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專題閱讀,為寫作做好鋪墊
■張海英
專題閱讀,是圍繞某一專題開展的系列閱讀,把讀說寫相融合,為個人表達蓄勢,為寫作鋪墊。筆者通過開展童詩專題閱讀、作家專題閱讀、小說專題閱讀,發現學生在進行專題閱讀訓練之后,寫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專題閱讀寫作語言表達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專題閱讀,是圍繞某一專題開展的系列閱讀,把讀說寫相融合,為個人表達蓄勢,為寫作鋪墊。
閱讀活動所選的閱讀材料,可以基于教材,將相關作家的作品進行延伸,形成某一主題思想系列、某一作家系列或某一體裁系列。通過系列專題閱讀,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熟悉某一表達方式的風格特征,豐富積累。筆者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專題閱讀活動,學生在每一次活動中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積累,提升了寫作能力。
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想象豐富,好奇、活潑、單純。富有童心童趣的詩歌貼近他們的心理,閱讀童詩能讓他們在享受詩意的同時,也能怡情養性,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更具詩情。
例如: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第一單元誦讀欣賞部分選取的是泰戈爾的《金色花》《告別》和《榕樹》,詩歌多以孩童的心理書寫對母親的深情和對生活的思考。筆者由此出發,選取了泰戈爾《新月集》《飛鳥集》的部分詩歌,開展童詩專題閱讀。專題閱讀分三個部分:主題閱讀、主題展示和主題總結,引導學生在品誦詩歌中,學會熱愛自然,熱愛親情,熱愛生活,用兒童的心靈抒寫生活,表達真情。
學生在主題閱讀活動中,帶著驚喜誦讀詩歌,《不被注意的花飾》《孩子的世界》《天文家》等美好、溫暖、有趣的詩篇被學生廣泛吟誦。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學生展示個人在閱讀詩歌中的理解和體會,讓閱讀思考變得更有深度,有學生讀出了《天文家》所表達出的孩子特有的純真與新奇的想象,充滿感性與美好的記憶。
最后的主題總結環節,學生采用自編詩歌小報的形式,對童詩專題閱讀進行小結,并且個人仿寫小詩,表達對自然、親情和生活的熱愛。有的學生這么寫:“十三歲是寫在迎春花上的詩句,在春到來時綻放出燦爛的笑靨。她對春風說:‘來吧,一起搖擺。’她對蝴蝶說:‘來吧,一起舞蹈。’她在遙遠的童話中,為時光寫詩,與歲月留影,在花開花落時美麗無悔。”
學生在層層遞進式的閱讀活動中,語言表達與情感認知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學會關注生活與自然,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富有詩意。
作家專題閱讀是從教材出發,進行拓展閱讀,引導讀一位作家的系列作品,增強學生整體閱讀及宏觀閱讀的意識,加深學生對這位作家寫作風格的理解,豐厚學生的寫作底蘊。
例如:閱讀教材上冰心的《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等作品,學生在課外自讀時又發現了在冰心作品中,花的形象頻頻出現。于是,筆者開展冰心作品專題閱讀,推薦閱讀了《笑》《往事(一)(二)》《漫談賞花和玩貓》《超人》等出現“花”這一事物的各類作品,引導學生分析花的形象,感知花的內涵,從而走近冰心。
這一專題閱讀活動歷時兩周,筆者引導學生在初讀基礎上再分專題閱讀,學生的閱讀從淺入深,品讀比較,分析體會。在閱讀交流中,分專題閱讀的各組學生,匯報了他們的閱讀成果。例如《往事》中寫道:“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中添了你們三個姊妹。”我是花,亦是蓮,荷葉護花即是母親在護我,母親是護花使者。作者把花與母愛親情相聯系,更是寫出了摯愛情深,形象鮮明。
在各組交流后,筆者設問:“冰心先生的作品中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花?除了冰心先生喜愛花,還因為什么?”學生再次閱讀后,總結出冰心把對母親、生活、生命、孩子等的感情融入了花,借助花的形象表現出來。
正是通過歷時兩周的作家專題閱讀活動,學生們對冰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有了具體的認識。學生們在這個活動中更是反復研讀作家專題詩歌,走入文本,寫下大量的品讀文段,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傳神,寫作底蘊更豐厚。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長征主題作品,雖然作品內容年代久遠,但是作者通過情境化的表達,刻畫出人物的英勇頑強,樂觀堅定,打動了師生。筆者依據長征主題,開展專題閱讀活動,閱讀的典型作品有《豐碑》《草》《長征(節選)》等,由讀到寫,學生在個人寫作表達中學會了創設情境。
以《豐碑》閱讀為例,在學生多次閱讀后,筆者請他們說說印象最深的情節內容。一位學生說到了將軍的憤怒——“將軍臉部表情的特寫,肌肉抽動,眼睛發紅,轉頭吼叫的動作和話語,配合風雪,渲染了將軍的怒氣,極富表現力”。另一位學生說到了知道犧牲的戰士是軍需處長后的震撼和敬意——“停住的手勢,怔怔地佇立,深深地呼氣,敬禮,加上雪花和淚珠,情景交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筆者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情節內容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之處,為什么會有表現力。很快,學生在比較閱讀之后,得出結論:情境化地描寫,更能打動人心。
遷移到個人寫作中,學生們也明白了情境化地描寫的表現力,筆者也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嘗試用一個片斷來刻畫人物。例如一位學生寫自己拆除纏在樹上的絲瓜藤,有動態,有心理變化,也有與周圍環境斗爭的趣味,表現力極強。一個手忙腳亂的孩童形象躍然紙上。
葉圣陶先生說:“果能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篇之影響,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緒與技巧自能漸有提高。我謂閱讀為寫作之基礎,其意在此。”專題閱讀,讓學生走入“其文”,也產生“己見”,不僅能吸收精神上的養料,也能為寫作思想與表達作鋪墊。
(作者為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