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酵素更應該被稱為果蔬發酵汁,是一種健康食品,商品化的酵素幾乎不合活性酶;酵素中的物質,能夠為腸道菌群提供營養,但無法從根本上減肥。
酵素,我們這些年一直一知半解。
賣酵素產品的說:“它能快速代謝掉食物的熱量,幫助排毒減肥。”
用酵素的人說:“喝了它,感覺消化快些,對促進消化有作用。”
一知半解的人說:“酵素是酶,酶是蛋白質,口服后會變性甚至分解,沒了生物活性。”
“酵素=酶=蛋白質=沒作用”,真的是這樣嗎?酵素究竟是什么?來看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功能肽產業化研發部主任、教授谷瑞增的介紹,谷教授研究酵素10余年。
1.市場上賣的酵素是不是酶?
答:酵素產品≠酶。
人們對酵素的理解多半緣于這個奇奇怪怪的名字。若簡單從外文翻譯上解讀,日語稱酶為酵素,臺灣人從日本那兒抄來這個詞,內地又翻版臺灣,因此,“酵素=酶”這個公式就深深地印在腦海中。
但是,市場上賣的酵素產品就是酶嗎?“酵素產品不等于口服酶制劑,目前一些酵素產品都是用水果、蔬菜發酵而成的,大多只是借日本的舶來詞匯在做產品宣傳。”谷瑞增解釋道。
2.酵素是怎么制成的?
答:5類原料自由組合,通過菌種發酵而成。
酵素產生于儲存果蔬的過程中。在過去,植物到了收獲季節,很多果蔬集中上市,來不及消費。為了防止腐壞,多種果蔬就被放在一起,利用果蔬上附著的菌種,進行發酵做成發酵汁,也就是傳統的酵素。
而現在的酵素,除了上面提到的水果、蔬菜可以作為原料外,堅果、菌菇和中草藥也是可以使用的酵素原料。這五類原料可以自由組合,通過使用益生菌、酵母菌、乳桿菌或乳球菌等菌種進行分解。
3.酵素產品里是否含有酶?答:商業酵素幾乎不含活性酶。
原料經過一系列發酵和分解通常會產生幾類新物質,包括①原料中未被發酵的植物汁液;②有機酸;③新的碳水化合物,如可溶性膳食纖維等;④以及菌種的自溶產物,如酶等。
“但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酵素產品要經過滅菌工序,酶已喪失活性。所以,商品化的酵素幾乎不含活性酶。”谷瑞增說。
若將商業酵素等同于“酶”,那么賣酵素就相當于賣酶制劑,這不符合中國規定。例如,《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木瓜蛋白酶可用作食品工業在的加工助劑,歸為酶制劑,一般應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
4.喝了酵素感覺腸道蠕動加快,是心理作用嗎?
答:果蔬類所含的膳食纖維對腸道有益。
摘下給酵素扣的“酶帽子”,我們以果蔬類的酵素為例,一起來看看酵素的作用。
小腸是人體的吸收器官,上面有小腸絨毛,如果被油包裹住,那么原本可以活動的絨毛就會被束縛,有效吸收器官面積就減少了,自然,腸道功能會被抑制。而酵素內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在通過小腸絨毛時,能夠“刮掉”部分油脂,相當于用絲瓜藤洗碗,使得腸道功能得到了改善。
這就能更好地理解,為什么有人會喝了酵素后腸道蠕動加快了。
不過,由于原料來源的多樣性,是否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功能,還需要依據標準的評價實驗結果而定。
5.酵素能減肥嗎?
答:能為腸道菌群提供營養,無法從根本上減肥。
上述酵素中的物質,能夠為腸道菌群提供營養,讓有益菌更好地工作,從根本上恢復腸道的吸收功能、生理功能,并起到清潔腸道的作用,從而應對便秘和腹瀉。
“但總體來說,酵素最終產生的效果其實是人體自身產生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幫助人體恢復自身的健康狀態。它不是功能性食品,而是一種健康食品。”谷瑞增強調。
6.成分中添加了左旋肉堿的酵素能吃嗎?
答:添加左旋肉堿是想打“減肥”牌,用不好會引發其他問題。
酵素被廠商賦予了“減肥排毒,富含營養成分,能提高免疫力”等多重功效,搜索大型電商平臺可以發現,除了光鮮的銷量,掛羊頭賣狗肉的酵素產品也不在少數。銷量前幾名的酵素產品成分中不乏“左旋肉堿”“青汁代餐”等字樣,但凡含有一些酵素成分的產品,就可以愉快地在酵素品類中分得一杯羹。
不過要注意,左旋肉堿是脂肪燃燒的助劑,常被用于減肥類的產品中,但過量使用會對心血管等產生不良的影響。因為酵素行業尚無相應標準,所以孰好孰壞,很難有確切的說法。
7.自制酵素能喝嗎?
答:建議謹慎對待家庭自制酵素。
自制酵素近兩年也很流行,有人買了酵素桶自己在家制作。谷瑞增提醒,家庭自制酵素對菌種的安全性、發酵過程的無菌管理以及發酵液的質量都無法控制,因此建議謹慎對待。生產酵素的原料在不同的季節可能都不盡相同,在家里自制如果異常發酵,可能會產生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