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濱江高級中學 梁園園
在上下文銜接處尋找答案
■江山市濱江高級中學 梁園園
【2016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第7題】
在空格處分別補寫出倡議的理由和具體內容。(兩處字數各不超過40字)(5分)
倡議書
各位同學: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選擇。眾所周知,□□□□□□□□□□□□□□□□□□□□□□□□□□□□□□□□□□□□□□□□。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車現象時有發生,甚至發生老人被人群擠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劇。
為此,我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
□□□□□□□□□□□□□□□□□□□□□□□□□□□□□□□□□□□□□□□□。
文明乘車,從我做起!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為城市增光添彩!
××中學學生會
×年×月×日
②獨五人之皦皦,何也(《五人墓碑記》)
③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秋水》)
總而言之,通過具體分析“名+之+形”結構在句中與其他詞語的關系,可以確定“之”的結構功能。不同功能下,結構內部形容詞的成分和作用也會有所變化。
根據講解,同學們可以嘗試分析以下句子中,“之”在“名+之+形”的結構里具有什么功能。
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病梅館記》)
④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伶官傳序》)以上各例均作主語,表示某種狀態。
②吾不欲匹夫之勇也(《勾踐滅吳》)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踐滅吳》)
④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秋水》)
⑤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參考答案:①③的“之”為取消句子獨立性,②④的“之”為結構助詞“的”,⑤為定語后置標志】
解題要點
看上去這是一道考查倡議書文體的題目,實際上是句子填空題,考查內容的銜接,根據上下文推導需要填寫的內容就可以。
開頭和結尾點明了倡議的內容與文明乘坐公交車有關。第一處空格前后的詞語分別為“眾所周知”和“可是”,這就意味著,空格里的內容應該是正面的,和“可是”所列舉的不文明現象相對。第二處空格前接“倡議”,后接“文明乘車,從我做起!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為城市增光添彩”這樣的口號,提示我們空格里填的倡議內容應該是一系列具體行為,不能重復喊口號。
第一處空格看起來填寫文明乘車的具體行為或理由都可以,但因為第二處空格要求填具體的行為建議,所以第一處應該填倡議文明乘車的理由,既避免重復,又為建議具體行為作鋪墊。諸如“文明乘車是公民的基本素質”“文明出行一小步,和諧家園一大步”等都是可以的。
題目的分值為5分,每處填空應該占2—3分,所以理由和具體行動各寫兩條或以上,就有較大把握不失分。
參考答案:文明乘車讓出行更安全、更高效,體現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也有益于社會和諧
自覺排隊,有序上車;尊老愛幼,主動讓座;舉止文明,談吐有禮
評分標準:寫出倡議理由(至少兩點)各給1分,寫出具體倡議內容(至少三點)各給1分。符合一點即給分,不倒扣分。
失分示例1
上車前我們應文明排隊,主動讓位給孕婦、老人,不插隊,不擠位子或擠人,尊老愛幼
要文明乘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一個中學生的風采,用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
【分析】
這一回答先具體內容后理由,順序顛倒,但第一處空格考生提到了“文明”一詞,算是一方面的理由,可以得1分。第二處空格沒有提及具體行為,不得分。
失分示例2
我們在乘坐公交時應做到文明乘車,有序上下車,避免發生事故
我們需要為有需要的人讓座,讓那些不必發生的事不發生,做一個文明乘車的人
【分析】
兩處回答都是理由與具體行為的組合,內容實際是重復的。但因為第一處空格提到了“文明”,第二處空格提到了“讓座”,都有部分符合評分標準,所以最終得分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