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蓮
健康第一
文/白蓮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健康,因為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經得到大家的公認。沒有健康的身體、思想和行為,就無所謂幸福和快樂。
健康第一,首先體現在身體素質好。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因為所有的責任和義務,或者生活的意義都需要健康的身體來承載。剛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希望我們是健康的,先天秉承了父母的基因,后天需要加強營養、保證睡眠、適當勞動、防病治病來維護身體健康。在沒有疾病的情形下,我們才能按照老師和父母的要求搞好學習,發展自己的愛好,選擇適合的工作。即健康的含義首先是身體沒有疾病,感到舒適,想做什么事情身體能夠承受得起。如在農村種菜、插秧、割禾、挑擔,還有當師傅搞建筑、當木匠、會雕刻等;在城市能夠適應各種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完成機關或單位安排的工作任務,以及撫養和教育子女成才……身體不好,是很難提高生活幸福指數的。
健康第一,需要思想上的堅守和美化。健康的觀念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離不開正確思想的引導,即必須擁有最起碼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我們沿著正確的思想方向走的時候,就不會怕這怕那,以至給自己帶來焦慮、抑郁、恐懼、絕望等不良心理問題。因此,我們活著必須有信仰,或為自己活著,或為他人活著,或為整個社會、民族、國家乃至世界的和平而活著,即我們活著的目標定得越高,動力越大,如果沒有堅實的基礎和頑強的毅力堅持走下去,就會半途而廢,甚至可以說,目標定得越高,失敗的可能性越大。要想讓自己生活在有希望的世界里,我們就有必要為自己制定合理的可以實現的目標,一個個目標在自己的努力下實現,我們就不會對美好的未來失去信心。有信心的人,才會把自己置身于各種環境中,讓自己的心理素質更趨完善。一個有思想修養的人,是不會感到空虛寂寞的,即使感受到了,他或她也會想辦法盡力去排除煩惱,始終讓健康的心態主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健康第一,靠行動來維護生命和健康。健康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應該賦予更多的含義。落實在具體的生活行為中,就包涵飲食合理、睡眠良好、心情平和、工作積極、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等。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說,我們應該拒絕垃圾飲食,不暴飲暴食,每天保證三餐至四餐的正常飲食,少吃或不吃零食,并且在營養方面注意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水、纖維素等營養素符合機體需求,而不是一貫挑食、偏食,或趕潮流、滿足應酬吃沒有吃過的東西,導致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防不勝防。我們明明知道自己很困了,需要睡覺了,可還是不斷熬夜、加班、付出;本來就知道壞心情對身體不好,可還是鉆牛角尖,在死胡同里走,不肯出來;本來有一份工作就不錯了,可還要為錢多錢少的事爭論不休;知道自己離不開家的溫暖,可從來不想為家庭付出什么;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可總想把自己放到世外桃源里去……當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圍繞在我們的周圍時,我們必須快刀斬亂麻,選擇適合自己身心健康的思想或行為。現在許多疾病就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要想增進健康,就要改變生活方式,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
健康第一,要顧及周圍的人,創造和諧的群體氛圍。健康不僅僅是自己個人的事,還會影響父母及其他親人朋友的心情和生活,還會影響單位的人事變動及效率。普通百姓生活的圈子小,影響面也小,如果是重要人物如國家領導不健康,就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形象和安危。因此,健康是大家的事情,維護健康,人人有責。
當你感到疲憊或心力憔悴的時候,請告誡自己:健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