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過量飲酒會給人體帶來哪些危害?
A飲酒可引發60多種危害健康的疾病和威脅生命安全的事件,致死致殘率是吸煙和高血壓危害的總和,與傳染性疾病相當。飲酒的不節制是心臟病、肝硬化、惡性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病原因之一,并日益加重發病率和死亡率。過量飲酒可引發心肌缺血,致上消化道和胰腺炎癥,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肝臟損傷以及營養缺乏等危害。
Q對于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等各種酒類,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沒有差別?比如說是不是葡萄酒相對于其他酒類更健康些?
A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種類酒精飲料與心血管疾病、腫瘤、高血壓和其他疾病患病風險具有不同的關系,這與不同種類酒精飲料酒基含量、營養成分及含量不同、飲酒人群的年齡構成不同等均有關。有人會問,是不是葡萄酒相對于其他酒類更健康些呢?這個問題也要一分為二地理解。長期大量、過量地飲酒對人體健康有損已經有了廣泛的科學共識,任何酒精飲料都是如此。根據自身情況,適量、合理地選擇酒精飲料才會對健康有所裨益。
Q您對時下流行的“適量飲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這句話怎么理解?
A有研究表明,酒類中所含的乙醇和多酚對心血管系統有益,當然這也是在適量飲酒的前提之下。不同酒精飲料中多酚類物質的含量不同,在同樣飲酒量下,不同酒精飲料對心血管系統的健康效應也是有所差異的。我們應該提倡限制飲酒,當然更要注意科學地選擇酒精飲料。合理飲酒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具體劑量問題仍然有待解決。
Q在哪些情況下不適合飲酒?
A 首先我們推薦的是限制飲酒,人們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酒精飲料。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系統疾病、肝臟疾病、消化道疾病、痛風等疾病情況下不適合飲酒,同時兒童、青少年、孕產婦等特殊人群也不適合飲酒。當然在駕車、儀器操作等情況下更是需要嚴格禁酒的。
Q如果因為不可避免的應酬必須喝酒,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盡量將酒精對健康的傷害降到最低?比如說飲食應該如何搭配?有哪些比較好的解酒方法?
A在限制飲酒的科普方面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讓更多所謂不可避免的應酬場合改變一種方式,當然這與我們長期的傳統習慣有關,要改變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面對應酬式飲酒,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認識,避免空腹、暴飲等情況的發生。研究結果表明,飲酒總量一致時,飲酒頻率最高者較最低者的心血管死亡率顯著下降,也就是說暴飲會使心血管事件及酒精相關問題明顯增加。飲酒可影響機體對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吸收,故而飲酒時應適量吃一些蔬菜、水果,另外應該注意低脂飲食。在大量飲酒前,適量吃一些解酒藥也是一種預防酒精傷害的方式,但并不是說有了解酒藥就可以肆意大量飲酒了,提高自身和社會對酒精危害的認識,避免大量飲酒才是解決大量飲酒對人體損害的最有效的方式。
Q喝酒臉紅乃至全身都紅是怎么一回事?有人說喝酒臉紅的人更能喝,也有人說越喝臉越白的人更能喝,您覺得哪種人酒量相對更大些?
A 乙醇進入機體后,90%~98%在肝內代謝,通過乙醇脫氫酶(ADH)作用和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的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MEOS)轉變為乙醛,后者再被轉變為乙酸,乙酸入血后在心、腎等處參與三羧酸循環,最終將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能量。乙醇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具有很大的肝毒性,可損傷肝線粒體、抑制三羧酸循環,而三羧酸循環是機體利用脂肪酸氧化供能的重要途徑。說了這么多理論,您可能會問,這與喝酒臉紅有關系嗎?是的,正是因為乙醇這個中間代謝產物乙醛的刺激,才會導致有的人喝酒臉紅甚至全身紅,那是因為其體內缺乏將乙醛轉變為乙酸的酶,說到此,您覺得這是能喝酒還是不能喝酒呢?無論您是屬于哪一種體質,都不應該成為喝酒的理由。過量飲酒對我們的身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酒精飲料,限制飲酒。
Q如何才能做到健康飲酒,不傷身?
A過量飲酒有害健康,但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研究結果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論,這與種族、飲食習慣、風俗傳統等都有一定的關系。由于不同人種的飲酒耐受量的個體差異很大,不同國家對少量飲酒的標準也不同,如英國人為每天不超過8 g乙醇,美國人為每天不超過14 g乙醇,日本人為每天不超過20 g乙醇。我國也有報道每日飲用酒所含乙醇總量上限量為中國白酒(烈性酒)125 mL(50%vol以下)、葡萄酒500 mL、黃酒400 mL、 啤酒2 000 mL??傊€是要根據自身情況,限制飲酒。
Q自古以來,中國就流行滋補藥酒,現在也出現了更多的保健酒,比如用人參、鹿茸、虎骨等泡制的酒,人們都相信這些保健酒對人體有著滋補、保健作用,時下更有很多人都自己買來藥材泡酒,我們在飲用這些保健酒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A傳統醫學認為,酒有暢通血脈、活血行氣、祛風散寒、健脾胃及助藥力的功效,可起到強心提神、消除疲勞、促進睡眠等作用。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建議自己在家制作藥酒、保健酒的朋友們,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傳統醫學知識,使用傳統有記載的經典藥酒方子,切不可隨便亂用,不同的藥酒其保健功能也不相同,并不是任何人都適合飲用,且應在掌握自己“酒量”的前提下合理科學飲用,做到適量、文明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