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讓此間商界人士大出所料的事情發生了。
當上海實體商場被“關店潮”、“撤柜潮”、“空鋪潮”、“分流潮”搞得沒有“方向”時,滬上中心城區商圈的銷售卻出現了逆勢增長的新情況。按常理6、7、8月份是傳統商業的淡季,上海中心城區主要商圈銷售增幅一般同比減緩,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上海中心城區南京西路商圈卻出現商品銷售逆勢增長態勢,7、8、9月商品銷售總額同比增幅為10.5%、10.5%、11.3%,沿線幾大主力商廈的銷售業績紛紛擺脫自2014年起的低迷狀況。
無獨有偶,一份根據上海28個商圈的軌交人流數據、手機信息數據以及POS機刷卡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的分析報告也顯示了上海中心城區商圈商品銷售也有趨向樂觀的跡象。該報告選用了占地、客流量、消費金額三個指標,經處理后得到各個商圈的各項分值。報告綜合的結果顯示:雖然陸家嘴包攬占地面積和消費金額的雙料冠軍,但客流量的桂冠則被南京東路摘取,淮海中路和新虹橋則分列于二、三位。此外報告還提到:南京東路、南京西路和淮海中路等商圈無論從零售交易額還是餐飲交易額來看,還是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人氣和銷售有的還在慢慢回升。
在分析中心城區商圈銷售逆勢增長的原因時,此間的商業問題研究專家提出的觀點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和興趣。他們認為: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商圈出現逆勢增長態勢,其中必有一些創新之處,南京西路商圈內商業和商務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商業生態群落”的現象,而且在商圈內經過不斷調整,集聚起復合多元、配比合理的業態組合,國際高端頂級品牌與大量原創輕奢品牌的融合互補;商圈內零售、餐飲、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等業態還呈現出科學合理的結構;還有中心城區商圈內散發出濃郁典雅、令人陶醉的氣場,增強了消費體驗的“粘性”,通過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弘揚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打造集人文傳承、體驗、時尚創意于一體的商業文化新地標。“商業是城市的名片”,商業形態的豐滿、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消費品位的精致,一定經得起各種挑戰。也許這正是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商圈所獨有的魅力。
也許,此輪上海實體商業的調整轉型還會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人們的預期在改變,更多的令人欣慰的新氣象、新成就一定會在市、區商務系統和供應商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