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條目1 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
·繼續母乳喂養
有的媽媽認為母乳到了6個月后就沒有營養了,這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知道母乳是傳遞愛的食物,隨著寶寶的長大母乳的營養會有所變化,但是其中的營養成分是隨著孩子的需求而變化的,母乳仍然可以為滿6月齡(出生180天)后嬰幼兒提供部分能量,優質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素,以及各種免疫保護因子等。
有的媽媽要6個月開始給寶寶斷奶的原因是怕繼續吃母乳寶寶不好好吃飯。
從母乳到輔食添加再到正式吃飯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母乳不僅是寶寶營養的基礎,而且還是寶寶親子感情培養的基礎,繼續母乳喂養也仍然有助于促進母子間的親密連接,促進嬰幼兒發育。因此7~24月齡嬰幼兒應繼續母乳喂養。
請記住:配方奶是不能母乳喂養或母乳不足時的無奈選擇。
·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
3個月的寶寶可以加輔食嗎?
答案毋庸置疑:不可以的!
4~6月齡時候添加還是6個月開始添加?新的《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給出了準確的答復: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滿6月齡起是指寶寶出生180天。
嬰兒滿6月齡時,胃腸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對發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樣化食物。同時,嬰兒的口腔運動功能,味覺、嗅覺、觸覺等感知覺,以及心理、認知和行為能力也已準備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時開始添加輔食,不僅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也能滿足其心理需求,并促進其感知覺、心理及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

推薦條目2 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逐步增加達到食物多樣化。
·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
輔食添加初期是從蛋黃開始?還是米粉、米糊開始?答案:都不是!
其實寶寶滿6個月開始添加的輔食并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但是在這個月齡的母乳喂養寶寶鐵元素的供給不足,而肉類、魚類中含有一定的量的血紅素鐵,有利于寶寶鐵元素的吸收。因而嬰兒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比如根莖類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營養素。
·逐步增加達到食物的多樣化
現在好多媽媽的共性是“急”,好東西那么多都想一下子讓寶寶吃到,根本沒有考慮到寶寶身體的接受能力。待寶寶身體出現狀況比如腹瀉、嘔吐、便秘、過敏及脾胃功能失調等癥狀后,再去調整可能對寶寶的健康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那要如何添加呢?
輔食添加的原則: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從一種富鐵泥糊狀食物開始,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如爛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應適應2~3天,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推薦條目3 提倡順應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吃飯是人的本能,應該是件自然的事情,那是什么原因導致有的寶寶對食物充滿敵意,挑食、偏食呢?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添加輔食初期的喂養方式的問題。認為寶寶小不會用餐具,擔心寶寶自己吃飯弄得到處都是,總怕寶寶吃不飽,全家老少齊上陣追著喂,攆著喂,生怕寶寶少吃一口等。
媽媽一定要在寶寶添加輔食的初期就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寶寶對食物需要有一個認知的過程,這個過程要讓寶寶自己去感知,所以媽媽一定要給寶寶足夠的自己動手吃飯的機會,在一個良好的用餐氛圍中,坐在固定的餐椅上,用自己專屬的餐具用餐,這既鍛煉了寶寶的眼、手、口的協調能力,也能夠提高寶寶對食物的興趣。
隨著嬰幼兒生長發育,父母及喂養者應根據其營養需求的變化,感知覺,以及認知、行為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順應嬰幼兒的需要進行喂養,幫助嬰幼兒逐步達到與家人一致的規律進餐模式,并學會自主進食,遵守必要的進餐禮儀。
請允許孩子對食物有一定的偏好,并尊重他自主選擇的食物的權利。耐心鼓勵和協助嬰幼兒進食,吃多了不制止,吃少了不強迫進食。
推薦條目4 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
·輔食不加調味品
寶寶的味覺是十分敏銳的,能夠感知食物本身原有味道的甜美清香,因此要逐漸地給寶寶嘗試各種各樣的清淡的天然食物,培養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種食物的原味,不需要用調味品來增加食物的味道。
·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
一歲以內寶寶的輔食不需要額外加鹽,寶寶的肝腎功能發育還不完善,過多的鈉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寶寶的輔食還要少放糖,既可以預防齲齒的發生,還可以避免寶寶的挑食和偏食。
鹽、糖和其他調味品對寶寶的味覺都是極大的刺激,一旦接受了這種刺激,就很難再會接受食物本身的味道,這是造成寶寶挑食偏食最常見的原因。
減少嬰幼兒鹽和糖的攝入量,同時也降低了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推薦條目5 注重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
給寶寶制作輔食的食材要安全、優質、無污染,用清潔的水。制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清潔衛生,生熟分開。盡量控制每餐的量,不給寶寶吃剩飯。妥善保存和處理剩余食物。進餐時注意安全,進食時一定要有成人看護,以防進食意外。盡量不給寶寶使用整粒花生、堅果、果凍等食物。
推薦條目6 定期監測體格指標,追逐健康生長。
寶寶營養夠不夠,喂養是否合理,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寶寶身高、體重這兩項指標。每3個月期監測和評估一次,并將測量結果繪制到兒童生長曲線圖中,形成曲線。根據體格生長指標的變化,及時調整營養和喂養。對于生長不良、超重肥胖,以及處于急慢性疾病期間的嬰幼兒應增加監測次數。
要正確認識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每個孩子生長規律不大相同,不可能都在一個水平,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不要和別的寶寶比,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律正常增加,發育在正常水平范圍之內就是可以,也不必過分追求非要讓孩子的身高、體重在平均值以上。寶寶的最佳生長模式就是基本維持出生時在群體中的分布水平,保持勻速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