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職能 開拓創新 積極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發展

召開全區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研討會

自治區司法廳廳長周黎明在自治區普法志愿者成立大會暨送法下鄉活動上講話
自治區司法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強力推進社區矯正制度、獄務公開制度、律師管理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項改革,實現司法行政職權配置科學化、執法執業規范化、工作機制精細化的工作目標。
推進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自治區司法廳與自治區高院、檢察院、公安廳聯合制定了《關于全面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社區矯正體系,切實承擔起社區矯正工作職責。將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納入志愿者服務計劃,加強社區矯正力量。建立完善社區矯正評估、接受、管理、考核、獎懲、解除、收監等工作制度,規范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全區在冊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期間再犯罪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推進獄務工作陽光化。選取呼和浩特第二監獄和扎蘭屯監獄進行獄務公開試點,及時向罪犯及其親屬公開信息,在罪犯主要活動場所及會見區域設置獄務公開電子查詢系統,定期公開罪犯減刑、伙食費、醫療費等信息。此項工作獲評自治區2014年“十大法治事件”。按照中央政法委從嚴辦理罪犯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要求,與自治區高院、檢察院修改自治區《關于辦理罪犯減刑的規定》的有關條款,進一步推動獄務公開,促進公正文明執法。
推進律師管理制度化。積極推進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在全國率先實現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全區監獄系統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覆蓋。制定了《進一步加強重大敏感案件律師辯護代理監督指導工作的意見》和《律師事務所和律師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這兩項制度受到司法部的肯定并向全國推廣。健全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機制,鼓勵優秀律師、律師事務所到沒有律師事務所的地區設立律師事務所,實現律師事務所在全區全覆蓋。組織律師事務所參與自治區檢察院涉法涉訴信訪工作,促進大量矛盾糾紛依法有序解決。積極貫徹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見》精神,引導律師行業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人民監督員面向國旗莊嚴宣誓

基層律師所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
推進法律援助工作擴大化。加大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建設力度,基本形成“場所便民,功能齊全,制度規范”的三級政府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積極推進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絡點的規范化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區統一管理的12348法律服務平臺,打造符合區情、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的要求,并提出了貫徹意見,最大限度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加強國家賠償法律援助工作,切實保障困難群眾依法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完善便民利民舉措,實現法律援助申請快捷化、審批簡便化、服務全程化。
推進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科學化。與自治區檢察院交流溝通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工作,明確各自分工任務。貫徹最高檢、司法部印發的《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精神,與自治區檢察院共同制定了自治區的實施方案。召開全區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現場推進會,全面推進自治區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工作。公開選任人民監督員,組織選任的人民監督員進行培訓,建立信息庫,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推動對社區服刑人員、戒毒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的救助深入化。進一步完善刑滿釋放人員銜接管理,落實刑滿釋放人員的必接必送制度。通過政府投入,在盟市所在地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訓、救助為一體的過渡性安置基地,鼓勵引導更多的社會企業接收、安置刑滿釋放人員。進一步做好強制隔離戒毒診斷評估工作,規范和細化診斷評估標準,推動解決診斷評估工作銜接不暢、標準不清的問題。創新戒治工作模式,形成了自治區戒毒工作“三期六級”模式,提高戒治規范化水平,提升戒治質量。

在大召廣場開展“12·4”國家憲法日宣傳服務活動

司法行政干警在田間地頭向農牧民開展法治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