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也稱為企業的資金或資本增值潛力,通常表現一定時期內,企業受益數額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其最為重要本質的目標便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且使企業維持一個穩定可持續的發展狀態,在企業績效評價和財務分析中的核心是盈利能力,因此受到企業各方面的利益相關人士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盈利能力分析;利益最大化
一、降低公司營業成本
為了擴大市場,目前大多數公司增加了原材料的采購,同時原材料的價格也有所上升。而且新開了廠房,增加了應付職工薪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公司在管理上逐年混亂、生產方式落后、管理制度僵化、人員的內部管理疏松。導致了管理費用逐年增加總資產報酬率降低。成本的因素影響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從產品成本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概念:所謂變動成本是指總量隨著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但是變中有不變,即無論總量隨著產量如何變化,但是攤在單位成本中的變動成本是不變的,這里主要指的是原材料成本。所謂固定成本是指總量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不變中有變,隨著產量的增加攤在單位成本里的固定成本就越小,這里主要指的是制造費用中的固定資產折舊、工資、固定資產的修理費、外加工費等。根據以上理論,要想降低產品成本,要在總量上做文章,降低變動成本既主要原材料成本,其主要途徑是改進產品設計,采用新的工藝,減低設計成本,另外要建立健全定額管理,提高材料利用率,重視質量成本,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損失浪費,提高一次合格率,采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降低百元產值(或銷售收入)的材料成本。此外對固定成本中可以控制的部分要強化考核力度,都要建立考核標準,如工資可采取計件工資的方法,即可提高產量又貫徹了按勞分配的原則。降低固定費用主要的辦法還是努力的提高產量。
二、提升公司的營業利潤
對于公司來說,只有不斷地盈利公司才能不斷地發展下去,從公司的財務指標分析不難發現公司的營業利潤雖然在增加,但是成本也不斷地增加,那么導致了公司的營業利潤在不斷地降低,提升公司的營業利潤有著很多方法,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企業的戰略選擇,即如何選擇自己既具優勢又有較好的市場空間的行業或項目,以避免低層次的重復建設而使自己陷入被動的惡性競爭之中;
(二)是企業經營模式的調整與變革,或者說企業盈利模式的選擇與建設。采用什么樣的企業經營模式,不是簡單的形式,它關系到企業經營質量與經營能力的成長問題;
(三)是企業組織架構的現代化,傳統的組織結構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可能使企業坐失發展的良機;
(四)是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企業的競爭,說到底還是產品在說話,沒有科技的進步,企業的發展就缺乏堅實的基礎;
(五)是人才的培養與使用。企業的盈利能力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作用,有好的營利模式而沒有好的執行人才,那也是一句空話。人才是企業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個配套環節,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三、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
有些公司的資本結構不是很合理,不合理的資本結構會大大的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所以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公司要求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優化資本結構。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
公司要合理地建立資本結構,理論上來說,最好的資本結構是存在的,但因為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非常廣泛,而且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在實務中確定最優資本結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要使籌資決策所追尋的資本結構和目標資本結構保持一樣,我們就可以綜合各種影響因素構建一個目標資本結構。所以,應針對公司的類型、產品生產銷售狀況、稅率與利率的變化水平、財務狀況、資產結構和投資人與管理者的心理狀況等因素,因地制宜,建立適合自己的合理的資本結構。
公司應強化資本結構意識,加強資本結構研究 。目前,一部分經營管理者水平差,只注重發展規模,一方面使公司現有資金閑置,另一方面造成高額負債。因此必須要加強公司的資本結構觀念,逐步推廣以“資產負債率”、“資本保值增值率”和“流動比率”為主的指標的公司考核制度,促使公司強有力地控制債務風險。同時,應加強資本結構的理論探索,盡管最合理的資本結構存在于理論中,但是針對不同的公司而言,最優的資本結構還是存在的,如果在總結有關資本結構理論的基礎上能加強理論探究,并借鑒國外已有的量化指標,對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理,從而找出比較合理的企業資本結構量化標準,并將會指導公司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劉敏.基于新視角的企業發展能力分析指標研究[J].北方經濟,2012(02)
[2]張雪萍.試論企業營運資金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