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大建(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主任、教授)
?
循環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諸大建(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主任、教授)
2016年看來理所當然是循環經濟年。國際上,Boulding提出宇宙飛船經濟50年,Stahel提出功能服務概念40年;中國,2006年把循環經濟納入十一五規劃進行體制化推進,到現在有了10年經歷;就我個人言,有幸獲得世界經濟論壇2016循環經濟全球領導獎,年初到達沃斯小鎮目睹了人們推崇循環經濟的場面?,F在,Nature雜志重磅刊發一組循環經濟專題文章,進一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循環經濟新模式,從1966年有朦朧的思想到現在的體制推進和理論整合,其發生發展可以粗略分出三個階段。1966年到1992年主要是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和初步探索階段。1966年美國經濟學家Boulding發表了一篇暢想性的短文,認為地球作為封閉的物質系統是有物理極限的,傳統的強調經濟增長無極限的牛仔經濟不可能持續下去,需要轉向新的在地球極限內追求繁榮的宇宙飛船經濟,而實現宇宙飛船經濟的思路就是通過閉環的物質流創造增長的價值流。1976年瑞士有經濟思維的建筑師Stahel提出了功能服務經濟的概念,強調了通過延長產品壽命和產品服務系統走向循環經濟的思想。而循環經濟的英文詞circular economy則是由英國經濟學家Pearce于1989年首先提出以便區別于垃圾經濟的recycling,雖然他沒有對循環經濟與垃圾經濟的區別進行細化表述。
1992到2010年是循環經濟的理論模型發散式研究與表述階段。理論背景是聯合國在巴西首都里約通過可持續發展戰略,人們認識到經濟增長存在物理極限是客觀的現實而不是虛幻的想法。先行者開始思考如何走出新古典經濟學推崇的牛仔經濟或線性經濟模式,提出了具有各種替代意義的循環經濟新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是Stahel的績效經濟與湖泊經濟(2006),Braungart和Mc-Donald的從搖籃到搖籃經濟(2002),Pauli的藍色經濟(2011),以及稍微早一些的產業生態學等。這些新經濟的倡導者最近幾年已經頻繁來到中國推介思想,尋找理論運用的機會。
2010年以來循環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動向正在進入第三階段。主要的動力來自英國的Ellen McArthur基金會,他們聚集全球研究循環經濟的主要理論家和推行循環經濟的創新型企業家,做了兩方面的推進工作。一方面要把到現在為止的各種循環經濟思想、學派和模型整合成為系統的理論,提升循環經濟的理論成果和科學含量;另方面要通過循環經濟世界100強活動,使循環經濟在企業層面成為現實和潮流。2012年,在EMF和麥肯錫、埃森哲等聯手推動下,世界經濟論壇決定把循環經濟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內容進行推進,為此專門成立了循環經濟全球議程理事會。2015年歐盟推出了全新的循環經濟推進方案??梢哉f,Nature雜志文章反映的就是當前的新進展新趨勢。老友Stahel為這個系列寫了有綜合意義的首篇文章,發表后他第一時間郵件告訴我,說我們正處在經濟發展推陳出新的時代,有許多事情可以做。
值得指出的是,世界性的循環經濟發展有中國故事可以說一說。在歐美有關循環經濟的研究停留在學者思考和概念模型的第二階段中,中國學者和中國政府為循環經濟走向深入和推廣起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一方面,1998年以來包括筆者在內的一些中國學者對歐美的循環經濟研究進行理論整合和推介,寫了大量有關循環經濟的文章,引起了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注意。另方面,決策者發現循環經濟超越傳統的末端污染治理,具有從經濟源頭實現綠色發展的意義,可以成為深化生態文明的重要環節。中國迅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體制力量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國家,標志性的工作是2006年開始的中國十一五計劃大規模推動循環經濟各種試點,以及2008年通過國家級的循環經濟促進法并于2009年實行。可以說正是中國的循環經濟運動影響了循環經濟運動在全球的新一波展開。
以上這番有關循環經濟發生發展的介紹,希望有助于讀者從《世界科學》雜志的摘譯文章中看到循環經濟的要義,促進中國的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能夠實現版本升級,在中國當下的經濟新常態和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某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