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動 張浩然
?
導播技巧在校園文藝晚會中的運用——以廣西藝術學院校園文化藝術節為例
□張興動張浩然
摘要:隨著導播技術在高校內逐漸普及,校園文藝晚會使用多訊道錄制的形式也越來越多。雖然與電視上播出的大型文藝晚會相比,校園文藝晚會不被大眾所關注,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校園文藝晚會一樣具備“電視綜藝晚會”的基本特征。同樣在一個舞臺上演繹歌曲、舞蹈、戲劇、魔術等多種節目形式,并加入主持串場、現場采訪、短片播放等非節目的形態。在一臺校園文藝晚會中,導播需要呈現不同的節目品種,通過鏡頭切換技巧來展現它們各自的亮點。
關鍵詞:校園文藝晚會;節目形態;導播技巧
校園文藝晚會不僅可以豐富在校師生的校園生活,還可以增進不同專業、不同社團、不同教學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所以,一臺精心籌備的校園文藝晚會可能是一所高校一年內最重要的師生聯歡活動,全校師生對它期待至深。雖然校園文藝晚會在播出平臺上有所限制,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現場切換來體現多訊道轉播的效果,為晚會的現場氛圍加分。
廣西藝術學院校園文化藝術節晚會的導播工作一般是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由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團隊來完成。有激情,有創意,敢去嘗試新想法,是學生導播團隊所具有的優勢。但是作為學生,他們在工作經驗上可能略有欠缺。因此,要讓晚會的現場切換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呈現,就需要導播團隊在晚會開始前后做好以下幾點。
(一)熟讀腳本,查看現場
研讀節目腳本是導播最為基礎的工作開端。它需要標示好節目的程序、主持人的語言、插播短片的位置內容等。如果導播在晚會前期沒有參與節目的策劃與編排,那么就需要通過仔細研讀腳本獲得對整個節目的認識和了解。此外,導播還需要帶領攝像團隊前往晚會現場和校園晚會負責燈光、音響以及其他工種的老師進行溝通協調,考慮機位架設的可能性。
(二)設置機位,優化流程
根據節目腳本和現場的舞臺場景,導播要在實際情況下,最合理地設置機位布局,從而實現導播對整場晚會的創作意圖。針對廣西藝術學院會演中心舞臺和觀眾席的位置,我們在機位布置和拍攝要求上進行了以下安排:
1.根據現場環境布置機位。通常情況下,舞臺的兩側位置是1、3號機位,2號為全景機位,4號為中景機位,5號為搖臂,6號為游機。根據晚會現場的舞美場景,選擇合適的機位架設區域,以扇形布局展開。
2.規定各機位的景別(以6機位為列)。一本情況下,1號機和3號機景別范圍是特寫、近景、中景;2號機為全景機位,基本上固定不動,但是必須保證穩定;4號機在舞臺的正面拍攝被攝對象的小全和中景;5號機搖臂則是利用升降的運動鏡頭來體現畫面的美感;6號機游機根據晚會節目的特殊要求,給特定的拍攝對象或者物體靜距離的鏡頭,此外,游機還要負責觀眾的反應鏡頭。
(三)召開會議,調試設備
在晚會彩排之前導播需要帶領攝像團隊召開工作會議,根據節目腳本進行明確細致的分工,讓攝影師知道自己在每個節目中應該拍攝的畫面內容。與此同時,導播和攝影師要對切換臺、攝影器材和相關輔助設備進行最終調試,確保晚會當天設備不出現問題。
(四)帶機彩排,注意細節
在帶機彩排中,一般是按照節目流程順序逐一地進行,舞美、燈光、音樂音響、攝像、LED大屏幕上的插播短片等都要盡量和節目表演配合起來,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及時修改調整。因此,對于一臺大型的校園文藝晚會來說,由于節目數量眾多、節目多種多樣、設計技術環節的配合復雜,導播對于每個節目的細節把握必須清晰到位。
(五)掌控全局,精心錄制
晚會開始之后,導播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是導播在調度各個訊道攝像機進行切換的同時,還要能夠知曉此時此刻的晚會現場各個工種是否運行正常。即使準備工作與彩排演練都很充分,但是在導播的腦海里仍要有處理緊急情況的預定方案,并隨時做好處理意外情況的心理準備。
(一)歌唱類節目導播技巧
為了讓觀眾能夠融入晚會現場氛圍,在歌唱類節目開始時,導播可以通過“距離的障眼法”來消減舞臺上歌者和舞臺下觀眾的距離感。這個障眼法可以有兩種形式:第一,利用平視的歌者和仰視的觀眾來減小舞臺上下的高低差距。面對歌者和觀眾,鏡頭角度的著意選擇與相互配合,模糊了舞臺上下的高度差,也模糊了歌者與觀眾之間的視線高低,在畫面上制造了“平等”交流的假象。第二,運用長焦鏡頭拉近歌者與現場其他人物的實際距離。在演唱會的電視轉播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鏡頭:畫面或以觀眾背影的剪影作為前景,或以伴唱演員作為背景,而歌者作為畫面主體與前景和背景的距離看上去十分貼近。長焦鏡頭在視覺上對于畫面縱向空間具有壓縮的作用,因此拉近了歌者與觀眾、歌者與伴唱歌手之間的實際距離,在畫面上制造出“融為一體”的假象。
(二)舞蹈類節目導播技巧
在舞臺上,舞者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路線進行運動,根據不同的情節和不同的時空與力量變化,在不同的調度和線性構圖中,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在常見的舞蹈畫面切換組合中,一方面,不同的角度與景別的鏡頭對舞者動作的展現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角度與景別的跳躍性設計也要符合舞蹈的跳動節拍;另一方面,連續的畫面呈現為相似的運動形式,橫移鏡頭的組成搭配使畫面具有了協調一致的動力;此外,快速的畫面切換和具體的切點選擇,要對應舞者肢體運動本身的節奏與轉折契機。因此,面對一個舞者精彩的動作流,導播需要設計一個具有鮮明形式感的畫面組。
(三)語言類節目導播技巧
語言類節目可謂是廣大師生參與感最強的一種節目形式。語言類節目的畫面切換以交代舞臺中人物、人物對白、行為動作、現場狀況和場面調度的變化為原則。因此,其規律性很強。導播在鏡頭畫面切換時首先要以此為基礎,而后適當地追求畫面組合的形式美感。
以上是校園文藝晚會中常見的幾種節目形式,除此之外,校園文藝晚會還會存在諸如主持人串場、代表發言、短片播放等形態,導播要根據不同的節目安排及時地調整機位。
游機通常是攝像師肩扛或者手持攝像機進行拍攝。在晚會錄制過程中,游機一般會在晚會導播調度下接近舞臺上某個拍攝主體進行拍攝,在完成導播需要的鏡頭后再以合理的路線撤離舞臺區域。因為導播現場巧妙地給出游機畫面,現場觀眾往往從中感受到晚會節目更為獨特的視角。
首先,對于樂隊演奏的音樂類節目來說,樂隊的構成是非常復雜的。導播想要充分展現各種樂器、各個樂手的細節,通過位于樂隊外圍的機位長焦調拍會存在角度上的障礙,而游機由于位置上的靈活性便于進入樂隊內部、近距離地攝取表現對象細節的鏡頭,能夠完美地呈現樂隊演奏的場景。
其次,由于游機是攝影師手持或肩扛進行拍攝,因此所拍畫面帶有攝影師的步伐、動作和呼吸而形成的自然晃動,同時攝影師還可以根據被攝主體的動作和情緒變化而隨時調整構圖,形成具有節奏感的“呼吸鏡頭”。在校園文藝晚會的熱舞節目中,導播可以發揮游機鏡頭的這一特點,用它來表現舞蹈演員的肢體語言和動作節奏,這種畫面本身的自然晃動更加符合對象狂野不羈的動作特征。
校園文藝晚會導播技巧的最終效果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晚會現場的LED背景屏幕實時切換,二是晚會結束后把晚會內容制作成光盤供師生欣賞。在這兩種方式中,導播的角色任務都至關重要。導播現場切換的效果不但直接影響晚會現場呈現的效果,而且也決定了后來觀看晚會影片的觀眾能感受到晚會精彩內容的多少。因此,導播技巧在校園文藝晚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月.電視節目導播[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2.程晉.電視導播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曹瑞琪.電視文藝節目導播的特點及程序[J].當代電視,2008(9).
(張興動系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張浩然系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