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總是個好奇的物種,我們喜歡新鮮的感覺,餐桌上的菜肴也不例外。這不,我第一次見到冰草的時候,就有一種特有的驚喜感。菠菜模樣的葉子外面包裹著一層薄冰,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晶瑩剔透,放到嘴巴里面并沒有冰涼的感覺,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兒和類似菠菜的特殊味道。帶著新奇的外貌和特殊的口感而來,冰草的身價自然不低,到目前為止也大多出現(xiàn)在高檔餐廳的餐盤之中,菜市場上倒是鮮見。
冰草對撞穿心蓮
要說冰草就不得不提到跟它關系親近的另一種新奇蔬菜——“穿心蓮”。它們有拉長的心形葉子,厚實的口感,以及類似于冰草的味道。不過,與冰草不同的是,這種“穿心蓮”已經廣泛出現(xiàn)在超市和菜市場之中,價格也算是親民了。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這種穿心蓮并不是我們傳統(tǒng)藥物里面使用的穿心蓮。傳統(tǒng)藥物中的穿心蓮從來不出現(xiàn)在餐桌上,再者它們的花朵更像是一個張開的小嘴巴,而我們在菜市場買到的穿心蓮的花朵則更類似菊花的模樣。這種“穿心蓮”的真名是心葉日中花。
可能有朋友會疑惑,說這么多跟冰草有什么關系呢?其實冰草也是一種日中花,它的大名叫冰葉日中花。這兩種日中花其實都是番杏科日中花屬的植物,它們確實是漂洋過海而來的西洋蔬菜,老家都在非洲。當然,在西奈半島和歐洲的部分區(qū)域也有冰草的分布。海濱、灘涂、鹽堿地都是它們理想的生活區(qū)域。
不過,在很長時間以來,冰草都是以觀賞植物和傳統(tǒng)草藥的身份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真正成為大眾喜好的食物,也是最近這十幾年的事情。我們不得不說,相對于“假穿心蓮”(心葉日中花),冰草(冰葉日中花)在賣相上是占有優(yōu)勢的,它們掛著薄冰的樣子就讓人有品嘗的沖動。那么這層薄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冰晶里面包鹽水
顯而易見,這層冰并不是冰,也不是鹽霜,而是一些特殊的泡狀細胞。當我們咀嚼冰草的時候,會感覺到小泡泡的破裂,汁水溢出。這才是“冰滴”的真相。當然,這些小泡泡不是冰草們隨意長出來的,它們有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存水和“吐”鹽。
我們在上面說了,冰葉日中花的原產地都是鹽堿環(huán)境,這迫使這些植物要做出一些應對措施。對植物來說,鹽多了可不是好事兒。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涼拌青筍絲的時候,把鹽撒在切得很細的萵筍絲之上,很快萵筍絲里面的水被“吸”了出來,這就是水的特性,喜歡往濃度高的溶液里面跑。這也是腌咸菜的時候,芥菜疙瘩和大蘿卜會縮成一小團的原因。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像冰葉日中花這樣生活在鹽堿地中的植物,就像被放在泡菜缸里面,如果不想被鹽堿地抽干水分,有需要從鹽堿地里獲取水分和礦物質營養(yǎng),那就只能提高自身鹽分的濃度了。但是問題來了,植物體內的鹽分濃度不是想高就能高起來的。如果無限制地增加體內的鹽濃度,正常的生命運轉就會受到影響,這是植物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另外一個做法就是在體內多存水。但是,從鹽堿地里獲取一點水分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冰草會盡可能地收集和儲藏水分。而葉片上這些閃亮的泡狀細胞就是為存水而存在的。但是咬開這些小泡泡,帶著咸味兒的汁水流出,這也是植物保護自身的一種方法。
為什么蔬果沒有咸鹽味兒?
因為對植物來說鈉不是生命活動所需的元素。我們感受到的食鹽的咸味兒是氯化鈉的味道,準確說應該是鈉離子和氯離子配合形成的味道。但是植物身體中恰恰缺少鈉這種元素,所以我們在水果和蔬菜中很少會碰到咸味兒的。
冰草營養(yǎng)有幾何?
那么多了特殊技能的冰草是不是更有營養(yǎng)呢?要想解釋清楚這個問題,先得明確吃蔬菜究竟是為了得到些什么。我們經常說多吃蔬菜可以利于健康,這種健康的詞匯過于籠統(tǒng),讓人摸不著邊際。不妨來明確一下蔬菜能提供的營養(yǎng)。
首先是水分,毋庸置疑絕大多數(shù)蔬菜的主要成分都是水,也是我們補充水分的的良好途徑,畢竟對很多人來說,多吃點黃瓜比硬灌白開水要容易多了。其次是維生素和纖維素,蔬菜特別是新鮮蔬菜中的眾多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是維護人體正常運轉的重要物質,至于纖維素對于刺激腸胃蠕動,維護腸道菌群和諧有重要作用。剩下的就是一些礦物質了,像鈣、鐵、鋅這樣的礦物質元素也是蔬菜可以提供的,但這就不是蔬菜的強項了。
再來看冰草能夠帶給我們的好處。在諸多宣傳中,都號稱冰草融合了多種蔬菜的營養(yǎng),可以提供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這樣的營養(yǎng)構成難道不應該是蔬菜的本分么?并且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很難檢索到具體的營養(yǎng)構成,因為這種蔬菜本身也不是大宗貿易和食用的蔬菜。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認為冰草中富含以松醇為代表的多元醇,這些物質有刺激胰島素的能力,能降低血糖,能促進肌酸的吸收。并且在高鹽生長環(huán)境下的冰草,多元醇的含量會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如果這種功能得到驗證的話,倒可以算是冰草的特殊功能了。
但是,就我們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冰草的營養(yǎng)與高昂的售價并不相稱。嘗鮮沒問題,但是要當保健品天天吃就沒有必要了。
生命力強的蔬菜更利于健康嗎
今天,對于新品種蔬菜的推廣早已超出了營養(yǎng)和美味的概念。我們更希望吃到嘴里的有特殊的附加功能,最好能讓機體煥然一新。那些生長在艱苦環(huán)境下的植物就成了代言首選。通常的噱頭是,“你想,人家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都能活下來,能沒有點特殊能力嗎?我們吃下去能沒有好處么?”您別說,還真沒有。
自然界有自己的運行法則,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本領。比如高山植物為了應對寒冷會積累更多的糖;而鹽堿地的植物會提高體內的礦物質含量;泡在灘涂的紅樹林還有專門用于呼吸的根系。這一切都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但這不等于我們吃下這些植物就能獲得它們的超能力。

我們在上面已經說了,人從蔬菜中獲取的主要營養(yǎng)就是水、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除此之外的成分,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噱頭大于實質了。千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某種神奇的食物身上。
現(xiàn)代人的問題在于不是吃得太少,而是吃得太多了。我們都希望通過一種神奇的食物把吃多帶來的問題吃回去,但這種想法無異于緣木求魚。冰草也好,日中花也罷,都可以成為我們飲食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靈丹妙藥。正常多樣化的飲食,才是保證營養(yǎng)供給和機體健康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