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中醫認為,通過按摩相關的穴位,可起到滋陰補血、養肝補肝的作用。關于按摩養肝,人們必須要知道五大養肝要穴。
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大敦穴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于大拇指(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2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太沖穴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第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于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行間穴行間穴位于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
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里屬于“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內側,足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