習”的聯合項目,為學生開拓國際視野、學習國際經貿規則、適應國際競爭環境提供便利。
與此同時,應充分利用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學習和引進國際先進教學管理理念和國際化師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期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創新精神,再從創新引導至創業。
3.2 加大高水平國際合作研究,帶動商學研究方法和教學內容創新
科學研究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化將為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重要的知識基礎。要進一步推動學校與國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究,建立聯合實驗室和聯合研究所;還要積極發展與國際著名企業、國際機構的立體式合作,建設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通過國際合作研究,產生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時進一步推動教師掌握國際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充實國際案例庫,為研究方法與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打下良好的基礎。
3.3 改善相關軟、硬件條件,營造國際化教學環境
在現有的國際化MBA人才培養氛圍基礎上,營造國際化的育人環境,打造國際化交流平臺。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教學服務團隊、達到國際水平教學硬件設施、具有國際視野的后勤服務保障,將國際化MBA人才培養延伸至環境和服務,形成由外延影響內涵的氛圍效應。
培養具有全球思維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端人才是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形勢下學校的重大歷史使命。上海財經大學將圍繞“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堅持國際化辦學方略,堅定不移地聚焦內涵建設與質量提升,以開放促改革,進一步提升國際化MBA人才培養的水平。
[1] 丁進. 淺析國際化人才的定義[J]. 人才資源開發, 2010(3)
[2] 賈文建.外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內涵與標準——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理念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 2015(3)
[3] 李媚,朱志良,于瑞云.國際化人才標準及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要求分析[J]. 計算機教育, 2013(22)
[4] 王文超.中外MBA教育的比較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7.4 (44):121-123.
[5] (美)梅薩羅維克,(德)佩斯德爾.人類處于轉折點[M].北京:三聯書店,1987.
Study on internationalized MBA education——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ue Liping Wu Yunzhen
With the increasingly rapid globaliz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the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ecome a necessity. This article studies on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ized MBA educ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ized MBA education provid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references to the future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ized MBA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MBA; Education
G64
A
1005-9679(2016)02-0119-03
本文是上海財經大學課題“以‘GLOBAL SUFE MBA’為抓手,探索具有全球思維和國際競爭力的MBA人才培養之路(課題編號:2015110067)”的研究成果之一。
薛麗萍,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吳云珍,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MBA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