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編讀往來
用安全感溫暖“老去”的世界
每個人都會變老,面對日益老去的社會,我們能做些什么?除了靠家人、靠政府,養老的“夕陽焦慮”,該如何化解?在這方面,進入老齡化社會較早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相關經驗值得后來者借鑒。
比如,美國構建了全國性的老齡服務網絡,通過多種渠道籌集款項,為老人提供送餐、清潔、護理、心理輔導、就業培訓等服務;荷蘭建立了家庭、社區、保險機構共同負責的老年人護理機制,社會保險機構把服務重點放在生活不能自理的對象身上;日本則采取在居民區設立互助會,鼓勵年輕人租住老人房屋,相互給予生活支持與幫助。除此之外,完善福利院制度、鼓勵生育、引進年輕移民等等,也是比較有效的應對措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把這些舉措置于消費者的角度來分析,不難發現,解決老齡化危機,一個重要的破題思路,在于通過多方努力,營造“即使老了,也可以擁有體面、尊嚴生活”的社會認同。換句話說,就是要從心理上為老人們提供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于政府的制度、政策保證,也有賴于家庭、社會的生活關懷。
人民日報張慧中
本欄目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