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誠
摘要:云計算 (Cloud Computing)在當今形勢下已經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可以是通過一個遠程虛擬服務器,能夠在遠程隨意控制服務器的啟動和關閉,在該服務器中加載應用程序。也可以是若干臺的服務器,抑或是成千上萬的服務器,運算著目前世界上最為繁雜的系統。作為云計算系統的核心成分——虛擬化(Virtualization)技術,能夠充分整合各種終端介質的存儲資源,并通過高效的運算,為用戶提供相關的網絡服務。
關鍵詞:云計算;虛擬化;服務器;存儲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1-0222-02
海量的計算及存儲功能,都能夠安全有指向性的,向授權應用程序和用戶通過云計算來實現和訪問。通過建立包括發布平臺、大容量數據庫等運算支持,與計算能夠不斷變化自身的工作載荷,并通過設備擴容的形勢自動擴展。通過使用存儲云 (Storage Cloud),用戶的應用程序和存儲數據可以得以安全的保存,并能夠通過集成部分照片、位置GPS等信息,與用戶本地數據創建聚合 (Mashup),實現數據的深度挖掘。
云計算與傳統模式的差異就在于,云計算是利用網絡來提供信息技術的多樣化的深度服務,其內部功能進行有機的封裝,通過網絡API提供服務。因此所謂運算、存儲等都將統籌成為資源,為相關服務提供支撐。云計算對于效率的要求尤為重要,在大規模部署應用程序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迅捷準確的滿足客戶需求。
云計算的模式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但對于整個IT界已經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響。企業可以通過自己建立數據中心來提供相關服務,也可以具備風險承擔能力的電信基礎設施運營商來提供,因此基礎設施服務(IAAS)是云計算的主要運營模式。
作為云計算系統的核心成分——虛擬化(Virtualization)技術,能夠充分整合各種終端介質的存儲資源,并通過高效的運算,為用戶提供相關的網絡服務。相對于真實的電子產品(電腦等)及網絡介質,它通過采用抽象的算法,將對象歸類并創建對象接口集,在忽略部分外部差異的情況下,通過特定的網絡操作來觸發接口功能,實現網絡服務的提供。其方式又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 虛擬化服務器
虛擬化服務器技術可以將單獨的物理服務器通過虛擬劃分的方式,分割成為多個虛擬服務器提供給不同的用戶使用。這種技術是基礎電信設施即服務的基礎條件(Int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虛擬化服務器所應具備的功能和技術如下:
多實例:多個虛擬服務器可以在同一個物理服務器上并行運行。
并行隔離:多實例并行運行的情況下,虛擬機之間要完全的保證隔離開來,確保虛擬服務器的運行安全及資源的高效利用。
CPU共享:通過對物理CPU的虛擬分割,通過分時共享的方式運行虛擬CPU的相關指令,因此便能夠極大的提升CPU的資源利用率。
內存分割:對物理內存進行統一的管理,分割成為多個各自相對獨立的虛擬內存,在每個虛擬內存空間運行提供服務時可以做到無牽連性。
虛擬化I/O接口:對于各虛擬模塊實例提出的I/O請求,將物理設備封裝后開放虛擬接口,確保虛擬進程的接口響應。
無感知恢復:虛擬機之間擁有快速熱遷移技術(Live Migration),通過利用這種技術,當一個虛擬機出現故障,能夠在用戶沒有明顯感知的情況下,迅速將所提供的服務遷移到另一無故障的虛擬機,確保用戶的使用。
負載均衡:通過對物理設備的利用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做到動態的調整各個虛擬服務器的利用率,使物理服務器達到高效的運行。
集中管理:對于物理服務器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能夠實時的響應各種突發情況,并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數據操作。
部署快捷:通過模塊化的方式能夠進行快速部署,能夠同時滿足不同虛擬機上的操作系統,提供響應的更新和升級服務。
2 虛擬化存儲
通過虛擬化的存儲方式,對整個云系統進行統一的資源整合管理,利用統一的存儲空間為用戶提供服務。這種存儲方式的功能和特點如下:
集中存儲:存儲資源以數據中心的模式集中管理,統一調配。
分布擴展:利用易于擴展、接口豐富的存儲介質在服務器中實現異構分布式存儲,用戶可以采用虛擬化的接口進行統一訪問。
節約能源:整個云系統有著極大的耗電量,為確保用戶服務不受時間上的影響,需提供全時段訪問機制,不能有停機的時間。通過利用合理的分布方式和系統構成,能夠調節系統運行功耗,根據用戶使用情況變更模式,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
硬盤映射:通過硬盤映射鏡像的方式,將虛擬化的硬盤提供給客戶作當做本地存儲設備使用,能夠讓用戶感覺如同使用本地硬盤。
安全加密:每個云賬戶在加入系統之前,均必須通過安全認證,并獲取認證證書,同時為確保用戶數據的私密性,用戶數據在云端存儲均通過加密,只有用戶本人或用戶授權的賬戶可以解密。
管理層級:對于云端數據需對權限進行層級上的管理,上級權限可查看或操作下級數據,下級則無法查看上級數據,平級之間無法互相查看數據。
3 應用虛擬化
應用程序對底層設備的影響,通過一定機制將其分類抽象出來,從而解除硬件對操作系統的依賴關系便是應用虛擬化。虛擬化環境中對應用與底層硬件設備的沖突做到了屏蔽,因此原則上應用于本地的硬件、操作系統等環境已經無關。應用的虛擬化是服務的基礎條件,其具備的特征和功能如下:
虛擬環境:創建一個虛擬的運行環境,可以兼容各種系統的可執行文件。
解耦合:通過云端利用底層異構性基礎,利用虛擬化應用,解除應用與本地系統和硬件的依賴或沖突的關系,實現程序的無差別運行。
通用性:通過應用虛擬化,可以使任何一個程序都能在云系統中實現共享和運行。
實時更新:通過云端海量數據收集到的情況,能夠對各種應用做到第一時間的更新,并通過層級下放,迅速將更新結果發布至客戶端。
個性化:可以由用戶自定義個性化的虛擬應用,也可選擇用戶熟悉的虛擬環境。
4 虛擬化平臺
虛擬化平臺是指面向開發人員開放的,可嵌入到云端的各種應用的一個統一接口,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將自己的應用通過平臺置于云端,并利用云系統運行為客戶提供各種定制化的服務。虛擬化平臺的特稱及功能如下:
語言兼容:支持各種主流開發工具級程序語言,如:VB、VC、VC++、Java、C#、Delphi、Basic等。
嚴格審查:對于上傳至云端的各種開發成品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查,審查內容包括開發人員身份驗證,軟件知識產權認證及安全性認證。
測試模擬:對即將推出的開發產品進行真實環境模擬測試,以驗證推出后的服務效果。
有償服務:通過合理的計費系統,保障開發人員的利益,虛擬平臺同事也得到一定比例服務費用。
升級更新:服務提供者可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不定期的更新,以完善自身的服務,而平臺對開發人員開放完善的升級和更新接口。
監控管理:對于虛擬平臺上的各種操作,要有完善的監控日志、實時告警等手段,保障安全合法運行。
5 虛擬化桌面
虛擬化桌面即是將用戶完全從自身終端解放出來,實現應用的無差異化。云端將用戶完整的應用環境記錄下來,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在云端高性能的硬件和無差異的網絡環境來運行各種應用程序,運行虛擬化桌面具有以下接入標準和功能:
管維集中: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軟件將集中的管理在服務器端,對于相關的數據將在云端進行集中的維護和管理,同時也可減少現場工作。
連貫使用:用戶在本地完成操作后,云端將保持用戶的操作記錄和配置情況,確保用戶在下次登錄時能夠保持操作的連貫性。
故障恢復:用戶的桌面環境將以虛擬機的形勢被保存下來,通過對虛擬機的操作記錄及用戶備份,能夠快速發現故障并及時回復,恢復過程中通過熱遷移的方式讓用戶端能夠無故障感知。
云計算從本質上講,是向用戶提供虛擬化的服務。從云計算到虛擬化的跨越過程中,實現了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通過創建高度虛擬化的平臺,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共享,最終實現應用、數據、存儲等資源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網絡客戶,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客戶的使用成本,同時也幫助客戶提升了安全等級,更好的滿足各種客戶的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云計算與虛擬化必將成為未來網絡發展的必由趨勢,也將推動互聯網科技走上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