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福++李少勤++顧同江
[摘 要]隨著信息化迅速發展,數據中心對數據存儲的高效可靠性、信息安全保障日益提高,本文簡述國產存儲在技術、安全、市場及服務等方面對比分析,對國產化已于期望。
[關鍵詞]國產、存儲、RAID、冗余、安全
中圖分類號:TP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7-0338-01
中國的信息化建設經過30年左右的發展,正在進入以自主創新、自主可控的新階段,尤其在云計算浪潮推動下,各行業IT建設呈現出大集中、大整合、資源互通的建設趨勢。存儲在數據中心建設中的數據高效可靠承載、信息安全保障的地位日益突顯,引起各行業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信息化建設,對信息安全的重視也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存儲行業作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對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戰略安全至關重要。
1 國產化現階段水平
存儲設備和網絡、服務器一樣,都是IT系統中的基礎硬件產品。國內企業一直在努力推進存儲設備的國產化進程。經過多年的發展,存儲設備技術水平的國產化進展良好,整體上達到國外產品的水平,在個別關鍵指標上,甚至達到國際領先的地位。
只是由于存儲設備承擔了最重要的數據保護和管理的職能,最終用戶出于自身業務穩定的考慮,并且受到國外企業宣傳的影響,認為國產存儲設備難以支撐核心業務的運行,所以之前市場認可程度較低,國產化水平弱于網絡、服務器等產品。
1.1 技術水平
存儲設備的技術水平和能力主要體現在性能、容量、數據保護、性能優化等幾個方面。
性能、容量等指標是指存儲設備的硬件能力。國內企業在存儲設備硬件上和國外企業處于相同的水平。在控制器的處理能力、最大存儲空間、緩存算法、硬盤管理校驗、RAID算法等方面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產品。
由于存儲設備的軟件能力需要長期積累,相比國外企業動輒三四十年的研發歷史而言,國內企業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國內企業在基本的軟件能力上,比如快照、復制、鏡像、數據分層,能夠達到國外企業的水平。只是在一些細節的技術實現上,以及一些額外附加的功能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市場認可情況
總體上來說,國產存儲的市場占有率略低于國外存儲廠商,但是在不同的應用領域中又有所區別。
其中在中低端產品中,國產存儲的市場分額較大,國產存儲的占有率高于國外企業。在傳統數據中心領域,國外企業的占有率相對較高。
2 國內廠商與國外廠商差距
2.1 存儲設備硬件能力
隨著存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Intel CPU和配套芯片的能力提升,國外主要存儲企業如EMC、Netapp、IBM、HP、DELL等均采用Intel的CPU完成存儲產品的設計和生產。
國內企業也采用國外的集成芯片來進行存儲設備的設計,在芯片選擇上和國外企業處于同一水平。以Intel的Romely CPU、Qlogic的16Gb的FC芯片為例,國內企業都能夠在第一時間拿到芯片設計手冊和測試芯片,并且快速應用到自己的設備中。
2.2 存儲設備軟件能力
存儲設備的軟件能力需要長期積累,相比國外企業動輒三四十年的研發歷史而言,國內企業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
目前,國內存儲設備具備完整的軟件體系,快照、復制、鏡像、數據分層等主要軟件都已經達到國外企業的水平,也都有大量的實際部署案例。只是在一些細節的軟件產品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3 和國際主要軟硬件平臺的兼容認證情況
在和業界軟硬件平臺的兼容認證上,國內存儲企業和國外企業相比存在弱勢。數據庫、虛擬化平臺、小機等主流軟硬件平臺還是國外企業的天下,他們掌握了認證的主動權。相對的,國外企業的認證數量相對較多。
從現階段的企業間認證情況來看,國內企業都能夠通過相關的認證,只是流程復雜,進度較慢,但由于國內廠商本地化研發,亦能夠快速解決兼容性問題。
3 國產存儲技術概況
3.1 國內外存儲廠商產品對比
當前主流存儲廠商產品可分為高端、中端和低端等幾個檔次,主要依據控制器數量、緩存大小、前端主機接口數、最大磁盤數量等關鍵指標來進行劃分。
在前幾年,國內存儲市場幾乎都由國外廠商占據,產品檔次的劃分也由國外廠商規定,客戶缺少選擇性,實則被國外廠商所“綁架”。
國內存儲廠商,在保證產品的高可靠、高性能和技術的先進性等前提下,還要打破國外廠商的這種“綁架”性壟斷。經過多年技術發展,國產已具有完整的高/中/低全系列存儲產品,其產品完全有能力在各行各業替換國外企業產品。
3.2 產品保障
存儲系統的安全性分傳統安全風險和非傳統安全風險兩類。傳統安全風險主要是存儲數據丟失的風險;非傳統安全風險主要是存儲數據非法訪問、信息泄露或被竊取。
國外存儲廠商在國內市場占據較大份額,但技術人員卻非常有限,技術支持無法隨市場同步跟進,使客戶無法得到保障的技術服務:
(1)服務外包:受限于原廠技術人員較少,首次安裝和后續維護,包括硬件更換、定期巡檢等,國外廠商都會將很大一部分服務外包給其代理商,對客戶而言為非原廠服務,技術得不到保障,也與標書要求的原廠服務相違背。
(2)故障解決:國外存儲出現故障,客戶無法直接和本地工程師聯系要求上門服務,必須先通過400電話,先由遠程技術人員定位再派單等,中間需較長時間,對業務連續性較高的客戶,會因這些步驟而影響使用。特別是在晚上或周末,會由國外技術人處理故障,有時無法提供中文技術服務等,造成無法及時高效的處理故障,致使客戶造成一定損失。對比于國外存儲企業,國內存儲廠商企業的服務更加貼近用戶。
4 國產存儲期望
國內存儲廠商一直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努力推動產品技術發展,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目前,國內存儲廠商已經在存儲技術的全領域內,實現了自主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實現的完全的自主可控。
如果國家能夠推出相應的鼓勵應用國產存儲的行業政策,必將更好的推動存儲設備國產化的進程,提高國內存儲廠商的競爭能力。
“棱鏡門”的持續發酵,說明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在關鍵、核心的業務領域的IT系統必須做到全部國產。就如國家電網的調度系統,從服務器、存儲、網絡到數據庫、操作系統,實現全方位的國產化。在這里面,需注意區分“自主可控的國產存儲”和“OEM品牌”,追求真正的自主可控。
針對一些新開發的應用系統,建議在系統規劃之初,就有意識的納入國內的軟硬件廠家參與到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中。發揮集團優勢,將各種產品的優勢匯集到一起,或者相互之間彌補單一產品的缺陷。
開放關鍵、核心的業務,鼓勵國產產品參與。傳統上,關鍵、核心業務是國外企業的自留地,不對國內企業開放。不僅會通過注冊資金、國際市場份額排名、相同設備案例數量等非技術指標限制國內企業參與,而且主觀意識上也排斥國內產品。今后,應該鼓勵國產產品參與競爭,并適當放低對于注冊資金、國際市場份額排名等指標的要求。
總而言之, 存儲國產化過程中一步一步的向前,國網公司在存儲國產化的過程中也逐步論證、逐步替代國外產品的路上,未來將是國產存儲發展的大好時機。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