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林(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江西 井岡山 343600)
?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執政倫理建設的歷史經驗與現實啟示
劉浩林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江西井岡山343600)
【內容摘要】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央蘇區時期的局部執政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執政倫理價值原則,注重執政制度倫理建設,加強執政主體倫理建設,正確應對執政倫理異化,取得了關于執政倫理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新的歷史時期,全黨必須充分汲取歷史營養,才能消除執政倫理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正確應對黨長期執政面臨的考驗和危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執政倫理歷史經驗現實啟示
*本文為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紅色資源與黨的執政倫理建設研究”(13XDJ0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執政倫理是指執政黨在執政過程中,運用國家權力去管理國家事務時所應遵循的道德倫理原則和規范。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執政實踐過程中,一直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執政倫理思想和執政倫理風格。這一探索過程從中央蘇區時期黨開始“局部執政的偉大嘗試”之際即已開始。黨在局部執政時期對于執政倫理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盡管基于當時革命戰爭年代的客觀現實而無法取得完備成熟的系統成果,但當時很多創造性的思想和革命性的舉措卻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全黨上下對于執政倫理建設的高度重視和自覺認同。這一時期所取得的執政倫理建設成果是黨的執政倫理建設史上的寶貴經驗財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執政倫理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現實啟示。
(一)中央蘇區時期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局部執政的偉大嘗試”
1931年11月7日,籌備了整整一年半時間的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村隆重開幕。全蘇大會是全國工農及英勇紅軍斗爭的結晶。全蘇大會的成功,臨時中央政府建立,是繼蘇聯十月革命的勝利在東方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共和國。她領導中國千千萬萬的工農勞動群眾,團結在她的周圍,為中國蘇維埃運動的勝利不懈奮斗。在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制度統治了兩千多年。19世紀中葉以后,外國列強的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在三座大山統治下,中國山河破碎,百業凋零,社會黑暗腐敗,百姓嗷嗷待哺。而30年代在中國南部小縣城瑞金宣布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及其中央政府,是一個完全推翻了三座大山統治、同國民黨政權性質根本不同的工農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廣大勞苦工農大眾掌握政權,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社會的支柱。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從來沒有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新中國的雛形。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基礎上演繹、發展而來的??梢哉f,新中國政權的基本特征,在當年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都能找到開國創基的痕跡。有位當年奮斗在中央蘇區的老革命家深沉地說道:“中華蘇維埃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初步奠基、初步基礎、初步嘗試。沒有江西瑞金那一段,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哪里出來?”[1]應該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具有國家形態的紅色政權,給中國共產黨提供了一次領導和管理國家政權的絕好機會。通過領導和管理這個新型紅色政權,中國共產黨初步摸索和總結了黨與國家政權之間的相互關系,知道黨應該怎樣領導國家政權,怎樣治國安民,怎樣實施行政決策,怎樣團結全國民眾,并初步總結了其中一些帶規律性的經驗。這些經驗,直到新中國誕生后的一個長時期里仍在發揮作用。通過創建、領導和管理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政權的嘗試,中國共產黨人初步認識了中國革命中戰爭與建設的關系及其內在規律,學會了治國安民、治國安邦的領導藝術。
(二)中央蘇區時期面臨艱苦卓絕的執政環境
中央蘇區時期,局部的區域紅色政權面臨嚴峻的政治經濟形勢。革命政權面臨的基本問題是為了保護政權的軍事問題以及鞏固政權的經濟問題。正如毛澤東所說:“革命戰爭的激烈發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為什么?現在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應當為著革命戰爭的勝利,首先是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的戰爭的徹底勝利;為著爭取物質上的條件去保障紅軍的給養和供給;為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由此更加激發人民群眾參加革命戰爭的積極性,為著在經濟戰線上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并且教育他們,使戰爭得著新的群眾力量;為著從經濟建設去鞏固工人和農民的聯盟,去鞏固工農民主專政,去加強無產階級的領導。為著這一切,就需要進行經濟方面的建設工作”。[2](P119)針對黨內存在一些不重視經濟建設的思想,毛澤東又指出:“有這種意見的人,也常說一切應服從戰爭,他們不知道如果取消了經濟建設,這就不是服從戰爭,而是削弱戰爭。只有開展經濟戰線方面的工作,發展紅色區域的經濟,才能使革命戰爭得到相當的物質基礎,才能順利地開展我們軍事上的進攻,給敵人的‘圍剿’以有力的打擊,才能使我們有力量去擴大紅軍……”。[2](P120)經濟上取得的一切成就,必然會帶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革命也會得到人民的擁護,這就會使人民不顧一切的去鞏固來之不易的革命果實??梢?,以革命為戰爭重心的經濟建設,是中央蘇區面臨的特殊情況,是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首先要克服的主要矛盾。
(三)中央蘇區時期革命政權中也存在執政倫理異化現象
中央蘇區從局部范圍內來看,當時屬于紅區,但從整個國家層面來看,還是處于國民黨整個污濁的社會風氣包圍中,局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必然不同程度的受到侵蝕,再加上部分黨員的黨性不強等因素,貪污腐化、行賄受賄現象時有發生。正如恩格斯晚年分析共產黨腐敗變質的原因時指出:“第一,在資產階級包圍中建黨,資產階級必然要拼命以自己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影響共產黨。第二,隨著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發展和黨的隊伍的壯大,大批小生產者和其他非無產階級出身的人進入黨內。他們當中的某些人想用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面貌來影響和改造黨,侵蝕了黨的肌體,敗壞了黨的風氣,社會上的腐敗風氣和其他一些沒落階級的庸俗風氣也出現在黨內……”[3](P17)所以,在中央蘇區成立初期,也出現了一些敗壞黨風和蘇維埃政府形象的腐敗浪費現象,如“福建蘇區,寧化縣雇農工會財政部長貪污案,省軍區特務營負責人合伙貪污案等。浪費問題也很嚴重,如江西蘇區,1932年以前各級政府浪費的情形實在驚人,一個鄉每月可用至數百元,一個區可用數千元,一個縣甚至用萬元以上”。[3](P62)鑒于這種情況,臨時中央政府必須著手加強廉政建設。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執政倫理價值原則,“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
執政倫理價值原則是執政倫理的核心內容,是執政主體從事執政活動的價值取向與倫理目標。不同執政黨所確立的執政倫理原則千差萬別,執政倫理原則的差異決定了執政組織和執政個體行為倫理的不同,決定了執政倫理的性質、水平與層次。中央蘇區時期,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和“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真正做到了把“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當作黨執掌政權的核心價值理念和政治倫理訴求。在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么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盵2](P138)中央蘇區時期,由于實行了土地革命,貧苦農民得到切實的利益。1930年10月,毛澤東對興國縣永豐區8位當紅軍的農民家庭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由于蘇維埃政府的措施得力,貧苦農民的生活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其中有這樣的描述:“由了老婆(‘由’即婚姻自由之意,作者注)。過去討老婆非錢不行,因此許多貧農討老婆不到,即討,不是帶童養媳,就是要到好大年紀。若是討了老婆又死了,再討就非常困難?,F在完全沒有這個困難了?!盵4](P216)從以上所引可以看出,由于中央蘇區時期蘇維埃政府從看得見,摸得著的,極為具體的小事情著手,真正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把“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作為自己的價值原則和政治目標,其結果必然贏得人民群眾的極大擁護和支持。當時的蘇區群眾由衷感嘆說:“共產黨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2](P138)他們甚至親切地稱蘇維埃政權為“老蘇”、“老?!?、“埃政府”。從這樣一些內心深處流露的真情感嘆和樸實親切的稱呼中,足可體會到什么是“魚水情深”;從這種執政者與普通群眾的密切聯系與良性互動中,足可領略到黨的執政價值原則所迸發出來的厚重力量。
(二)注重執政制度倫理建設,確立真實徹底的民主監督制度
執政制度倫理關乎執政制度的道德評價,或者說執政領域的道德價值目標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來維系和支撐。執政制度倫理作為執政倫理的重要內容,在執政倫理體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央蘇區局部執政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在執政制度倫理方面的建設成就卻不可忽視。毛澤東在第二次全蘇大會作報告時指出:“蘇維埃政權的民主發展到了這樣的程度,實在是歷史上任何政治制度所不曾有的。而蘇維埃依靠這一制度,同廣大民眾結合起來,他就使蘇維埃成為最能發揚民眾創造力的機關,使蘇維埃成為最能動員民眾以適應國內戰爭,適應革命建設的機關,這也是歷史上無論什么政府所做不到的?!盵5](P309)民主是制度倫理的核心范疇,而中央蘇區時期的蘇維埃民主完完全全是勞動人民的民主,是“大多數人的民主”。在具體制度層面,實行得較為成功的有選舉制和監督制等。為了建設蘇維埃的民主政治,毛澤東等當時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人一方面高度重視建立和健全蘇維埃的選舉制度,主張建立、健全縣(市)鄉蘇維埃代表會議制度,還從蘇區實際情況出發,主張適當劃小行政區域,以方便人民群眾參與蘇維埃政權的管理;另一方面,對蘇維埃政府的工作人員以及黨員干部的檢查監督也是重點內容。毛澤東說:“檢查制度是爭取蘇維埃工作質量速度極其要緊的辦法,只有決定,沒有檢查,就是官僚主義的領導,它同強迫命令主義是一樣有害的?!盵6](P357)當時的檢查制度體現的是縱向的、垂直的民主管理體系,但監督制度則體現的全方位,多渠道的民主監察機制,其監督主體主要是廣大的人民群眾。毛澤東在二蘇大報告中指出:“蘇維埃工作人員中如果發現了貪污腐化消極怠工以及官僚主義的分子,民眾可以立即揭發這些人員的錯誤,而蘇維埃則立即懲辦他們決不姑息。這種充分的民主精神也只有蘇維埃制度下才能存在。”[7]中央蘇區時期的民主制度建設,以維護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為出發點,以實現社會正義為落足點,對執政者進行嚴格規范和制約,蘊含著深厚的政治倫理意蘊,體現出高度的執政倫理自覺。所以當時蘇區有文件當中這樣說道:“我們可以夸耀著:只有蘇維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盵8]之所以能夠形成這樣一種廉潔奉公的風氣,這與中央蘇區執政制度倫理建設的卓有成效是分不開的。
(三)加強執政主體倫理建設,塑造為民稱道的“蘇區干部好作風”
從狹義上的理解,執政主體倫理是指主導執政實踐活動的人的政治美德;廣義而言,還可以涵括執掌政權的組織或集團的政治德性。體現執政主體倫理的范疇主要包括大公無私、敬業盡職、團結協作、清正廉潔等等。黨員領導干部在執政過程中以身作則,反腐倡廉,以德行政,才能使自己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楷模,確保執政倫理的示范效用。中華民族向來注重“為政以德”的傳統政治倫理,千百年來孕育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克己奉公的政治美德,蘇區時期的共產黨人毫無疑問傳承和發揚了這種政治德性,在中央蘇區這塊紅土地上,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浸蘊著政治倫理內涵的蘇區干部好作風,使蘇維埃政府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廉潔的政府。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體力行,親自倡導實踐,為蘇區干部好作風的形成樹立了榜樣,做出了貢獻。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時期嚴于律己,從不搞特殊化。他愛夜晚工作,按規定可點三根燈芯(菜油燈),可他始終只點一根燈芯,而且每晚都工作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因此常常來不及吃早飯就出發,空著肚子行軍。警衛員只好給他帶上一包飯菜,待到部隊行軍休息時,才將冷飯冷菜拿出來給他吃。以至于主席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后來回憶說:“主席也是餓過肚子的”,“每月只吃二十五斤糙米”。[9](P80)“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燈籠。”這是一首在蘇區廣為流傳的頌揚蘇區干部好作風的山歌,句句唱的都是當時蘇區的真實情景。據《紅色中華》報記載:“中央土地部分了田的同志,自帶伙食來。首先由胡海同志(時任中央土地部副部長——引者注)打頭報名寫信回家送一月伙食,跟著有以下諸同志報名:王金龍半月,張義賢半月,李日賬半月,朱福連半月,朱良仁半月,郭舜全五天。其余到會的已分田的同志,因時間關系,決定向節省委員會隨時報名。”[10](P1934)從以上所舉現象可以看出,中央蘇區時候的政府機構,確實世所罕見的廉潔政府,是天下為公,執政為民的政府。當時的蘇維埃政府的工作人員也是世所罕見的清廉公仆,沒有高尚的道德覺悟和思想情操,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是不可想象的。
(四)正確應對執政倫理異化,掀起蘇區肅貪風暴
執政倫理是保障實現執政過程公平正義的價值基礎,然而執政倫理價值目標的實現和維系卻并不容易。在實際的執政實踐中,經常伴隨著執政倫理的異化現象。中央蘇區時期,盡管處于戰爭年代,物質條件極為簡陋,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執政倫理異化的毒瘤。蘇區時期的蘇維埃政權盡管是新生的人民政權,具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和先進性,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新生的人民政權是從舊社會這個母體中破繭而出的,注定了它無法不受到舊傳統、舊習慣的侵蝕和影響。由于一些工作人員自身素質的局限以及社會落后勢力的進攻,蘇維埃工作人員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腐敗現象,有時還頗為嚴重。中央蘇區時候的紅色機關報《紅色中華》就揭露和批評了不少蘇區貪污浪費的現象。例如:會昌縣西崗區政府“打土豪捉來一個土豪婆(靖衛團總的媳婦)罰了大洋四十元,結果未交款,由一個委員拿去做了老婆,款也不罰了。每個月區政府開支在三百元以上,小密政府把打土豪沒收來的東西,留給委員們享受”。[11]項英在《反對浪費,嚴懲貪污》一文中,談到興國、萬泰、贛縣等縣政府的一些貪污浪費情況:“每月開支浪費得很,一個區政府每月要用到四五百元的經費,有一個區政府每月的信封用了二千九百個,吃仁丹一個人一天吃了八包。諸如此類的很多,這是何等駭人聽聞的事啊!不僅如此,像興國縣主席與財政部長,鼎龍區財政科長,興國所辦的國家商店的經理等,吞沒公款,假造賬目,扯舊賬造新賬,等等貪污舞弊情形,更為嚴重。還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將存款打埋藏,隱藏不報,差不多在興國各區都是這樣做。真是無奇不有的怪現象!”[12]這種種消極腐敗現象的存在,不僅大量耗費蘇區的財力、物力,損害蘇區經濟的發展,而且敗壞了蘇維埃工作人員的思想作風,嚴重地損害了黨和蘇維埃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針對以上所出現的各種貪污浪費等政治倫理異化問題,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保持高度警惕。蘇維埃中央政府成立后,就高度繃緊反腐肅貪的神經。首先,針對蘇區出現的貪污腐化現象,發布《關于檢查蘇維埃政權機關和地方武裝中階級異己分子及貪污腐化動搖分子》的訓令,重拳出擊,先后查處一批貪污腐敗的重大案件,開了“殺戒”,在中央蘇區掀起了一場“反腐、肅貪、倡廉”的紅色風暴。其次,在治標的時候,不忘治本之策,中央蘇區時期還建立了法制監督、黨政監督、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反腐倡廉的一整套監督機制,極大地維護了中央蘇區蘇維埃政府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樹立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光輝形象。
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執政的短暫歷史瞬間,卻創造了良政、善政的光輝典范,正如毛澤東所言的:“誰要是跑到我們蘇區來看一看,那就立刻看到一個自由光明的新天地?!盵5](P329)正是由于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的高度歷史自覺,才探索出了黨在局部執政時期關于執政倫理建設的偉大歷史經驗。這些成功經驗,為新時期黨的執政實踐提供了重要的現實啟示。
(一)要始終堅守“人民利益至上”的核心價值理念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13](P262)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人民利益至上”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并將這一執政理念堅定地貫徹始終。中央蘇區時期,黨和蘇維埃政府秉持“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價值理念,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最終從革命黨轉變成為執政黨,迄今為止,已經執政60余年。2014年2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就執政理念問題有如下表述:“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薄白鳛閲翌I導人,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我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責任重于泰山,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業業,夙夜在公,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盵14]以上論斷表明,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并沒有忘記自己“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傳統價值追求,并且在新時期發揚光大了。不管過去,現在和將來,能否為人民群眾利益不斷奮斗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本質特征,在任何時候,這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不能丟。
(二)要對黨員干部加強執政倫理意識的培育
執政倫理意識是執政主體關于執政倫理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稱,是關于執政倫理的觀念存在。執政倫理意識一經形成,就會對執政主體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產生重要而直接的影響。為此新時期必須加強黨員干部執政倫理意識的灌輸和培育,以激發黨員干部內心的道德自律意識。首先,加強黨員干部執政倫理意識重在教育,必須對黨員干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黨員干部的實際行為,加強黨員干部的職業操守教育,使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公仆情懷,形成“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務實品格。其次,必須引導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注重內省和自我約束,清廉自守,談泊名利。良好的執政倫理意識的養成,并不能單純依靠外部的灌輸和培育,外部的催化是很重要的途徑,但意識的養成,主要還在于慎獨和自律,要靠黨員干部經常自覺地加強黨性修養?!懊駸o德不立,政無德不威”,加強道德培育和黨性修養,形成良好的執政倫理意識,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必須課。領導干部的黨性道德修養有一股凝聚人心的強大力量。干部怎么干,群眾怎么看。黨員干部引領倡導什么樣的價值觀念,社會上就有什么樣的社會風氣。因此黨員干部都要從意識層面開始,注重德性的修養,然后再在實踐層面積極宣揚和踐行。只有把執政倫理意識作為約束執政行為的重要內在力量,這樣黨的執政實踐才能始終保持為民服務的初衷,永遠走在健康的道路上。
(三)要積極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政治倫理生態
人改造環境,環境也改造人。人們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作用從來都是相互的。執政倫理生態是執政主體追求執政倫理目標的基礎、氛圍和條件。執政倫理生態從性質上不但有優劣之分,構成上也有軟硬之別。作為一種人文環境,執政倫理生態對人們政治倫理品性和政治倫理意識的影響是深遠和持久的,它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集中體現和綜合反映。作為一個軟件系統,良好的執政倫理生態對不良政治行為構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從心理和意識層面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行為選擇,以達到符合現實社會需要的執政倫理目標。營造良好的政治倫理生態,不僅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和判斷作風建設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標準?;诖耍谌鎻膰乐吸h的新語境下,以黨的作風建設為著力點,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是促進黨風政治根本好轉,推動實現政治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新要求。
(四)切實完善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制度規范
制度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是一個社會有機體的“操作系統”。毛澤東對制度建設非常重視。還在上井岡山之前,在永新三灣改編的時候,就首創了“支部建在連上”和”士兵委員會“等制度安排。對黨和紅軍以及根據地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央蘇區時期,黨開始局部執政的偉大嘗試,更是創造了很多切實管用的制度。如蘇區時期的輕騎隊,就是“與官僚主義消極怠工,和貪污、腐化現象作斗爭的一個重要武器,是群眾對于這些分子監督的一種最好的方式。”[15]鄧小平對黨的制度建設也非常重視,他指出:“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渙散黨的紀律,而正是為以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紀律?!盵16](P322)當前而言,改革開放進入深水期,制度上的缺位,使得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日漸嚴重。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中央強調依法治國、制度建黨。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17]作為執政者,只有嚴以用權,時刻守住權力邊界,才能防止侵害群眾利益的事情發生。只有黨的制度建設,才能給黨和國家的建設提供切實的保障,才能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堅固可靠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訪問張愛萍錄音記錄,北京,1999- 3- 9.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竇效民.中國共產黨廉政建設史綱[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4]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江西省檔案館.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下冊)[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6]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紅色中華[N].二蘇大特刊(第3期)1934- 1- 26.
[8]紅色中華[N].第232期,1934- 9- 11.
[9]吳吉清.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
[10]紅色中華[N].第161期第2版,1934- 3- 13.
[11]紅色中華[N].第11期第7版,1932- 2- 24.
[12]紅色中華[N].第12期第6版,1932- 3- 2.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中國剪報[N].2014- 2- 13
[15]斗爭[N].第41期,1934- 1- 5.
[16]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7]李法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J].求是,2013(9).
·文學與語言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D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 9106(2016)06- 0110- 06
*作者簡介:劉浩林(1973—),男,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紅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