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暉
在人才使用上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身份,不僅專家、院士、博士是人才,技術工人、土專家、田秀才也是人才,只要是能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人,都是人才。
任何事物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才創業同樣如此。2016年全省組織部長會議提出:做人才工作就要堅持干部工作、組織工作一起抓,使之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活人才,激活人才創業的“引力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
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要以更寬的視野、更廣的胸襟、更大的氣魄,打破體制壁壘、身份限制、地域局限,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統籌盤活“第一資源”。當前,在任用黨政干部人才時,存在兩種誤區:一種誤區是,認為年輕干部資歷淺、沒經驗,提拔起來不放心,因而使一些優秀年輕干部不能及時得到提拔使用。必要的臺階和資歷是干部積累領導經驗所必需的,年輕干部要“墩苗”,但不能搞形式主義,講臺階而不摳臺階,論資歷而不唯資歷,經驗和能力只有在實踐鍛煉中才能獲得提高,人才只有大膽使用才能夠成長進步。另一種誤區是,在基層有很多能力強敢擔當有闖勁的優秀人才由于身份受制,不能被選拔到更高更廣的舞臺上去,因而影響了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各級黨組織必須樹立不拘一格選拔優秀人才的觀念,敢于打破體制壁壘和身份限制廣納天下英才,敢于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到領導崗位上,放手大膽使用,讓他們在實踐中迅速成長。
要樹立唯才是用的觀念。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激活人才,才能驅動發展。山區縣、市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要應對發達地區的人才競爭,必須創新人才觀念,堅持以用為本的理念,調整工作思路,把重點轉移到挖掘現有人才上。通過全面的調查摸底,真正把現有的人才資源挖掘出來,進而通過政策激勵、結構調整、選拔培養等手段,合理配置與使用,從而充分挖掘本土人才潛力,把現有人才用好用活,用出成效。同時,在人才使用上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身份,不僅專家、院士、博士是人才,技術工人、土專家、田秀才也是人才,只要是能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人,都是人才。作為山區欠發達縣不能提供優厚的經濟待遇,但可以提供優惠的政策,利用親情感召、鄉土情結把在外事業有成的人才引進來為我所用。
要為人才搭建創業舞臺。人才工作的核心在于“用活人才”,然而一些地區人才工作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重引進輕使用”“重待遇輕管理”的現象,在使用人才和發揮人才作用上方法不多、渠道不寬、力度不夠,造成了人才“養而不用”“引用脫節”。 基層一線是最好的課堂,基層才是人才施展抱負的廣闊天地。破解人才使用困境,需要積極為人才搭建平臺,引導各類人才深入到生產一線和廣大群眾中去,與群眾打成一片,用理論和知識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鍛煉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人才作用。與此同時,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為人才成長提供晉升的階梯,為人才發揮才智提供展示的機會,真正讓人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業平臺施展抱負。
(作者系通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