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十三五”民生重點目標

省委經濟工作暨城市工作會議明確,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8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落實和完善就業創業政策。推動出臺《四川省就業創業促進條例》,開展在川外國留學生畢業后直接留川就業試點和技術移民試點,提高就業專項資金、創業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益,充分發揮其對就業創業的激勵引導作用;化解結構性失業矛盾。制定應對規模性失業風險預案,落實稅費減免、社保補貼、援企穩崗等扶持政策,加強再就業培訓,做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啟動實施新一輪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統籌做好農民工、貧困地區和困難群體就業工作。積極做好藏區“9+3”、大小涼山彝區“9+3”學生就業促進工作;加大職業培訓力度。探索建立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定期發布制度,研究針對緊缺職業的差異化培訓補貼政策,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深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扎實做好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研究準備工作,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著力解決籌資能力弱化而支付壓力加大的尖銳矛盾,建立長效機制。
積極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要在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作用,推動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在保基本、強基層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深化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健全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切實解決好群眾看病貴的問題。
要以人人享有為目標,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社會保障由制度全覆蓋到人群全覆蓋。繼續推動社會保障卡的發放和應用,實現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當前,特別要圍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按照國家部署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已經降低,要認真落實到位。
四川作為全國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8個區域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正在全力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
要認真履行政府人才綜合管理部門職責,主動寓人才管理于人才服務,把激勵創新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放在突出位置,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
要聚焦突出問題和補齊短板,創新人才培養、使用、引進、評價、激勵保障機制,減除人才流動障礙。特別要以深化職稱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改革為重點,力求在人才評價激勵等方面取得突破。要以服務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發展為著力點,推動人才結構調整,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做出體現高端人才價值的政策安排,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水平,做大做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素質,為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保證。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要給合我們的職能職責,創造良好制度環境,形成對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干部的激勵機制,注重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吸引更多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川創新創業。
要把職業培訓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勞動者需求的職業培訓制度。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促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更好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要大力加強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促進再就業,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
要統籌平衡好各方面群體的利益關系,健全工資水平決定、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切實發揮薪酬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規范企業工資分配秩序,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要在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財政收入提高的基礎上,穩步提高一線企業職工、基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水平,調控一些行業企業以非市場因素獲取的過高收入。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一步推動公務員管理改革創新,深化分類改革,全面實施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推進公務員聘任制試點和平時考核工作,推進招錄培養制度改革,加強能力和作風建設,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公務員隊伍。要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健全的管理體制、完善的用人機制和完備的政策體系,努力形成符合事業單位特點、規范有序、充滿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推進軍轉安置制度改革等相關工作,全力完成裁軍期間的轉業干部安置任務。
要高度重視勞動關系風險防控工作,加強分析研判,建立防控預案,做好政策儲備,采取針對性措施,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特別重視依法規范勞動關系處理,創新勞動監察執法方式,主動作為,及時發現和糾正違法行為,加大對突出違法問題的整治力度;要堅持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大力加強專業性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發揮協商調解在爭議處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將多數爭議案件終結在調解仲裁階段,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引導職工合理設定預期,依法理性維權,努力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要主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作用,把有序促進農民工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協調推動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民工在城鎮落戶,平等享受市民待遇。對不能在城鎮落戶的農民工,也要加大力度,推動他們逐步同等享受子女教育、住房保障、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促進他們更好融入城鎮。要積極落實四川省支持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他們返鄉創業、回家發展。要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以促進88個貧困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為重點,制定實施扶貧攻堅專項方案,通過加強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和勞務對接等辦法和措施,加大貧困地區勞務輸出工作力度,努力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要把依法行政作為履職的基本理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發展。要加強地方立法工作,著力解決法規不配套、不協調等問題。要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保證權力規范運行、高效透明,有效防控廉政風險。
要以健全就業、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為重點,扎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解決公共服務領域城鄉發展不平衡、服務場所分散、設施設備落后、服務流程不規范等突出問題。要大力加強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金保工程”二期,推動“互聯網+人社”和人社大數據相關工作,推進信息共享、業務協同、跨地區銜接的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繼續推動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員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推進信息安全系統建設。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要切實加強基層隊伍建設,推進系統政風行風建設常態化、機制化。通過持續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已經起航。展望“十三五”,還將有不少民生“暖政”陸續與大家見面。四川人社將從“十個圍繞、十個更加注重”,全方位推進民生的改善。一幅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百姓安居樂業的畫卷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