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衛視美食節目主持人、資深美食家Johnny,首度出書自述杯酒人生。他曾是香港葡萄酒協會主席,對美食與美酒的熱愛,讓他嘗遍四方,成為許多頂級餐廳的座上客。每有所得,便記錄在案,與各地廚房難以割舍的半世情,一一說給你聽。
作家與漫畫家歐陽應霽說,走遍大江南北尋味覓食的前輩Johnny絕對不老,美食美酒當前,餐桌左右興奮蹦跳,永遠是一個最好奇、最活潑、最運動的超級頑童!
自媒體人、作家鬼腳七這樣評價自己的老朋友:Johnny說,一個愛美食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且還是個樂于分享的人。他自己就是這樣,很樂于分享,對全球的美食、美酒、美景都如數家珍。
而在我的眼中,Uncle Johnny就是一位港片中的典型大叔:平和平淡又不失執著,場面上的事情做不來——比方他看到采訪的話筒就會緊張到說不出話,但說到自己熱愛的事業——“邊玩邊吃”,卻是忍不住地碎碎念,一副鄰家大叔“憶當年”的陶醉。在這個顏值至上的圈子,Johnny確如周伯通一般,真實自然,不忘生活之本,不失赤子之心,逍遙自在地與美物作伴。



Q:吃過那么多國家和地方的美食,您認為最美味的菜是什么?
A:我認為,最美味的菜就是家里的菜,最難忘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我相信,對于每個人都是如此。所以我跟朋友聚會,更喜歡去朋友家里聚,家里做的菜味道是任何飯店都做不出來的,它是獨一無二的。
Q: 書中講到的美食地域、國別不同,有的是街頭攤檔的小吃,有的是星級餐廳的招牌大菜,但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和迷人之處。您認為,這些美食之所以受歡迎,有沒有什么共同的原因?
A:仔細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大到頂級餐廳的拿手大菜,小到街頭攤檔的小吃,它們好吃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多花費一點時間、多一道工序、選料嚴格一點、火候把握精準一些、對品質要求高一點……這看似不起眼的“一點”“一些”,說到底,其實是經營者對品質的追求、對食物的敬畏態度、做事的責任心以及做人不打折扣的品質成就的。
Q: 回憶童年,幾乎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會有一款美食,美好了整個童年。您的童年記憶中,最令您難忘的一款美食是什么?
A:我出生在廣東汕頭,生在汕頭,沒有不愛吃的。盡管我只在汕頭待到8歲,但記憶最深的卻實街角的蠔烙。我的書中專門有一篇介紹了蠔烙,要說蠔烙是潮汕人心中的家鄉味,再合適不過。說起這蠔烙,可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在清代時就已風及潮汕城鄉,也是潮汕菜中的經典代表。民國初年,潮州城大街狀元亭巷有“瀛洲酒店”,那里做的蠔烙在潮州最有名。歲月更迭,現如今,無論在潮汕本土還是其他地方,有潮汕菜館的地方就一定有蠔烙。廣東的邱淑英西天巷蠔烙、汕頭的飄香小食、新加坡的阿泉蠔煎,他們做的蠔烙,可以說是滋味無窮、沁入靈魂的美味。
Q:大家都知道您是旅游衛視美食節目主持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您的“老本行”其實是香港葡萄酒會主席。您認為,葡萄酒給您帶了什么?您對葡萄酒懷揣著怎樣的情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葡萄酒,您有沒有比較好的建議?
A:葡萄酒讓我認識了世界。在我眼中,葡萄酒是吃飯時喝的飲料,它的存在是為了讓食物的味道搭配得更好。但葡萄酒又和茶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每個地區的歷史、生活、文化都會體現在一杯酒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葡萄酒,也各具特色,只有到了當地,才能體會到葡萄酒帶來的真正醇美的感受。
對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葡萄酒,我建議在選擇葡萄酒時,不要只看它的價格。其實只要合乎口味,即使是1塊錢 1瓶的葡萄酒,也有它的價值。在初次接觸葡萄酒的時候,應選擇味道略微淡雅一些的酒,然后慢慢地加重口味,在品嘗各種葡萄酒的過程中,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酒。其實,這就像吃辣椒一樣,一點點地加重辣度,最終也就能適應朝天椒的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