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既具有社會普遍性,又具有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和時代背景下的特殊性。大多數中學生體現出健康積極的消費心態和消費模式,但不健康的消費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亟須在家庭理財教育、學校消費教育、社會消費環境等方面加以引導,讓其樹立健康、文明、適度的消費觀。
關鍵詞:中學生;消費;對策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生活也急劇轉型。中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既具有社會普遍性,又具有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和時代背景下的特殊性。大多數中學生在消費上體現出健康積極的消費心態,但不健康的消費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亟待疏導。
一、中學生消費現狀
一是從眾消費嚴重。中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還未完全成熟,缺乏主見,往往會依照周圍人的形象來塑造自己。表現在消費上,常常會產生與其他人相同或相近的消費方式方法、內容結構、消費場所等。在個別學生中,甚至出現了吃喝消費向廣告看齊、用品消費向名牌看齊、人情消費向朋輩看齊的不良傾向。
二是盲目消費明顯。中學生消費時,對商品的款式、包裝關注多,對價格、功能、實用性了解少,具有明顯的盲目性,消費缺乏計劃性和合理性。同時,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各種輔導班、特長班層出不窮,更有家長不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素質條件,強制學生參加課余輔導,加重了學生的身心負擔,甚至引起了子女的逆反心理,使很多投入變成了沒有效益的浪費。
三是攀比消費蔓延。一些家庭背景好的同學,常常以吃得更美味、穿得更體面、住得更舒適、用得更高檔、玩得更奢侈來彰顯自己的優越、富有和品位,并期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敬畏。而一些家庭條件普通的同學,既羨慕別人的優越背景和體面生活,又害怕自己被輕視和欺凌,在強烈的自尊心和虛榮心的驅使下,在消費中不是根據自己的主觀需要和能力來決定自己的消費行為,而是盲目地講攀比。
二、中學生消費方式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是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影響。中學生處于“心理斷乳期”,其生理、智力、情感、信念和意志處在不斷成熟的過程中,自我意識明顯得到加強。同時,中學生喜歡追求新事物,敢于打破已有的條條框框,在消費方面由原來的全依賴、半依賴逐漸向獨立性、自主性意識發展。然而,由于實際生活經驗的缺乏,往往容易造成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影響到消費方式的形成和消費心理的變化。
二是家庭教育偏差影響。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和獨生子女獨特身份的影響,現實生活中有相當比例的子女是在被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養成了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加上許多家長本身就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重養育、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中學生不良的消費行為。
三是學校教育缺失影響。迄今為止,在我國中小學尚未開設獨立、系統的以投資、創業、消費、理財為核心的理財教育課程,因此國民在消費方面的素質比較低,各種盲目消費、畸形消費比較常見,也造成了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習慣容易產生偏差。
四是社會環境因素影響。改革開放使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潮也在逐漸傳入,給人們傳統的消費觀念帶來了一定沖擊。新一代的年輕人,作為一個活躍的消費群體,樂于并易于接受包括西方文化在內的新事物,所以他們受消費主義影響的速度會更快、程度會更深。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中學生的消費結構也必然會豐富多彩。
三、引導中學生合理消費的對策
(一)引導中學生自我教育。中學生要樹立健康、文明、適度消費觀,花錢要考慮到家庭的承受能力和自身的實際需求,多考慮消費的目的和效果,要接受科學的消費咨詢,多聽家長、老師的意見,多觀察別人的消費過程,積極參加學校和社金上組織的有關消費方面的活動,不斷學習消費知識、積累消費經驗、提高消費能力。
(二)加強家庭理財教育。一要重視言傳身教。家長在理財教育過程中,既要通過運用各種語言對子女進行教育,又要淡化物質觀念,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引導、影響子女消費。二要建立零花錢制度。家長可以讓子女通過勞動賺取零花錢,并由自己支配,培養孩子學會預算、記賬、審計,在零用錢的保管、運用等切身實踐中,使孩子從小養成計劃開支、節約費用、合理消費的好習慣。三要堅持正面引導與批評懲戒相結合。鼓勵他們多參加有積極意義的消費實踐活動,對其良好表現要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對子女的不良思想、品德、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和批評教育,對造成嚴重后果的錯誤行為要進行適度懲戒,使之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并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三)完善學校消費教育體系。一要加強消費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班會、思想品德評比等活動開展勤儉節約傳統文化教育,幫助中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自覺遵守消費道德規范,樹立科學、文明和健康的消費觀念。二要設立專項課程。在中小學中開設獨立、系統的以投資、創業、消費、理財為核心的理財教育課程,把勤儉節約、合理消費的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之中,形成制度并納入學校考評體系。三要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良好風氣,使中學生將注意力從比吃、穿、用轉移到比學習、比能力上來,集中精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四)營造良好社會消費環境。目前,中學生的消費主要是在學校內部和周邊,各相關部門要大力加強學校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防控體系建設,堅決取締違法經營的流動攤點、音像書刊點、游戲機室和網吧;依法取締和收繳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類非法出版物,精心策劃選題,創作、編輯、出版并積極推薦一批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強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等文化作品,使他們在學習娛樂中受到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消費觀的熏陶;強化媒體對健康消費信息的宣傳引導;合理布局必要的商業網點和娛樂場所,并嚴格依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