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飽漢不知餓漢饑,胖子不知瘦子苦。現在似乎是個全民減肥的時代,到處都是告訴你要如何減肥如何瘦身的信息。不過,如果對身邊稍加留意,就會聽到來自另一些朋友的呼聲:我們瘦子怎么辦?我太瘦了,得好想吃胖一點啊?我需要增肥……“增肥”這個詞,說得不對。再瘦的朋友,需要的都不是增“肥”,不是增加脂肪,而是以增加肌肉為主的增加體重。今天就詳細地講講:如何健康地增重而不增肥。
不同問題。具體分析
我們要問清楚以下問題,找到之所以瘦的原因,才好有針對性地解決。
首先要問的是:你的體質指數(BMI)是否低于18.5?
體質指數,等于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體質指數長期低于18.5,說明體重偏低、體重不足,有一定的健康風險。
然后需要問一下:1.是否有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方面的問題?是否容易腹瀉、食物經常不消化就排泄出來、容易脹腹、容易胃痛、容易沒有食欲?2.此前是否有過比較極端的節食或減肥經歷,刻意地讓體重降低?3。這種體重偏低的情況,是否有家族遺傳原因?
如果有胃腸道的問題,需要積極配合消化科的治療,在治療的基礎上實現增重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復;如果有過節食減肥的經歷,可能你的基礎代謝能力和消化吸收功能有嚴重受損,需要格外地重視代謝的恢復并同樣配合消化輔助。
對于有家族遺傳的體形偏瘦,很可能食欲和食量都不小卻還是很瘦的,以及體質指數大于18.5的朋友們,相對比較不用擔心太多的健康風險。
只不過一般來說,雖然你們的身體脂肪含量并不高,但問題可能在于身體肌肉含量也不高。如果不是瘦得皮包骨,就有可能是瘦得松松垮垮的那一類,對不對?大部分人,只是想要自己的外形看起來不那么的羸弱,更加的健壯,有一個更好看的體形和更好的體能。
七分靠吃,三分靠練。問題解決起來其實是簡單的,調整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飲食和運動,就能逐步實現健康增重。
怎樣才是科學的增重飲食?
盤點一下,會影響增重的常見飲食誤區和關鍵要點如下:
誤區1:肆意亂吃垃圾食品
也就是說,很多人看身邊的朋友愛吃各種高油、高糖、高能量的食物,噌噌噌地就胖起來了,然后也跟著一通亂吃。這樣的問題在于:
(1)增重不是簡單的增加能量就好了。很可能以你的體質,完全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這些高油高糖成分,它們可能就只是穿腸而過了而已。
(2)這些垃圾食品除了高糖、高油、高能量,其他的像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非常缺乏,你的身體通過一次進食得到的營養連正常吃飯的量都沒有達到,很難積極地運轉去增肌增重。
(3)另一種可能是,通過這種吃法,你真的肥起來了,增加的多是脂肪,而且很容易增加積聚在內臟處的脂肪,成了一個健康風險比以前高的“虛瘦”的胖瘦子。
關鍵1:要多吃健康的食物,多吃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
誤區2:盲目跟從健康飲食
前面不是說要吃健康食物嗎,怎么現在又不讓吃?這一條的誤區在于,一些非常認真地學了營養知識和健康飲食的朋友,容易去跟隨常見的健康飲食,卻忽略了:這些主流傳播資訊中的健康飲食,很多是減肥飲食。
比如說,很多瘦子朋友聽多了“多吃粗糧薯類”“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膳食纖維”“減少油脂”“增加飽腹感”等健康飲食準則,但整體飲食能量和營養供應完全沒有跟上,然后就越吃越不消化,越吃越瘦。
關鍵2:要多吃體積小、營養素密度大、易消化的食物。
誤區3:不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食
不要別人吃什么,你也吃什么。要學會寵愛自己,合理挑食。我有一個熱愛健身的瘦子朋友,是圈內小有名氣的健身美食博主,他就很懂得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食。
比方說,他非常經常地會在自己的食譜里,增加各種做法的番茄、辣椒和自制爽口泡菜。為什么呢?因為這樣酸辣口味的菜肴是他喜歡的,又可以很好地促進食欲食量,增進消化吸收。而吃一些深色蔬菜,會讓他有負擔,他就會少吃,而更多地選擇瓜果、茄果類別的。有時候,在開餐前吃些有消化酶的多酶片或消化輔助藥品,能夠幫助增強胃動力。
關鍵3:要多多促進消化吸收。
誤區4:一二頓管飽,把自己吃撐
覺得自己不吃飽吃撐,就肯定沒吃夠。有這樣想法的朋友不在少數。而遺憾的是,集中一餐進食,并不利于營養的充分吸收利用,“浪費率”可能會提高,并且一餐吃得太飽,飽腹感太強,會讓下一餐沒有足夠的進食欲望,反而吃不了太多,全天的能量和營養再一次沒有得到滿足。
更正確的選擇是:少食多餐。對的,這一點像減肥人群一樣,盡可能試著每隔2~3小時進食一次,差不多可以一天三餐和三點吃六頓,三頓正餐三次加餐。少食的要點,不能像減肥那樣只吃六七分飽,要吃到飽但不撐的程度。
關鍵4:少食多餐,每餐都要能量滿滿。
誤區5:主食(碳水化合物類)太多,魚肉蛋奶(優質蛋白質)不足
可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飲食習慣的原因,也可能是生活節奏快或者沒有合適的烹調條件,吃米食(米飯套餐、蓋飯、拌飯、炒飯)、面食(各種面條、面包、餅、包子、水餃)等快餐比較多,一頓飯總是比較單一,往往缺少更多種類的食材搭配。
稍花點精力做下飲食營養分析,很容易發現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達不到或剛剛達到成人的最低標準:女性55 g/d,男性65 g/d。并且,大部分還不是來自魚、肉、蛋、奶的優質蛋白質。你可以理解為,身體一直缺乏能夠促進肌肉合成和生長的重要原料。
食物蛋白質能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優質蛋白質要占一半以上,并且要比較均衡地分配到一日三餐和三點中去:早餐和加餐,可以多吃牛奶、雞蛋、豆漿或豆干,午餐和晚餐就要注重保證魚蝦等水產品,以及雞鴨牛羊等瘦肉。
關鍵5:充分保證優質蛋白質。
另外,還需要掌握以下關鍵要點:
關鍵6:重視脂肪酸的攝入。
在控制一日總脂肪攝入量適宜的前提下,要增加深海魚油、海產品等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推薦每天EPA+DHA達到0.25~2.00 g。
關鍵7:重視維生素D的補充。
適當增加海魚、動物肝臟和蛋黃等維生素D含量較高食物的攝入。
如果飲食吃不到這些,就建議維生素D的補充劑量為15~20μg/d,相當于600-800IU/d;維生素D2與維生素D3可以替換使用。
關鍵8:重視抗氧化營養素的攝入。
根據個人胃腸接受度,適量地增加深色蔬菜、水果以及豆類等富含抗氧化營養素食物的攝入。
這里,烹調方法有大講究:要盡可能多地吃蔬菜,還不對胃腸產生大的刺激,盡量避免生食蔬菜沙拉、生食水果,多選擇蒸煮焯拌的蔬菜。比如,用兩個蘋果煮蘋果大棗湯開胃,很容易連吃帶喝全部下肚,但要啃兩個蘋果卻是很費力很撐的。
如果飲食吃不到足夠的量,適當補充含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卜素、硒的膳食補充劑。買常見的復合維生素礦物質片每天一片,是不錯的選擇。
健康增重飲食小竅門舉例
竅門1:優選食物
推薦食物:包括但不限于燕麥、紫米、紅豆、小米、全麥、番茄、胡蘿卜、油菜、菠菜、口蘑、橙子、山楂、豌豆、雞蛋、牛奶、酸奶、奶酪、豆干、豆腐、瘦牛肉、瘦羊肉、去皮雞鴨肉、魚蝦肉、巴旦木、核桃仁、芝麻等。
限制食物:和減肥人群一樣的,要減少肥肉、黃油、甜食甜點、甜飲料、膨化食品等零食。另外,根據個人情況,硬質地、高纖維、易脹氣的蔬菜水果、薯類,以及菌藻、大豆要適量。
竅門2:巧妙搭配
例如,用牛奶替代水打豆漿,就比又喝一杯奶又喝一杯豆漿容易;用牛奶或豆奶代替水蒸一碗雞蛋羹,就比喝一杯奶又吃一個雞蛋要輕松一些;用牛奶替代水和面,做面包、餃子……舉一反三,類似的牛奶的豐富營養和能量很輕松地得到保障了。
再例如,沖泡牛奶燕麥粥或者芝麻糊,都是很方便的加餐選擇,可以額外加一勺小麥胚芽粉,或者松子仁花生仁等堅果碎,或者加一把葡萄干(總比吃小半斤葡萄容易吧)。
再例如,把肉做成肉泥、肉餅,要好過直接吃肉塊;把蔬菜做成菜末或菜泥,也更有利于消化吸收。這種類似于給沒牙小寶寶的流質輔食的形式,希望大家不要太介意,好消化吸收是王道呀。
不是減肥才需要運動,增重更需要!
很多朋友會覺得,運動就是消耗能量,消耗能量就會掉體重,所以瘦子要增重就不能運動,就要靜靜地待著。
這么想可就錯了。只有通過加強運動,才能夠提高身體的代謝能力,并一定程度上促進營養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身體肌肉含量,同時改善肌肉質量,也就是加強肌肉力量。對于本身有胃腸消化吸收問題的朋友,餐前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能夠促進食欲、提高消化和吸收;運動后,及時進食補充消耗,能快速地促進機體蛋白質利用合成組織。
建議1:盡可能避免靜坐或靜臥,增加日常身體活動量。如果是久坐型工作,要多利用工作間隙起身活動,爭取早間、晚間或餐前,能夠抽出專門的時間運動。
建議2:以抗阻運動為基礎的運動,比如坐位抬腿、靜力靠墻蹲、舉啞鈴、拉彈力帶等,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如果有需要,運動后補充必需氨基酸或優質蛋白效果更好。
建議3:每周至少3天,每天進行累計40~60分鐘的中強度到高強度的運動。新手可以以快走和慢跑為基礎鍛煉;稍微有運動基礎的,則建議先做抗阻運動20~30分鐘,然后再做有氧運動以及拉伸放松。對于有強烈的健身增肌需求的朋友,則需要做更多的大力量訓練來刺激肌肉,并配合訓練補充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