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第二中學(362200)
尤燕菲●
?
高中人教版三角函數的教學和蘇教版的區別研究
福建省晉江第二中學(362200)
尤燕菲●
隨著教育事業改革的穩步推進,不同地區的學生們所使用的教科書也呈現出形式多樣、各有區分的多元化特點.據此,本文以高中數學課本中人教版和蘇教版里的三角函數內容為分析對象,對此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以期為廣大師生提供參考.
高中數學;人教版;蘇教版;區別研究
近年來高中數學教科書的變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內容量產生了較大變化,本著“實用、有用、基本、易接受”等原則,編寫人員對以前的課程內容進行了一些增刪和添加,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刪去了指數方程、三角函數部分的恒等變形與三角方程內容等,而增加了函數運用、函數模型和其應用方法、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空間幾何體中三視圖等內容.通過選取更為實用、更易被吸收的知識點,使得學生一方面杜絕了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枯燥學習,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學生目標任務過高、不切實際的任務設置,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其二,高中數學教科書中的內容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值得深入學習的內容,則加重篇幅進行研究,這對于切實提升課本質量也同樣有著重要作用;其三,新課本的編排結構也更為合理,更加展現其科學性要求.高中數學教科書既需要必修課程的牢固基礎學習,也要求具有彈性的選修內容,可供愛好深入專研的學生拓展學習.
1.高中數學教材中三角函數章節的內容區別
高中數學教材的人教版與蘇教版存在一些差別,首先體現在內容設置上,以三角函數為例,人教版中關于三角函數的內容布局在高中一年級下冊第四章節中,此章的總標題為《三角函數》,總的包括了三章內容,分別為:《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和《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其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包括了角的概念推廣、弧度制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以及正弦與余弦的誘導公式.此外還包含了一篇關于三角函數與歐拉的閱讀材料;而《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中》的章節中又有: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以及兩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再有《三角函數圖象和性質》包含了正、余弦函數的圖形及性質、函數y=Asin(ωx+φ)的圖象、正切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以及一篇關于潮汐與港口水深的閱讀材料.在三角函數的設置中較為集中具體.
而在高中數學蘇教版教材中,《三角函數》則被主要設置在必修數學四的第八章中,其中主要包括了任意角和弧度、任意角的三角函數以及三角函數的圖像性質三個部分的內容,與人教版相比,蘇教版則將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二倍角的三角函數、正弦余弦定理等知識點分布、穿插到不同章節之中,二者對于知識點的設計與總結也出現了較大的區分.
2.高中數學人教版與蘇教版中關于三角函數的應用性區別
在對兩種教材進行比較的過程中讀者不難發現,兩者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顯著區分,以《三角函數》章節內容為例進行分析,這些特點總結下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函數圖和關系圖的圖表數量來說,人教版要略高于蘇教版,人教版的例圖數量達到85%,而蘇教版稍有欠缺占有82%,增加圖表的設置也為方便學生明晰知識內容提供重要幫助.
第二,兩者的表格數雖在不同之處也存較小差異,但總體來說相差并不十分明顯,人教版與蘇教版的表格總量都達到了11%左右.
第三,從實物照片來說,蘇教版的實物照片數量要高于人教版,兩者的數量分別占到7%與4%,就此來說,蘇教版的教材使用真實、生動的實物照片也增加了教材的逼真、有趣的特點.
第四,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二者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程度也不盡相同,人教版通過設置專門的“信息技術應用”內容和在能夠使用計算機技術的情況下加入計算機運用等方式來實現教學信息化的要求.而在蘇教版中則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有所欠缺,主要是將信息技術安排到創設情境之中,通過學生主動探究來使用信息技術這一工具手段.
隨著素質教學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課本改革也展現出多種表現形式,但要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使高中數學教材做到盡善盡美,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注意:
其一,高中數學教材中都要加大不同題型的例題量,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做到活學活用,這種緊扣教材知識的例題練習也能實現幫助學生鞏固教學效果、加深知識點記憶的目的.
其二,現今的高中數學教材可謂是多種多樣,因此,無論是在編寫教材或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都應該加強不同教材間的相互補充、借鑒,博采眾長地對重要知識內容和結構設計進行吸收,使得高中數學教材整體具有更高的價值含量.
其三,要在多種的高中數學教材中實現求同存異,還需要相關編寫人員將各地數學教學理論與創造性教學實踐的內容達到深度掌握,使其在腦海中形成統一、完整的認識,并且將這些認識相互協同起來,進而消除彼此之間的較大差異.
經過近年來不斷地實踐探索,高中數學教科書的質量已經獲得了大幅提升,但也仍舊面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對數學教科書中的模塊編排、教學進度設計、彌補知識缺口、加強邏輯性培養等方面還需要相關研究人員總結經驗、逐步提高,才能以此發揮出教科書的最優價值,促進整個教育事業、教育環境的欣欣向榮.
[1]劉超,王志軍.新課程高中數學教科書比較研究——以人教A版、北師大版、蘇教版為例[J].基礎教育,2011,01:89-95.
[2]閆國瑞.我國高中數學新教科書的變化及其利弊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7:36-39.
G632
B
1008-0333(2016)33-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