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溝通對于任何組織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溝通離不開人際吸引。人際吸引是人們建立友情、愛情等重要人際關系的基礎。本文在概述人際吸引的定義的基礎上,分析了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提出了自覺地注意并運用這些因素以提高人們的人際吸引力的途徑。
關鍵詞:溝通;人際吸引;影響因素
溝通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活動,要提高溝通的效果,首先必須保證溝通的信息暢通無阻。多數人際沖突是由于溝通不暢產生的,正確認識溝通中的人際吸引并把握影響因素,對于我們如何在工作中利用改變溝通的方式達到提高工作績效有重要的意義。
一、人際吸引的概述
人際吸引是指在溝通活動中,“互動雙方”即主客體之間的吸引力。人際吸引是人際交往的前提,人際吸引包含著許多因素,它決定著一個人的交往模式。根據人們情感方面相互親近的程度,人們把人際吸引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合群、喜歡和愛情。
第一個層次是合群,是指人都有能夠融洽相處愿望。人是群體動物,人們大多不愿離群索居,這是本性。第二個層次是喜歡,它顯示了情感的進一步發展狀態,說明溝通對象愿意跟某人在一起,共處時感到輕松愉快。第三個層次是愛情,這是強烈的人際吸引,它表明人類的情感已溝通至最親密及最高層次。這也是兩性之間特殊的在靈魂上得以溝通的強烈感情。“喜歡”只涉及自己的需求,但愛情則具有排他性和獨占性,是理性和深情的結合,因此,離開了情感和理性,人類就會降為動物,正因為人類是有情感和理性的,所以才會走向崇高。
二、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空間的接近性、相似和互補、能力、個性品質和儀表等因素。
1.空間的接近性
空間的接近性又稱鄰近因素,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就是此因素的形象概括,它表明了空間距離與人際吸引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近,越便于溝通,越容易形成穩定的關系。
2.相似與互補
在人類的溝通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似處很多,如年齡、經歷、興趣、態度、社會地位、生活習慣、經濟狀態等等,一旦彼此相似就形成了溝通的基礎。比如政治見解一致、宗教信仰相同,對社會中的重大事件有相同的看法等等,這不僅對于初步的人際吸引有作用,而且對于深層次的溝通也有影響。人們不但喜歡與那些在人格上跟自己相似的人交談,而且還喜歡滿足自己需要、補充自己個性的人交往。
3.個性品質
個性品質是一個人的內在美,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氣質和行為模式。比如直率或拘謹、坦誠或虛偽、勇敢或懦弱、智勇雙全或輕舉妄動等等。一般來說,人們在溝通中所表現出的行為傾向、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對人際交往的建立與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儀表
儀表主要是指一個人的體型、長相、動作、風度、服飾等。俗話說“人不可貌相”,然而作為一個管理者,儀表很重要,它給人的是第一印象,常給人以類型化的傾向。一個管理者得體的儀表,常常首先就溝通了對方,給人好感,如果儀表糟糕,常常就會構成溝通中的障礙。
三、把握人際吸引,有效提高人際關系的建議
1.用心理的鄰近優勢取代空間的接近性
人類最初的關系是從鄰近關系開始的,溝通常常也是從距離較近的人展開。由于距離較近,接觸機會多,彼此熟悉,就容易溝通,彼此也容易產生感情,這就是“日久生情”的道理。熟悉是溝通的基礎,陌生是溝通的障礙。如果同在一個單位甚至一個辦公室如主任與秘書、醫生與護士,彼此熟悉,言談機會多,這是建立其他一切關系的基礎。俗話說“冷石頭也能捂熱乎”就是說:即使雙方性格差距大,情感冷熱距離懸殊,也會由于親密的距離而冰消雪化。空間的接近性會促使人們產生繼續友好相處的期望,同一間辦公室或隔壁鄰居之間,彼此都會考慮到今后會長期相處,都以較好的態度善待對方。這樣相互之間都能較多覺察到對方的友好表達,就有較大的吸引力,從而易于溝通。然而,鄰近因素對于溝通也不是絕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流逝,人們溝通的空間會越來越大,空間距離的優勢會逐漸被心理的鄰近優勢所取代。只有靈魂深處的“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通”,只有“愛”的溝通才是戰無不勝的。距離只是初次溝通的基礎,不能說明永遠。否則就不會有“人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了。也是為什么近在眼前卻有“距離”,遠在天邊而時時思念的原因。
2.處理好相似與互補的關系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說人們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溝通。態度相似的人最終會成為親密的朋友。實質上,人們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溝通是一種間接的自我肯定和欣賞。每個人對自己都有滿意和喜歡的欲望,喜歡與自己相同的人,實際上是間接喜歡自己,肯定自己。在共同的活動中,相似的人,共同的興趣愛好多,溝通的深度和廣度都利于展開,較少發生意見傳遞的困難,誤會較少,從而吸引力增強。不僅相似性能增進人際吸引,互補性也能增進人際吸引。人們需求的互補性是指雙方在交往過程中獲得互相滿足的心理狀態。它是增強人際溝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雙方的需求或個性能互補時,就能形成強烈的吸引力。盡管兩個人的性格、態度大相徑庭,但當一方所具有的品質和表現出的行為正好可以滿足另一方的心理需要時,也會產生強烈的人際吸引力。在戀愛、婚姻和家庭上,互補性頗為多見。一個支配型的人愿找一個服從型的人為伴侶,因為兩個極端武斷的人在一起易爭吵。一個愛嘮叨的女性愿意嫁給一個少言寡語的丈夫,否則兩個絮絮叨叨的人在一起也會不得安寧。人們崇尚男人的陽剛美,女人的陰柔美,這也許就是上天的造化。
互補性吸引的原因是人們交往的目的是要尋求某種需要的滿足,如能從對方那里獲得需要的滿足,便會對對方產生親近的情感,而與之結成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反之,則與之疏遠。獨斷專橫的人和優柔寡斷的人會成為好朋友,這是因為彼此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互相滿足對方的要求。相似性與互補性實際上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的時候人們追求相似基礎上的互補,有的時候人們追求互補中的相似。二者之間既矛盾又統一,溝通的核心問題就是解決這種矛盾中的統一和統一中的矛盾。
3.加強個性品質的修養
個性品質是人際吸引和溝通中的真正基礎和內在根據。好的個性品質有利于溝通的順利進行,而不良的個性品質則很難與人有良好的情感溝通,影響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研究表明,有利于溝通的品質有:真誠友善,幽默智慧,大公無私,體貼熱情,善解人意。我國學者黃希庭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結論是有九項是普遍受到歡迎的個性品質,它們是:尊重關心他人、富于同情心;熱心班集體、工作可靠負責;持重耐心、忠厚老實;熱情開朗、待人真誠;獨立思考、成績優秀;喜歡交往、樂于助人;謙虛幽默、愛好廣泛;溫文爾雅、儀表端莊;有審美眼光。 有以上品質的人,溝通良好,大家喜歡,無論是在學生中還是老師中都會獲得好的口碑。
4.揚長避短,提高自身出眾的能力
欽佩有能力、有杰出才華的人,是人們自然的心理傾向,其原因主要在于人類的求知欲望和對名人的崇拜意識。有才能的人往往知識淵博、見多識廣,觀察分析事物是比較準確,決策果斷,有較強的預見性,容易取得成功。這些能力驅使人們格外愿意與他們交往,甚至達到崇拜的地步。人們對具有出眾才能的個人給以大大的增分加色,是滿足了人們對優秀特質的人才可望而不可及的仰慕心理,滿足了與這種人接近可得到一種被他人看得起和增長見識與才干的期望,這也是最高層次溝通的境界——不溝自通的境界。
5.優化外在形象
溝通活動中,人們之所以愿意接受儀表堂堂的人,是因為外表美是一種直接的美,正是這種直接美,常常給人們帶來感官的愉悅,以至于激活人與人之間想要交往溝通的愿望和熱情。一個具有內在素質的溝通者,如果外表也美,那溝通的效果肯定會很好。當然,如果光有儀表,沒有實質性的內在素質,那溝通也同樣會存在困難和障礙的。
參考文獻:
[1]佐斌,高倩.人際吸引研究的特質論與情境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6(3):121-125.
[2]趙升奎.《溝通學思想引論》[M].上海三聯書店,2005.
[3]姚紅蘋.論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J].科技信息,2012 (34) :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