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主治醫師 耿 峰
小王每天下班后走到公司門口總要再回到辦公室整理收發的文件,每次重復檢查十多遍,他還是懷疑沒整理好,若不整理他就無法安心下班。他不想這樣,但自己無力擺脫,內心非常痛苦。無奈之下他求助于心理醫生,經醫生診斷,小王患了強迫癥。
強迫癥指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復呈現的以觀念、情緒或行為為臨床特征的一種心理障礙。本病通常在青少年期起病,也有起病于童年期者,多數人患病與其家族因素有關,患者父母有性格偏差者占63.3%。有95.6%的患者在發病前的性格為不均衡型,患者的個性形成與所受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有密切關系的占71.1%。多數患者的發病與幼年時期受到不適當的教育和訓練有關。患者在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并且能夠認識到這些強迫欲望或觀念與自己的意志不相容,但不能控制,導致嚴重的內心斗爭并伴隨強烈的焦慮和恐懼情緒,患者有時為了減輕內心沖突而做出近似儀式性的動作。
強迫癥具有三個缺一不可的特征:①患者體驗到的思想或內在驅使是他自己的,是他主觀活動的產物,但他有受強迫的體驗;②主觀上感到必須用意志去抵抗,這種反強迫與自我強迫是同時出現的;③有癥狀自知力,即患者感到這是不正常的,甚至是病態的,至少患者希望能消除強迫癥。三者任缺其一便不是強迫癥。
強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強迫癥,其性格主觀、任性、急躁、好勝、自制力差。少數患者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謹慎,反復思考,事后不斷嘀咕并多次檢查,總希望達到盡善盡美。在眾人面前十分拘謹,容易發窘,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生活習慣較為呆板,墨守成規,興趣和愛好不多。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注意不夠,但對可能發生的事情特別關注,甚至早就為之擔憂,工作認真負責,但主動性往往不足。
強迫癥的癥狀多種多樣,既可為某一癥狀單獨出現,也可為多種癥狀同時存在,基本癥狀為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并同時伴有明顯的情緒問題。
強迫觀念主要表現:①強迫性懷疑,患者反復懷疑自己是否說過或做過某事;②強迫性反復思考,明知道沒有必要,卻不能控制地反復思考一些無意義的問題;③強迫性對立思維,患者腦子里出現一個觀念,馬上出現一個與其完全對立的另一個觀念;④強迫性回憶,患者經歷過的事頻頻出現在回憶里,不能擺脫。
強迫意向主要表現:①強迫情緒,主要表現為強迫恐懼,是對自己的情感的恐懼,害怕失控去做壞事;②強迫意向,患者感到一種強有力的內在驅使,有就要行動起來的沖動,但實際上并不直接轉換為行動。
強迫動作或行為表現:①強迫檢查,為減輕強迫懷疑所引起的焦慮而采取措施;②強迫詢問,患者不相信自己,反復和要求他人不厭其煩地給予解釋和保證;③強迫清洗,反復洗手、洗餐具或衣服;④強迫性儀式動作,患者要做一定的動作,以此象征著兇吉禍福;⑤強迫性緩慢,患者起病時舉止行動是緩慢的,具明顯儀式化特征。
患者的癥狀要同時符合癥狀標準、嚴重標準和病程標準才能診斷為強迫癥。
癥狀標準
1.符合神經癥的診斷標準,并以強迫癥狀為主,至少有下列1項:①以強迫思想為主,包括強迫觀念、回憶或表象。強迫性對立觀念,包括害怕喪失自控能力等。②以強迫行為(動作)為主,包括反復洗滌、核對、檢查或詢問等。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患者稱強迫癥狀起源于自己的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
3.強迫癥癥狀反復出現,患者認為沒有意義,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試圖抵抗,但不能奏效。
嚴重標準 患者的社會功能受損。
病程標準 符合癥狀標準至少已3個月。
一般強迫癥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癥狀可持續多年,或時輕時重。若患者病前性格特征明顯、發病年齡較小和病程較長,則預后欠佳。隨年齡增長,病前有較明顯精神因素、強迫性格特征不顯著、病程較短以及無陽性家族史者的強迫癥狀也有可能自發緩解。
正常人也會有反復行為,比如多次檢查門窗是否上鎖。如果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輕微的,不會產生痛苦,對生活沒有太大妨礙,也就不算是強迫癥。社會心理因素是強迫癥不可忽視的起病誘因。正常人偶然的強迫觀念往往在社會心理因素及某些強烈的精神因素影響下加以強化而持續存在。當生活節奏過快、學業緊張、工作壓力大、無法自我減壓而焦慮時易誘發強迫癥。長期身心疲憊或軀體健康狀況不佳時,也可促進具有強迫性格者出現強迫癥。
請你根據最近一周的情況和感覺進行評定,評分標準分為5級:沒有為0分,很輕為1分,中等為2分,偏重為3分,嚴重為4分。
評分方法是將各條目的分值相加,總分超過20分,應考慮有強迫癥的可能,建議你到醫院精神科或心理咨詢門診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診。
(1)頭腦中有不必要的想法。
(2)忘性大。
(3)擔心自己的衣飾不整齊及儀態不端正。
(4)感到難以完成任務。
(5)做事必須做得很慢以保證做得正確。
(6)做事必須反復檢查。
(7)難以做出決定。
(8)反復想些無意義的事。
(9)注意力不能集中。
(10)必須反復洗手、點數。
(11)反復做毫無意義的一個動作。
(12)常懷疑被污染。
(13)總擔心親人,做無意義的聯想。
(14)出現不可控制的對立思維、觀念。
(1)經常對病菌和各種疾病敏感,并毫無必要地擔心。
(2)經常反復洗手而且洗手的時間很長,超過正常需要。
(3)有時會毫無原因地重復相同的話語好幾次。
(4)覺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飯、走路時要遵循特殊的順序。
(5)經常沒有必要地反復做某些事情,例如檢查門窗、開關、煤氣、錢物、文件、信件等。
(6)對自己做的大多數事情都要產生懷疑。
(7)經常不自覺地產生不愉快的回憶或想法,并且不能擺脫。
(8)經常認為自己細小的差錯就會引起災難性的后果。
(9)時常無原因地擔心自己患了某種疾病。
(10)時常無原因地計數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
(11)在某些場合,很害怕做出尷尬的事。
(12)當看到刀、匕首和其他尖銳物品時會感到心煩意亂。
(13)為要完全記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擾。
(14)有時會毫無原因地破壞某些物品或傷害他人。
(15)在某些場合,即使當時生病了,也想暴食一頓。
(16)當聽到自殺、犯罪或生病這類事情時,會心煩意亂很長時間,很難不去想它。
(17)有潔癖、幻想癥、電郵綜合征、自慰過度等表現。
當出現上述一條或一條以上的癥狀,且癥狀持續存在并影響正常生活時,就應該考慮找心理醫生進行咨詢和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