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解讀
四川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今后咋養老?
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
四川省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按照改革要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后,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待遇都不再和職稱、級別掛鉤,而是同企業職工一樣,在職時單位和個人都要繳費,退休后領取養老金。
基本養老保險費如何繳納?退休后基本養老金如何計發?因為工作原因人員流動后保險關系怎么辦?職業年金的繳費比例如何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將深入解讀四川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后,四川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養老金繳費、存取時遇到的一些疑問。
根據《四川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此次實施范圍是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具體包括: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
事業單位是指,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1]5號)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后的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
編制外人員應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改革后,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繳納,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以下簡稱個人繳費)并由單位代扣。
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單位工資總額和個人繳費工資口徑按國家統一規定執行。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于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參保人員死亡以后,子女可依法繼承。
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后,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基金授權省級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集中管理。職業年金制度的具體實施及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2014年10月1日及以后(改革后)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后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對于2014年10月1日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過渡期結束后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保底: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準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
限高:高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次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
新辦法待遇計發標準=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經+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
2014年10月1日及以后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和我省有關規定,可延續繳費并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2014年9月30日及以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參保人員在全省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
參保人員跨省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后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具體轉移接續辦法另行制定。
我省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基金省級統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基金實行嚴格的預算管理,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
根據省政府《關于妥善處理我省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
如果參保人員還在職,那么單位和個人應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和個人賬戶的基礎上,從2014年10月1日起,分別按照機保制度規定繳費,2014年10月1日以后已在原試點的繳費額應予以抵扣。2014年9月30日及以前的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含本金和利息,下同)原則上應劃轉至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待退休時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如果參保人員已領取養老金,則按以下原則處理:
2014年9月30日及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職)手續并領取待遇的人員,由主管部門審核并報人社部門,按照國家和我省規定的統籌項目,重新核定其養老待遇標準,從2014 年10月1日起按重新核定的養老待遇標準執行。
2014年10月1日至我省正式啟動機保制度經辦工作以前辦理退休(職)手續并領取待遇的人員,單位和個人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和個人賬戶的基礎上,從2014年10月1日起,按機保制度參保繳費并重新核定其養老待遇標準,從其在原試點領取待遇的當月起按重新核定的養老待遇標準執行。
2014年10月1日至我省正式啟動機保制度經辦工作以前,其間已領取的待遇與重新核定的養老待遇標準的累計差額,在實施參保經辦工作后,按規定清算,多退少補。
陳海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