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本應在周末郊游踏青,盡享盎然春意。然而,不少業主朋友卻飽受家居滲漏引起的鄰里糾紛之煩惱,想在這個“3·15”消費者權益日討個說法。專家有話要說:一旦遭遇住宅滲漏和糾紛,千萬不能著急。靜下心來,查明產生滲漏的原因,界定責任方,協商處理方案。如有必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
滲漏是如何發生的?
業主住房出現滲漏,往往自行盲目修補,也有的找來“馬路防水游擊隊”涂抹劣質防水材料,非但污染環境,還治標不治本,年年修年年漏。專家建議,如果發現滲漏,及時請專業人士對現場情況進行勘察,查明水源,分析滲漏的根本原因,再確定維修方案,核算大概費用。
引起滲漏的責任在誰?
如漏水原因是由自身使用或改造引起的,則滲漏責任應由自己承擔;如漏水原因是由裝修公司施工時對結構進行了改造,破壞了原防水層且后期防水施工不到位引起的,則由裝修公司負責;若漏水原因是房屋的屋面、外墻等部位,并未改動原防水層,則應由開發商負責維修。但以上情況開發商和裝修公司的維修責任權限應在保修期內,若過了保修期,則只能由業主自行承擔。如果是公共部分滲漏,則可由全體業主共同承擔維修責任,向業主委員會或物業公司申請動用房屋維修基金進行解決;如果是由鄰居破壞防水層引起的,則要請鄰居協助解決。責任有爭議的,要請第三方鑒定機構來認定,出具認定書。
如何維修滲漏和避免糾紛?
明確滲漏原因和維修責任方后,應協商具體的處理措施和解決方案。維修方案應請專業防水施工隊伍出具,不要貪圖便宜圖省事,盡量一次維修到位,避免二次滲漏。本刊“專家支招”、“案例寶典”欄目介紹了不同部位滲漏維修技術和注意事項,可以參考。如果因滲漏引起損失,涉及到他方責任的,雙方均應相互理解,評估時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避免產生矛盾和沖突。
如何理性維權?
當房屋滲漏的責任方明確,且業主已掌握足夠的證明材料時,若責任方不予處理,或故意拖延,則先通過物業公司進行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則可向相關部門提請訴訟或向法院起訴尋求解決。本刊“維權案例”和“律師說案”欄目介紹過大量真實的案例,供業主參考解決。切忌因漏水而激化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帶來更大的損失。
(清風根據網絡資料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