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祎
?
淺析數字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應用
□張祎
摘要:隨著21世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隨著社會視聽媒體的普及使用,數字技術以其高速傳輸、易于存儲、強大的編輯功能被廣泛應用到影視后期制作過程中。許多影視作品使用數字技術進行后期制作,將藝術創意和表現推陳出新,突破觀眾固有的思維想象,取得了更好的藝術傳播效果。
關鍵詞:數字技術;影視后期;制作;存儲;特效
21世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促使數字技術得到飛速發展。隨著社會視聽媒體的普及使用,數字技術以其高速傳輸、易于存儲、強大的編輯功能被廣泛應用到影視后期制作過程中。數字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應用為影視制作帶來了更多的藝術表現空間,逐步成為了影視后期制作的主流技術。
伴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使用,人們的生活進入到“視聽時代”,影視藝術也成為現代社會最為普遍存在的藝術形式。數字技術引入到影視制作過程,不僅有效提升了影視制作的工作效率,數字技術的多維度編輯性能也讓后期制作人員在有限的影視原材料上做出更多的藝術操作,繼而使得影視作品更加富有藝術感,為影視創新提供了更大的藝術空間。數字技術對影視后期制作的進一步發展意義重大。
傳統的影視后期制作往往采用較為生硬的線性編輯來對影視素材進行相應的修飾,其修飾效果并不能夠完全達到編創人員的藝術追求,因此,許多影視制作往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達成藝術感。而利用數字技術,采用非線性的編輯系統對影視素材進行處理、編輯以及合成,能夠更加簡單地處理影視素材,并且具有更高的藝術完成度。借助數字技術,可以制作完成很多傳統影視制作做不到的鏡頭。
(一)數字化處理技術
數字技術能夠有效地對影視素材進行數字化處理,利用數字化的非線性編輯能夠通過對一些影視基礎元素進行自行組合,產生新的影視畫面,增加了影視創作空間。一般來說,影視基礎元素通常來自于實地拍攝,后期制作往往需要利用專門的數字設備將這些源元素轉化為數字素材,才能夠進一步被使用在影視藝術的后期制作中。
視頻是一種動態的影視素材,影視創作往往也是通過進行實地的影視拍攝,并經過存儲以及后期剪輯后呈現為影視藝術作品。傳統的影視后期制作對視頻的處理技術相對有限,引入視頻的數字化處理技術,為影視視頻素材的二次創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視頻信號的數字化過程一般需要涉及到視頻信號的掃描、取樣、量化和編碼相關過程。掃描是視頻數字化轉換的必要過程,掃描的主要對象為圖像,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掃描,由于掃描過程是連續的,因此逐行掃描得到的圖像具有較高的清晰度。掃描后產生的電信號會進行取樣操作,把隨時間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變成時間軸上不連續的離散信號,這樣模擬信號就可以被看做一個連續的函數圖像,根據空間坐標對每個像素進行離散排列。量化過程則是對每一個離散點進行數字化處理,采用有限數量的量化電平來代替無數個取樣電平,使原來幅度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變成了一系列離散的量化電平值,進一步展現信號幅值被數字化的示意。
(二)數字化剪輯、調色以及合成技術
在影視制作的后期作品中,往往需要通過數字技術對畫面的色彩與光影進行調整,以進一步突顯畫面美感,達成藝術追求,營造出能夠打動觀眾的影視畫面。數字調色工作一般通過調色軟件,以插件形式或者是獨立的可執行程序進行操作。插件形式通常還需要與之配套的非線性編輯軟件進行配套使用才能完成對影視素材的剪輯和調色,而獨立的程序則相對獨立性較高,調色操作更加簡便。
如果利用插件軟件配合非線性編輯軟件對影視素材調色,一般性的流程為:粗剪——調色——特技——字幕——聲音——輸出。而如果利用獨立的數字調色軟件進行數字化調色,調色流程往往與粗剪同時發生。這是因為許多調色軟件中粗剪與調色能夠在一個程序中同時完成。但無論是何種數字調色,都必須要在調色后同時對字幕、聲音以及特技進行編輯之后,才能夠轉出為輸出的格式。
影視合成是基于數字化剪輯技術的深入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混合處理影視素材的方式。它的手法包含多種,例如數字復制、摳像以及鏡頭記錄等。影視合成是許多大型數字化特效的基礎。數字復制技術往往應用在許多大型的鏡頭中。例如一些戰爭場面,往往無法調用數以萬計的演員進行實地拍攝,為了進一步突顯鏡頭的龐大感,往往會運用數字復制技術來對演員素材進行復制,制作出一個恢弘的鏡頭,營造出真實感。摳像技術也是一種較為常用的影視素材合成技術,它主要應用于對背景的更換、影視素材的疊加或者刪除等方面。例如一些較為復雜的背景難以通過實際拍攝獲取,往往會利用特效進行代替,此時則需要將原有攝影素材中的人像從畫面中摳出去,使背景透出來。
(三)數字化存儲技術
傳統的影視素材的存儲形式為膠片、磁帶,這些存儲方式往往需要較大的實際存儲空間,并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產生不可預期的變化,或者是由于人為原因出現損壞,使得許多影視素材難以得到長久安全的保存。而計算機數字化的存儲技術具有更可靠的穩定性,能夠對影視素材進行壓縮,并且存儲至硬盤、光盤以及云中,不僅僅大大提升了影視素材的存儲量,同時還節省了實際存儲空間。特別是云存儲推出以來,其借助虛擬空間進行存儲,極大提升了存儲效率。
數字化存儲中主要應用到的數字技術包含有視頻壓縮技術、數字存儲技術、云存儲技術。視頻壓縮技術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而日益成熟,其壓縮過程中產生的視頻信號損失也越來越少。目前,比較常用的壓縮方式為M-JPEG和MPEG兩種形式。相對而言,MPEG壓縮格式的兼容性更好,能夠提供更加高質量的視頻畫面,并且所造成的視頻信號損失更少。當前形勢下,云技術異軍突起,成為互聯網數字存儲中的有力競爭者。云存儲也成為現階段一種脫離了實物的存儲形式,相比于計算機硬盤存儲,云存儲的存儲效率更高,數據傳輸速度更快,但相對而言的安全性有所降低。
數字技術可以綜合運用實景拍攝、三維影像、特效表現、畫面合成等各種技術手段和特技效果完成影視作品的創作,無限制地發揮創作思維,實現高難度的編輯功能和多層特技等復雜的編輯工作。其主要的應用形式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動畫制作。現代影視劇類目愈加豐富,動畫片也逐漸成為一種影視藝術呈現方式。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進一步豐富人物造型,例如三維技術能夠設計和創造出更加立體的動畫人物形象,并通過賦予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供創作者進行影視創作。數字技術的產生,改變了以往動畫的制作方式,不用攝像設備同樣能獲得逼真的畫面,帶領虛擬影像進入充滿魅力的數字時代。與此同時,利用數字技術往往還能夠在一些傳統的影視劇中創造出新奇的元素,例如華語電影《捉妖記》中的胡巴、《花千骨》中的糖寶動畫形象,都為劇集本身增添了額外的吸引力。
其二是數字特效。在影視作品的拍攝中,為了追求視覺上的特效,或者由于經濟、拍攝技術上的限制,經常選擇用特技合成方式解決這一類場景的制作難題,如部分實景與后期三維技術合成等技術在場景搭建中也經常出現。
數字技術的參與使影視后期制作在技術層面得到了新的提升,在實現傳統剪輯效果的同時,提高了影視工業的生產效率,也為影視創作者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創作空間。與此同時,基于數字技術所衍生出來的影視藝術的創新形式,也為影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鮮的血液。伴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進一步深化發展,相信數字技術將為影視藝術帶來更為廣闊的服務空間。
參考文獻:
1.芥末.影視后期制作科技繼續加速[J].中國傳媒科技,2008(06): 20-21.
2.梁國偉.電影剪輯技術與電影的時空構造[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5(5):7-16.
3.李興亮.關于數字技術與影視創作觀念的冷思考[J].社會科學家,2010(05):141-143.
4.周新霞.電影剪輯工藝的新發展:談“非線性剪輯系統”在電影中的作用[J].影視技術,2000(4):21-24.
(作者單位: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