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系統(tǒng)功能語法視角下電影的反面人物形象分析
□趙海燕
本文以英文電影《霧都孤兒》)的電影對白為語料文本,結(jié)合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評價理論,具體分析電影中各類反面人物話語的態(tài)度功能,從而剖析中產(chǎn)階級和下層階級反面人物的形象與特征,以期能進一步拓展電影語言研究的領域,補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的語言實例。
功能語法;評價理論;Oliver Twist;反面人物
羅曼·波蘭斯基2005年執(zhí)導的英文原版電影
是根據(jù)英國作家狄更斯的長篇小說《霧都孤兒》改編而成的,講述了一個不堪被虐待的孤兒出走救濟院,在流亡街頭后又落入邪惡集團之手的故事。影片忠實于小說原著而進行創(chuàng)作,很大程度上重現(xiàn)了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歷史風貌,讓觀眾不知不覺沉浸于19世紀的英國氣氛里。目前國內(nèi)很多學者已對這部影片展開研究,但他們大多從電影敘事手法、電影文學等角度分析這部影片。實際上,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電影中的反面人物很多,更利于從語言的角度深層次分析電影所表達的主題。鑒于此,本文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角度,具體分析影片中反面人物話語的人際功能,從而進一步挖掘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當時畸形的社會價值觀。
反面角色是相對于正面角色而言的,主要指那些違背大多數(shù)人的心愿、違背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標準、違背了人們心目中的道德準則或者是法律規(guī)范的人物定位,與社會的正義背道而馳的人物角色,這一類的人物角色統(tǒng)稱為反面角色。從這一角度而言,影片中存在一個較為有爭議的角色——南希,她集善惡于一身,但最終她因為拯救他人生命而被害的事實告訴我們,她總體上是善良的,所以本文分析的反面人物不涉及南希。影片中的反面角色大體可分為兩類:中產(chǎn)階級反面人物和下層階級反面人物。中產(chǎn)階級反面人物包括邦布爾等救濟院的管事、蘇爾伯雷的太太、受審法官(奧利弗·特威斯特被誤認為是賊的時候);下層階級的反面人物包含費金、比爾·賽克斯、煙囪清掃工等人物。
對于反面角色電影對白的分析能夠幫助我們認清他們的形象和性格,從而挖掘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一)反面人物電影對白的情感功能
1.中產(chǎn)階級反面人物電影對白的情感功能
例1(情景語境:男主角被重新帶回到救濟院,第一次與救濟院管事們見面。)
第一方面,從“品質(zhì)”情感的角度看,電影對白中具有兩個“品質(zhì)”情感意義的句子:I thought he was和You know you are an orphan,I suppose.這兩個句子通過語氣系統(tǒng)表達出救濟院管事對于男主角孤兒身份的冷漠和鄙視。
第二方面,從“過程”情感的角度而言,電影中的對白卻通過及物性系統(tǒng)的兩個關系過程,即that boy is a fool/the boy is a fool,體現(xiàn)了救濟院管事們對于奧利弗“智商”的妄加定論。
第三方面,從“評注”情感的角度來分析更具諷刺意味。最后一句話,管事使用非中動語態(tài)中的被動語態(tài)educated和形容詞useful指明奧利弗·特威斯特將要在這里接受教育,并且教授他一門“有用的”手藝,實際上這門手藝就是搓繩子,他們只是救濟院變相的童工。
2.下層階級反面人物電影對白的情感功能
例2(情景語境:奧利弗被抓回賊窩,關在一個小屋子里。)
費金在影片中是一個十惡不赦的賊首,他平時皮笑肉不笑,教唆那么多的兒童成為小偷,為其牟利。影片中費金對奧利弗的威脅話語,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及物性系統(tǒng)的角度看,這段話包含6個物質(zhì)過程、5個關系過程、1個存在過程。費金的話語中暗示著虛偽的友好和殘酷的威脅。
(二)反面人物電影對白的判斷功能
1.中產(chǎn)階層反面人物電影對白的判斷功能
例3(情景語境:男孩第一次參與行竊被警察所抓,帶到法庭上。)
電影對話中,法官的話語可分為三類,疑問句、祈使句和包含貶義詞的短句,體現(xiàn)了他的專制和懷疑。祈使句的使用證明了法官對于在審之人缺乏起碼的社會尊重。他當眾使用含有貶義的詞vagabond、nonsense和fool形容法庭上的人。這位法官的表現(xiàn)是維多利亞時期法律存在缺陷的真實寫照。
2.下層階級反面人物電影對白的判斷功能
例4(情景語境:男主角因為被迫多要一點粥,而被管事們商議以5英鎊的價格出售給煙囪清掃工當學徒。)
煙囪清掃工的話語里含有很多語法錯誤,而且句式表達的邏輯稍顯凌亂。他的話語中包含了5個物質(zhì)過程、3關系過程和1個存在過程。顯而易見,救濟院管事和煙囪清掃工都一致認為這些學徒都是懶人。對于煙囪清掃工對待學徒的方式,救濟院的管事有異議,但他們并不反對奧利弗做煙囪清掃工的學徒。這體現(xiàn)了維多利亞時期人們認為窮人是不勤勞的,也映射了當時畸形的社會價值觀念已經(jīng)遍布中產(chǎn)階級和下層階級的現(xiàn)實。
影片中,無論是中產(chǎn)階級還是處于生活底層的下層階級,無不以欺壓窮人為生活之本,他們是維多利亞時期整個社會畸形價值觀的鮮活體現(xiàn)。
(一)中產(chǎn)階級反面人物形象分析
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中產(chǎn)階級渴望獲得合法的社會地位,他們急于將自己和下層社會劃分開來,于是他們開始詆毀下層社會的勞動者。中產(chǎn)階級將經(jīng)濟上的財富設為美德的標志,他們盡可能地將救濟院的條件安排得很差,致使窮人不敢依賴于社會救助。這反映了當時中產(chǎn)階級和整個社會畸形的社會價值,即過分強調(diào)受難和窮苦的社會道德觀念。
(二)下層階級反面人物形象分析
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人們把財富看作是成功的標志,認為擁有財富的人勤勞、誠實,而把貧窮看作是窮人的弱點。下層社會的人受到整個社會的欺壓和歧視,有些下層階級的人依靠體力勞動勉強養(yǎng)活自己,如煙囪清掃工等;而有的則不得不靠接受社會救濟為生,但是救濟院的條件被有意安排得很差,窮人吃不飽飯,成為救濟院廉價的勞動力,兒童也不例外,致使很多窮人不得不設法逃脫救濟院,而成為流浪者。影片中的反面人物費金和比爾·賽克斯就是這一類人物。他們無一不是中產(chǎn)階級價值觀的遵守者,他們欺軟怕硬,專門欺負比他們更加弱小的兒童。這些反面人物反映了當時社會畸形的價值觀已深入人心。
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角度看,羅曼·波蘭斯基執(zhí)導的電影中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較為接近英文原版小說。本文以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評價理論為基點,主要著眼于及物性系統(tǒng)和語氣系統(tǒng)分析電影中反面人物的語言,試圖從功能語言學的角度解讀電影中的人物,從而深度剖析反面人物的形象特征,以期能進一步拓展電影語言研究的領域,與此同時補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的語言實例。
1.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英文全本)[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
2.劉立華.評價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3.馬丁.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英文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黃國文,辛志英.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6.約翰·杜威著,馮平,余澤娜譯.評價理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大理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