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內容
杭州某某塑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員工不足百人、年銷售7000多萬元的小型制造企業。2013年8月12日,該公司在杭州聯合銀行一筆1350萬元的貸款順利實現續貸。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以前為了償還貸款并實現續貸,至少需要提前26天準備,并且還需要借助民間高息融資周轉10天左右“過橋”。但是這次短短2天就全部辦好。而且全部轉貸成本只有2.7萬元,比以前至少節省31萬元。
某某塑料是杭州市中小企業轉貸引導基金的眾多受益者之一。在此之前,從5月8日至8月中旬短短百余天,累計已有46家中小微企業的48筆業務獲得了該項基金支持,轉貸總額超過3.25億元。
杭州市中小企業轉貸引導基金是經杭州市政府批準,由市經信委專門設立,并與市財政局共同管理的一個項目。項目總規模為2.5億元,依托政府專項資金和社會資金,來完成銀行貸款續貸業務。
項目資金來源按照《杭州市中小企業轉貸引導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規定,由轉貸引導基金和社會資本按1∶3的比例出資設立轉貸資金。自5月上旬正式運行以來,依托2000萬元政府專項資金,已經成功引入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安擔保集團資金6000萬元資金。
轉貸資金由市經信委下屬的杭州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在各合作銀行開設轉貸資金專用賬戶,委托第三方銀行監管,實行封閉運行。服務對象是納稅地在杭州范圍內、符合產業導向、企業運行正常、自身轉貸困難,符合銀行續貸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單筆金額可獲得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的轉貸服務。
這種將工業專項扶持資金轉化為引導基金并撬動社會資金參與的做法,被稱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杭州模式”。
二、案例分析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杭州中小企業發展速度突飛猛進。但是由于金融體制、機制和政策、社會信用體系等方面因素的制約,融資困難已經成為制約杭州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本身的因素。中小企業存在生命周期短,抵押與擔保的能力不足以及企業經營者信用意識差,利用資金的能力弱等因素,自身風險相對較高,沿用一般的信用評價體系,中小企業多為貸款風險較大的對象,而其貸款筆數多、金額小,銀行很難針對其特點設計符合其要求的貸款。
2.環境因素。由于種種原因,為杭州中小企業向金融機構提供專門化的信用保證的中介機構,大多數擔保服務機構規模較小、資金實力不強,無法發揮降低風險和轉移風險的作用。而銀行現行復雜的信貸程序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簡單快捷的要求,也影響了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的積極性。
3.政府因素。近年來,宏觀經濟政策實行“抓大放小”,商業銀行實行“雙優”、“雙大”信貸戰略,即集中有限資金,優先支持優勢產業、優質客戶和大企業、大項目,而對中小企業卻很少具體的政策支持。大中型企業可以享受掛賬停息、呆賬準備等優惠政策,同時大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政府也會出面與銀行進行調解和協商,而中小企業則無法享受同等待遇。政府的專項資金通常重點扶持大企業,缺乏對中小企業的資金資助以及政策的支持,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
三、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一)政府介入中小企業融資的理論基礎
市場失靈理論認為: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是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在現實經濟中,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理想狀態,由于效率的背離、分配的不公、經濟的周期波動,市場機制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方面可能出現運轉失靈。為了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須借助于政府的干預。融資難問題中金融公共物品的提供缺乏破壞了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與公平,同時高息融資、非法融資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嚴重影響信貸投放,需要地方政府干預。
地方政府作為維護公共利益的主體,借方與貸方遵循的規則由于市場的影響有時會損害公共利益,所以政府需要擺正位置,發揮職能促進中小企業融資。金融是手段,同時也是一種資源,是一種宏觀資源,體現政府的宏觀政策。
(二)地方政府職能發揮途徑
1.做好戰略規劃。中小企業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載體,在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中地方政府要著眼長遠,做好地方發展的戰略規劃,引導信貸資金投放。杭州市中小企業轉貸引導基金政策是一個長期規劃,總規模為2.5億元,分5年到位,2013年首期安排資金為2000萬元。2000萬元工業專項扶持資金如果直接用于項目支持,惠及的企業相對有限,而將其轉化成轉貸引導基金之后,通過吸引社會資金實現放大,再通過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幫助企業順利轉貸。其“四兩撥千斤”以及對中小企業的普惠作用無疑是明顯的。
2.營造良好環境。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中,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減輕不良資產處置,把信貸資金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以往,每當貸款到期,就會有信貸員“熱情”地介紹民間融資給企業“過橋”并從中牟利。非法融資,高利貸嚴重威脅著很多中小企業融資安全,很多中小企業被高利貸拖死,也有很多非法融資促使中小企業不守誠信,從而影響地方整體信用環境。據杭州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調查,通過轉貸基金實現續貸的46家企業中,有78%過去主要依賴于民間借貸資金實現轉貸,資金成本一般是每天0.3%至0.5%,5天起步。而借助轉貸基金,利息、服務費和風險準備金三項費用合計,每天只需要0.1%。這項政策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成本共擔,打造了整體合作環境,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更安全的經濟社會環境。
3.搭建平臺。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的融資服務平臺,加強金融信息的聚集與分配,從而引導金融資源的流向。杭州市設立中小企業轉貸引導基金,政府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把原先直接資助給企業的專項資金轉化為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轉化為投資資金,每年為中小型企業增加銀行貸款。這樣的融資服務平臺增進了銀、企、政的相互了解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