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涂育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北京100029)
?
基于相互作用閱讀理論的閱讀推廣策略研究?
李慧涂育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北京100029)
[摘要]詳細分析了相互作用閱讀理論,并用此理論指導閱讀推廣工作,總結閱讀推廣策略的六個素:讀者、執行主體、載體、渠道、主題活動、活動時間。依據這六個要素相互之間的關系,有助于高校圖書館依據讀者的學習特點和閱讀習慣制定符合其規律的閱讀推廣策略。
[關鍵詞]相互作用閱讀模式閱讀推廣策略
[分類號]G252
*本文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年黨建研究項目研究課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閱讀推廣活動研究”(DJ20150210)重要成果之一。
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以來,國內閱讀推廣工作直到2010年之后才有所提升。筆者通過對CNKI數據庫收錄的有關閱讀推廣方面的學術論文,發現最早有這方面研究的文章出現在2006年,分別是陳書梅的《從臺灣閱讀推廣活動之現況談公共圖書館之閱讀指導服務》[1]和肖永英、陳永嫻的《閱讀推廣計劃——深圳市社區圖書館的發展機遇》[2]。從這兩篇文章的題目上不難看出我國閱讀推廣工作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發展興起比較早。到2010年之后有關閱讀推廣方面的學術論文每年就以倍數的速度在增長,如2014年(243篇)、2013年(288篇)、2012年(144篇)、2011年(83篇)、2010年(33篇),閱讀推廣工作也在各類型圖書館中廣泛地開展起來。中國圖書館學會在2014年發起了多項有關閱讀推廣的活動,如“高校閱讀推廣活動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出版界圖書館界全民閱讀年會主題是全媒體時代下的各界合作共促閱讀、舉辦圖書館閱讀(數字閱讀)推廣專題研討班活動[3]。這些活動都說明,無論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都非常重視閱讀推廣事業的發展。但由于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在目標和服務對象上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其閱讀推廣的理論和模式。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活動中要開創出一套適合自己院校的體系和理論。
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群體決定了其在進行閱讀推廣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到群體對象的學習特點和閱讀特征。閱讀推廣活動離不開閱讀理論的指導,如此才能夠形成長期有效的閱讀推廣策略。筆者根據本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活動發現,相互作用閱讀模式對閱讀推廣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以下就相互作用閱讀模式是如何指導閱讀推廣活動的做詳細的介紹。
2.1閱讀的內涵
從廣義上說,一切學習行為都可以稱之為閱讀。學習行為包括兩方面:一是實用性的學習,即以科研、學業、考試為主要目的的專業學習或數據庫使用等;二是提升自我修養、人文氣質的學習,包括但不只是哲學、文化、藝術、歷史、小說、生活類書籍的閱讀。從狹義上說的閱讀指的就是第二方面的閱讀。在當前網絡環境中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不能僅僅針對狹義上的閱讀進行指導,而應該依據兩方面的閱讀內涵定制閱讀推廣策略。
2.2相互作用閱讀理論
相互作用閱讀模式是近年來閱讀理論研究的主旋律,相互作用理論既重視運用圖式知識進行預測、推斷高層次閱讀技巧,又強調低層次的迅速解碼能力,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兩種能力可以互為補充。如果讀者的低層次迅速解碼能力欠缺,高層次的背景知識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反之,如果讀者缺乏對閱讀內容、背景知識的了解,就只能依賴對字面的解碼來獲取意義。因此,在學習閱讀過程中,為讀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文化知識及相關內容,將有助于閱讀理解[4]。
相互作用閱讀模式對閱讀推廣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閱讀推廣策略就是為了實現閱讀推廣這一目標,首先根據閱讀推廣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的若干對應的方案,并且在實現提升讀者閱讀水平的過程中,根據活動過程中的變化來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據活動中的變化來選擇相應的方案,最終實現目標。
相互作用閱讀模式理論為閱讀推廣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非常可靠和具體的理論依據,其能使圖書館員準確把握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讀者,以此幫助圖書館科學制定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和主旨,為閱讀推廣活動能夠長期延續下去提供有力保障,讓閱讀推廣活動更具有生命力。
閱讀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具有嚴格的連續性和邏輯性。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影響力和實踐效果要優于高校圖書館,原因在于公共圖書館組織機構的行政系統決定了它的執行力較強并且和其他機構合作的機會較多。高校圖書館在推廣宣傳手段和品牌活動上可借鑒其經驗,但閱讀推廣的一個重要要素就是讀者,活動的主旨是為了讓讀者能夠提升或者建立適合自己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層次較多且復雜。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群體主要是大學生和具有高學歷的教師和科研人員,所以在做閱讀推廣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讀者的學習特點和閱讀能力。用專業的閱讀理論指導閱讀推廣工作,提升閱讀推廣工作的效果[5]。
筆者在借鑒民間公益組織、公共圖書館理論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本校進行閱讀推廣工作的實踐經驗,總結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的構成要素并用圖例表示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具體包括讀者、執行主體、載體、渠道、主題活動、活動時間六要素。讀者(主要指學生、教師)是高校閱讀推廣的核心,它強調讀者的參與和反饋;執行主體是組織機構,包括圖書館專門負責閱讀推廣的部門、校內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學生社團組織,它是閱讀推廣的保障力量;載體包括傳統紙本資源和電子資源,是閱讀推廣的條件;渠道是閱讀推廣的平臺和參與方式,包括傳統渠道和新媒體;主題活動是閱讀推廣的關鍵,多樣化和品牌化的活動是閱讀推廣能否有效開展并擴大影響力的關鍵因素;舉辦時間是閱讀推廣活動能否達到效果的重要條件[6]。

圖1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結構
圖1顯示,讀者是活動的中心,相互作用的閱讀模式將讀者分列出各種層次,不同層次的讀者決定了活動的主旨和活動的時間,這是由讀者的層次和讀者的學習特點決定的。執行主體和讀者是相互作用的,執行主體利用活動提升了讀者的閱讀水平,那么讀者的反饋意見對執行主體調整活動形式和內容具有很大的幫助。內容載體決定了參與的渠道和方式。整個閱讀推廣結構圖就形成了完整的閱讀推廣策略[7]。
4.1定位讀者層次
根據相互作用閱讀模式理論的指導,圖書館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了解讀者的層次。通過開展“讀書筆記征文”活動掌握讀者的閱讀范圍和閱讀技巧。活動印證了閱讀理論廣義的內涵,學生們關注的不只是那些能夠提高自身修養、人文素質的書籍,他們也關注有關學業的書籍,課本已經不能夠滿足他們的專業學習。通過“信息檢索技巧大賽”活動對讀者利用電子資源的能力即解碼能力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具有高層次背景知識的讀者反倒不具有高層次的解碼能力,這就需要培訓教師利用他們的背景知識引導提升他們的解碼能力。以上活動幫助我們掌握閱讀推廣策略中重要的要素—讀者。接下來我們就針對不同層次的讀者展開閱讀推廣活動。根據以上活動我們把讀者大致歸結了三大類,如圖2所示。

圖2 讀者層次
4.2熟悉本館資源結構
閱讀推廣活動的執行主體必須熟悉本館資源的結構體系,特別是電子資源的內容和利用方法。每年年初圖書館對本校教師新出版的圖書進行跟蹤統計,集中管理分類[8]。每個月的月初對新上架的圖書集中整理,根據內容進行分類。要求數字資源推廣館員熟悉每個數據庫所包含的學科內容,通過參加數據庫培訓課程掌握數據庫檢索利用技巧。通過利用學科平臺對不同數據庫中所包含的同一學科內容分析整理,集中推送給讀者。
4.3搭建活動推廣渠道
圖書館根據本館實際情況,開通了多條網絡渠道開展活動,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微博、移動圖書館平臺、網絡在線投稿。網絡平臺給了學生們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活動當中來;借鑒公共圖書館經驗,聯合UIBE理論學術中心微信平臺開展學術推廣活動。自建了智能教學服務平臺,可同時滿足70人同時參加活動。這個平臺是一個非常好的現場參與活動渠道。如“信息檢索大賽”活動為了公平反映出學生們的檢索技巧,利用智能教學服務平臺限時完成檢索課題。
4.4明確活動主題
活動主題是整個閱讀推廣活動的指導線,是各個環節的指導思想。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主題的確定和公共圖書館有所不同,這是由他們的職能所決定的。高校圖書館要履行高校的教育職能,面對的讀者文化層次較為均衡,分層也非常明顯,讀者的學習過程比較固定,教學計劃進度也比較固定。所以應在不同的學習進程中開展相應的閱讀推廣活動,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如本科生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是讓他們拓展閱讀范圍,完成公共基礎教育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針對這一學生群體活動的主題定位在“經典閱讀”“認識你的專業”。通過對經典書籍和專業入門書籍的閱讀再認識自己的專業,提升學習效率和方向。
4.5保障活動執行團隊
由于圖書館與學校其他教學部門或者學生社團舉辦的學生活動在內容上有交叉,因此可以利用學校教學部門行政力和學生社團的感召力一起舉辦活動[9]。這樣能夠保障活動的執行力度,圖書館要有一到兩名館員負責宏觀指導工作,制定規劃策略,管理學生社團;社團組織“書友會”負責閱讀推廣的具體工作。這一工作模式既節約了圖書館的人力成本,又鍛煉了志愿者的各項能力,而且志愿者的積極參與不僅拉近了圖書館與閱讀推廣對象的距離,而且增加了了解學生讀者閱讀需求的渠道。如“真人圖書館”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社團的感召力,用他們身邊的榜樣感染其他同學。
4.6規劃活動時間
閱讀推廣活動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連續性和長期性,每一項活動都不能獨立開來,要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館以學年作為一個周期制定了系統的閱讀推廣策略。每一個學年的開始,新生和畢業班是我們考慮的重點,新生面臨的是轉變學習環境,而畢業班的同學需要交出一份合格的畢業論文或者畢業設計。針對新生圖書館以“小班授課+單獨預約”的方式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讓全體新生掌握圖書館資源的閱讀方式和技巧,面對面地講解和實際操作。針對畢業班學生,圖書館開展針對畢業寫作為主的數字閱讀推廣活動。每學年的第二個學期以世界讀書日作為契機舉辦大型的閱讀推廣品牌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和人文修養作為活動的主旨。普及數字資源利用技巧活動,每周一場數據庫培訓活動。以上活動都是針對讀者層次而設置的。如圖3所示。

圖3 學年閱讀推廣活動循環
以相互作用閱讀理論為指導,了解讀者需求是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根據讀者的學習特點和閱讀水平總結出閱讀推廣策略的六大要素:讀者、執行主體、載體、渠道、主題活動、活動時間,以這六個要素作為每一項活動的指導。還要保證每一項活動和上下活動之間具有承接的作用,形成一個完善而連續的閱讀推廣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書梅.從臺灣閱讀推廣活動之現況談公共圖書館之閱讀指導服務[J].圖書館建設,2006(5):78-81.
[2]肖永英,陳永嫻.閱讀推廣計劃——深圳市社區圖書館的發展機遇[J].圖書情報工作,2006(8):102-105,86.
[3]中國圖書館學會[EB/OL].http://www.lsc.org.cn/cn/in?dex.html,2014-08-09.
[4]陸波.閱讀模式變革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J].圖書與情報,2013(3):49-51.
[5]劉悅如,章回波.立體閱讀——讀者服務新模式[J].圖書館建設,2013(1):42-44.
[6]李鐵梅.大閱讀環境下高校學生閱讀行為調查及圖書館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2011(4):69-73.
[7]許琳瑤.“館員書評”在全民閱讀推廣中的知識導航作用[J].圖書館雜志,2012(4):107-109.
[8]吳蜀紅.“一城一書”閱讀推廣活動的考察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4):18-23.
[9]李莉.大學閱讀教育模式運行中的問題及其完善思路——以浙江財經學院讀“百本書”學分認證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94-96.
李慧女,1982年生。碩士,信息咨詢部主任。
涂育紅女,1978年生。碩士,電子閱覽部主任。
收稿日期:(2015-11-18;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