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險是一個數據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也是信息化依賴程度頗高的行業,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把信息化作為當前公司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闡述了大數據定義,通過對大數據與保險之間的關系及大數據對保險業的影響,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出了大數據時代下加強保險業管理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保險業;管理;對策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地涌現,保險行業開始意識到大數據及 IT 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擁有大量原始數據金礦的保險行業,由于采取謹慎的態度,發展一直很緩慢,因此,保險公司的積極應對與轉型,已經成為一個既關鍵又迫切的問題。
一、大數據定義
近年來大數據日益成為一個熱門的概念,對于大數據的利用也正在引領著許多領域的變革。大數據并不是一項新產生的技術而是由于不斷增長的龐大的數據量和數據種類而衍生出來的一種現象其特點可以用4個V來概括大量(Volume),快速(Veloeity),多樣化(variety)和價值(value)。在對大數據的應用中,關鍵并不在于掌握海量數據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數據進行挖掘從中獲取有利于行業發展的信息。保險業作為金融服務業的重要領域當然也在各個方面接受著大數據時代帶來的變革。
二、大數據與保險之間的關聯
保險的原理和經營特點與大數據高度吻合,可以說是天造地設,量身定制。大數據在保險業大有可為,而且可能是融合得最好的行業之一。
1.大數據法則構成了保險經營的基本數理要求,而對同質化大數據的要求可以天然地與大數據吻合起來。因為通過大數據,可以輕而易舉地抓取、篩選和分析出精算、營銷、投保、服務、理賠等各個環節的統計數據,自主地找出風險同質的潛在標的,更加科學地設定各種費率調節因子,通過費率杠桿更好地引導投保、改善經營;可以通過對客戶留下的各類信息和數據的精準分析,向客戶主動提示以前年度風險保障不足的地方,對比篩選出最適合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類型并向其精準推送;可以根據以前年度客戶自身或所在行業的整體風險情況研究規律和趨勢,主動提供防災防損意見和建議。
2.誠信是保險經營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在經營過程中,單靠主觀上的道德與誠信是不夠的,需要從客觀機制上特別是由信息數據來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撐。在大數據時代,個人或組織及其一切行為都可以被標準化和數字化。當這些個人或組織具備了被篩選分析和邏輯推理的基礎,就可以對其進行信用評分乃至評級。如果在合法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客戶的交易習慣,對其交易行為進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推理出其誠信程度。因此,保險公司判斷客戶信用情況可以不再僅僅依靠其主觀表達,而是增加客觀統計數據信息,用代表行為模式的數據和概率來提高研判客戶信用情況的準確度,大大提升防范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水平。與此同時,線上世界的誠信度存在明顯高于線下世界的趨勢。因為在線上,需求方無時不在搜尋、比較和交流,所以供給方在精準營銷、引導交易、提供服務、傳遞口碑時,可以做到速度最快、成本最低、影響最大。但這同時又是一把雙刃劍。你可能需要積累100次甚至1000次誠信服務才能獲得一個好的信用和名聲,但只要失信一次,客戶就會通過社交網絡和熟人圈子用難以置信的速度傳播你的“惡名”,將你的名聲毀了。這種倒逼機制時刻警示你:除非你不是來做生意而是來燒錢的,否則一個理智正常的人沒有任何理由把自己的信譽和品牌做砸。這可能就是為什么當今電子商務的整體誠信度相對較高,進而倒逼線下服務商也努力保持良好信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3.需要提供落地服務可能是保險與其他金融行業在提供互聯網服務過程中一個比較顯著的區別,也是保險的優勢所在。在銀行、證券、信托等的互聯網服務中,特別是針對個人客戶的網上服務中,基本沒有什么落地服務,所有付款、轉讓和登記等行為都可以在網上完成。說白了,就是一堆數字過去,過一段時間后一堆數字再回來,不管這堆數字是
三、大數據對保險業的影響
1.促進保險管理,降低成長
有了大數據,保險公司無論是對內部的管理,還是對外部客戶和外包服務的管理,每一次決策的制定,每一項工作的部署,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可以做到數字化、實時化、科學化,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保險企業的管理者必須認識到大數據在改善流程和業務績效方面的潛能,把保險的各個環節都納入大數據的分析框架之下分析數據背后隱藏的商業價值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在大數據時代IT能夠提供給保險公司決策層的是從各領域進行了全面篩選的信息赴管理者更準確地認識保險市場、客戶以及產品。同時對大數據的分析也能揭示出保險行業的發展趨勢縮短保險公司從創新到保險產品產生再到推出市場的過程提高保險服務效率。而且,由數據處理系統具有計算、分析和提醒功能,其效率要比人工處理高很多,而成本卻會低很多,這將為公司不斷降低營運成本、集中資源服務客戶創造積極的條件。
2.促進保險定價
保險服務可持續的基本條件是能夠精確定價。如果不能精確定價,保險服務是注定維持不下去的。而精確定價的基礎是具備大量面臨同質風險的標的。有了大數據,保險公司就可以開展準確的篩選、歸類、計算和分析,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為面臨各種不同風險的標的提供準確的保險產品,并根據風險狀況的變動持續地開展相應的定價調整,甚至可以依據過去的統計分析開展精確的防災防損工作,在降低自身承擔風險的同時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3.促進保險營銷
有了大數據,可以從兩個層面實施精準營銷。一是對現有和潛在保險消費者的行為和需求進行深入研究、精確分析,預測出消費者的真實或可能需求,精準推送保險產品與服務信息,提高交易成功和客戶留存的概率。二是可以實現“脫媒”,把以大數據為基礎、在互聯網上開展精準銷售上升為保險營銷的主渠道,而把
現時普遍采用的各類中介營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邊緣化,成為主渠道的一個補充。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保單獲得成本,積極弱化中介營銷機構對保險公司的渠道壟斷、屏蔽消費者、服務不到位等影響,減少供需之間的環節,顯著提高供需雙方的信息對稱性,為保險業提升服務質量,切實保護好消費者利益創造條件。
4.促進保險服務
保險公司可以在精確定價、精準營銷、精細管理的基礎上,把寶貴而有限的精力和資源盡可能集中到把握外部潮流趨勢、整合內部經營效率、組織完善服務體系上來,隨時向客戶提供精致周到、無微不至的各類服務,實現把客戶緊緊圍住、牢牢黏住的目標。同時,努力實現一傳十,十傳百,積極通過客戶的社交網絡和熟人圈子傳遞公司的品牌和口碑,盡最大可能提高美譽度,把品牌做大做強,不斷朝著“贏者通吃”的方向前進。
5.促進保險核保與核賠
核保與核賠分別是保險業務的進口與出口是保險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從質量上看信息越充分時保險人對于投保人的審核就越準確,保險業務的質量就越高。從效率上看對大數據的運用可以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加快核保速度。在理賠方面之前的理賠主要依靠人工判斷風險因子,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并且效率較低。而在大數據的幫助下通過信息平臺可以實現風險因子的自動判斷再根據風險因子的高低來采用不同的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效率,減少理賠中由于主觀性判斷帶來的糾紛,減少保險欺詐。
四、大數據時代下創新保險業管理的建議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于保險行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了更好地利用大數據發展保險業保險公司和相關機構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加強與信息技術行業的合作引進專業人才
大數據時代保險業的發展要求保險公司通過加強與信息技術公司和數據公司的戰略合作來提高內外部數據的整合能力。信息技術公司和數據公司既是大數據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也是保險業市場主體合作共贏的重要對象。同時保險公司也要引進和培養數據專業、信息技術專業的人才增強企業內部的數據掘處理能力。
2.防范信息安全風險
隨著數據的增多以及重要性的凸顯,數據安全問題也成了保險公司必須考慮的問題。2013年初中國人壽四川分公司的第三方合作機構“眾宜風險管理”將數據庫中近80萬客戶的信息泄露,暴露出險企在信息安全風險防范方面存在的隱患。顧客信息的泄露除了對顧客造成直接的威脅外也會對保險公司的聲譽以及顧客忠誠度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保險公司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加強信息安全培訓提升信息安全技術完善信息安全預警機制,另一方面也要對合作第三方的信息保密問題加以重視。
3.創造良好的監管環境
伴隨大數據保險的發展,保險監管機構也要加強監管的基礎化建設建立大數據的質量標準推進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安全保護制度。同時監管機構應該對保險機構在產品、服務等方面運用大數據進行的有益創新給予開放包容的態度,鼓勵保險大數據的發展并且在監管上及時跟進加強預警防范措施減少監管真空地帶在對新風險保持足夠敏感和警惕的同時避免監管過度。
參考文獻:
[1]郭偉超,許翠娟,胡瓊.行業發展困難主要體現在產品田.保險經理人,2013.
[2]烏嚇維奇.大數據營銷在保險營銷中的應用田.上海保險,2013.
[3]王薇.保險: 誰擁有數據誰擁有未來[J].中國保險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