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蘇(中共佛山市委黨校 廣東 佛山 528300)
?
轉型時期中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實踐路徑
何良蘇
(中共佛山市委黨校廣東佛山528300)
【內容摘要】基層黨建工作是我黨工作的落腳點,也是所有黨務工作活動的源泉,更是構建我國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加強基層黨務工作的建設不僅關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方針的落實,更關系到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全面提高了黨的建設科學化發展水平,要求:努力創建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時期,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在新形勢下,努力構建并完善城鄉一體化環境下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格局具有劃時代的發展意義和緊迫性。本文將對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環境中基層黨建工作進行深入挖掘和縝密研究,總結出在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轉型時期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實踐路徑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不斷完善,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也得到了不斷深入、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城市與農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城市和農村逐漸得到了融合。我國的社會結構逐漸由原來的城鄉二元結構逐漸向城鄉一體化發展方向邁進。而我國的城鄉基層黨建工作也逐漸由相互分割的、自成一體的狀態逐漸向城鄉基層黨建資源相互促進、共享、互補的狀態轉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逐步融合與深入,很多農村村民與城市市民的思維習慣、生活習慣都發生了連接,于是產生了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深層次矛盾,這一矛盾的存在嚴重影響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面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環境,唯有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構建城鄉共建的基層黨建新格局,才能有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的加快,才能實現以城帶鄉、共建共享的戰略發展目標、才能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創建掃清障礙。
1.黨員干部思想認識上存在問題
在轉型時期,構建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但是,一直存在于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思想中墨守成規、陳舊的思想觀念還無法真正實現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城鄉一體化環境下的黨建工作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具體表現為:黨建工作各自為政缺乏整合;工作方式陳舊保守缺乏創新,思想認識落后缺乏全新認識。這些思想上、行動上的差距都使得城鄉一體化環境下基層黨建工作舉步維艱。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打破了經濟發展中的地域性限制,城市與鄉村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逐步實現了融合。但是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再加之受到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一些農村基層的黨員領導干部將黨將工作簡單地認為就是城市對農村工作的經濟支援、物質支持,由于只重視經濟發展的狀況,嚴重忽略了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有的農村黨員干部的思想已經被經濟利益嚴重腐蝕,在農村土地調整、舊農村改造等關系到國計民生等大是大非面前以權謀私,極大降低了基層黨組織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信任度和期望值。由于經濟問題而落馬的那些基層黨員干部絕非少數,他們為基層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十分惡劣。
2.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順利實施缺乏理論支持
隨著新形勢的到來和各種環境的變化,在基層黨建工作中缺乏理論作指導,使得這項工作猶如:摸著石頭過河。雖然目前我國相關的理論研究也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在研究的范圍上還是以地域研究為主,在研究的角度上還是站在片面的角度,并未高瞻遠矚、站在全局的角度來對這一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我國關于這方面的研究經常是理論明顯滯后于實踐的,即:在摸索出一種實踐方法后才會總結研究出成果,這也就導致城鄉一體化發展環境下基層黨建工作缺乏理論體系的支撐,這在無形中使得我們基層黨建工作的探索歷程更加艱辛、更加曲折,探索的周期也會更長,這將直接影響我們做基層黨務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
3.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缺乏創新
目前,我國基層黨組織基本是按照行政區域、地域進行劃分和設置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我國的民主政治也得到了深入發展、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在新形勢下,我們城鄉的社會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黨建資源等逐步向農村進行延伸。我國很多地區已經開始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并有意識地將基層黨建工作和當地的經濟建設進行了有機融合,特別是在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面進行了全新的嘗試和摸索,使得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得到了完善。但是,從總體情況看,基層黨組織設置工作還處于初級階段,基層組織設置的覆蓋范圍還十分狹窄,城鄉基層黨建的融合度還不夠高,特別是基層黨組織和經濟組織之間尚未形成統一的載體,二者之間還缺乏有機連接的平臺,這種基層黨組織設置的桎梏嚴重影響著城鄉基層黨建資源的交流、互動、共享。
4.農村基層黨員管理問題頻出
在我國基層黨組織建設中,黨員隊伍的素質和思想道德是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員隊伍的建設直接關系到轉型時期基層黨建工作的順利實施。但是,縱觀目前我國基層黨員管理工作的現狀不難發現,其中問題頻發。如:很多基層黨組織對自己所屬的黨員的管理不到位,對黨員疏于管理和教育,只有在出現問題后才想到對黨員的管理,或者只有在需要募捐、獻血等公益性活動時才想到黨員隊伍;城鄉黨員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大部分城市黨員主要是集中在機關單位、大型企業中,對他們進行管理比較容易,管理也比較規范化,教育的方式也比較新穎,但是對于農村黨員而言,基本是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民,他們思想認識與觀念陳舊、綜合素養與受教育程度遠不及城市黨員。因此,管理中存在很大的難度,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變化,很多農村黨員外出務工或下海經商,由于工作崗位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較大,對黨員的管理帶來了困難。農村中大量年輕人員外出打工、本鄉的大學畢業生即使畢業也不回農村就業,這就使得農村年輕黨員的培養和發展存在很大困難。
1.優化并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和組織結構
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國新農村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中,城市和農村的經濟社會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也在新形勢下、新挑戰中逐漸轉移陣地,向城市社區進軍。農村從業結構的變化導致農村黨員出現了大量的流動,傳統的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與發展。因此,必須及時對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進行創新,積極探索與市場經濟發展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不斷優化基層組織結構,從而促進城鄉基層黨建資源的優化配置。例如:建立跨村黨組織,實現村村聯建的新模式,佛山市建立的城鄉統籌的大黨建新格局,萊蕪市萊城區就將地理位置相近、經營產業相似的梁王石、玄王石、閆王石這三個村組織在一起,建立了梁玄閆黨支部。再例如:打破單位區劃的限制,探索村企聯建的模式。萊蕪市萊城區口鎮西街村,按照“村企一體”的思路,村黨支部與村全成集團合并建立西街村黨委,并在全城集團10家子公司分別設立黨支部,村黨支部對各企業支部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考核。
2.建立完善的轉型時期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保障機制
目前,從總體上看,我國很多地區在轉型時期的建設發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經費、活動場所、活動陣地、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很多基層黨組織,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大部分都缺錢、缺人。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城市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不斷完善城鄉一體化環境下基層黨建工作的投入保障機制。如:加大基層黨建工作經費的投入補貼力度,并以這些經費用于黨員培訓與教育等方面,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來提升經費的投入。再如:在對領導干部的考核方面,要完善考核內容,特別是將基層黨建工作的績效考核納入到領導班子的年度績效考核中,并將績效考核的記過與黨員領導干部的任免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3.優化轉型時期農村基層黨員的教育與管理長效機制
每一個黨員都是黨組織中的細胞,在轉型時期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國各地基層黨組織在黨員教育與管理方面已經初見成效,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黨員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發生了頻繁的流動,傳統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形勢。因此,在新形勢下不斷創新對黨員的教育模式、不斷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這已經成為基層黨建工作中的重點課題。如:不斷健全城鄉互助的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機制。因此,必須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特別是對流動黨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必須加強,在不斷的實踐中探索出全新的城鄉一體化環境中農村黨員教育培訓體系,在提升農村黨員整體素養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在城鄉一體化基層黨建工作中的模范先鋒帶頭作用。充分利用縣級黨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通過專題講座、大規模集中培訓、遠程教育、黨員互助、手機短信等教育形式有選擇地對農村黨員開展教育培訓;充分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農村書屋等陣地資源大力開展致富項目進村、市場信息進村等教育培訓活動,提高農村黨員帶頭致富的能力。依托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黨建網站等多媒體資源,制作一些對農村黨員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專題欄目,同時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認真組織農村黨員進行學習,促進城市和農村黨員的共同學習和交流;依托科技示范園、農業示范基地、農村培訓機構等場地開展貼近農村實際的培訓教育,帶領農村黨員到示范基地去現場觀摩、親身實踐,通過加強對農村黨員的實用技術教育培訓,進一步增強農村黨員的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城鄉一體化環境中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是加快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進程的需要,是提高我黨執政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們只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深入剖析城鄉一體化環境中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一定能形成新形勢中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孫寧.科學發展觀視閾下城鄉一體化基層黨建新格局構建研究——以北京市朝陽區常營鄉為例[J].桂海論叢,2010 (26).
[2]張學.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的新格局[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1(05).
[3]范新宏.以基層黨建創新引領社會管理創新[J].群眾,2012(02):45- 46.
[4]胡啟,趙亮,夏漢洲,等.“村轉社區”黨建工作的成功實踐[J].政策,2012(10):83- 87.
中圖分類號:D2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 9106(2016)06- 0001- 03
*作者簡介:何良蘇(1968—),男,中共佛山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