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祚
把“軟實力”的“硬道理”講深講透講實講精彩—《文化軟實力》創刊詞
張國祚

張國祚 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全面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第一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詩人,長期從事文化問題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論綱》等11部著作,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研究》《紅旗文稿》等報刊上發表了100多篇文章。曾任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
《文化軟實力》學術期刊伴隨廣大學界的熱切期盼終于問世了。當得知這個嬰兒終于平安誕生時,有那么多領導同志、學界前輩、著名學者、同道朋友積極賜稿,或發來真摯而熱烈的寄語,以表達對創刊的祝賀、鼓勵和期許,令我十分感動。我深知,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厚愛,更是對這個“嬰兒”寄予厚望。大家心里有著共同的愿望:快快做大做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前赴后繼所追尋的夢想,是中國共產黨百折不撓、始終肩負的光榮使命。歷史經驗一再告誡我們:任何國家都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物質硬實力,一條腿是文化軟實力;如果物質硬實力不行,這個國家可能一打就?。欢绻幕泴嵙Σ恍?,這個國家難免不打自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顏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的教訓,無不昭示這個真理。恐怖主義之所以猖狂肆虐、危害難除,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反恐的文化軟實力尚不足以清除滋生恐怖主義的思想根源。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用落后的武器戰勝裝備先進的國內外強大敵人,主要是因為我們黨先進的文化軟實力涵養了廣大官兵,使之擁有同仇敵愾、英勇無畏的精神和足智多謀、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我們黨的反腐敗斗爭之所以強調標本兼治,就是因為,只有治標的法律法規制度和治本的思想價值觀念辯證統一,形成普遍深入人心的文化軟實力,才能營造出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反對腐的社會氛圍。展望未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我們既要跨越高山險阻,又要抵制“糖衣炮彈”;既要勇于應對嚴峻的挑戰,又要善于把握良好機遇;既要堅持“五位一體”,又要貫徹“四個全面”、統籌內政外交國防,等等。所有這些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都離不開文化軟實力提供的理想信念、價值引領、思想保障、精神激勵、智力支持。特別是,面對世情復雜、思潮多元、統一思想難度加大的新形勢,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顯得更加重大而緊迫。
凡是人類思考過的事物無不留下文化的印記。文化訴說歷史,歷史凝結文化,文化無所不在。另一方面,文化又受不同社會存在、不同生存環境和不同實踐活動的制約,難免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因此,文化軟實力難免有能量正負之分、品質優劣之鑒、水平高低之別。在當代中國,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為靈魂、以中國博大精深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的文化軟實力,才能給我們提供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化軟實力,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可或缺的精神、情感、理想、信念、品德、智慧、氣節、膽識、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就是“軟實力”的“硬道理”。研究這樣的“軟實力”、這樣的“硬道理”,需要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可持續性的系統研究,僅憑少數人研究不可能得其真諦,而只有一批又一批思想文化精英踏著實踐的大地,和著時代的旋律,前赴后繼地深入研究,才能不斷占領思想高地,不斷推出優秀成果,把文化軟實力的“硬道理”不斷講深、講透、講實、講精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軟實力》應運而生。
所謂“講深”,就是要闡述清楚“文化軟實力”的歷史淵源、來龍去脈、發展演變、經驗教訓。
所謂“講透”,就是要研究清楚“文化軟實力”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徹底搞明白為什么要建設和怎樣建設中國特色文化軟實力的理論體系。
所謂“講實”,就是要求研究和闡述務必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強化問題意識,增強針對性,力求務實管用,以切實全面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宗旨。
所謂“講精彩”,就是要轉變作風,改進文風,貼近生活,多利用生動鮮活、喜聞樂見的語言,把文化軟實力的“硬道理”講得吸引人、感染人、征服人、令人信服。
當然,“講深、講透、講實、講精彩”都是相對標準,沒有絕對要求。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中央的關心、有學界的支持、有讀者的呵護,《文化軟實力》的問世,必將遵循“講深、講透、講實、講精彩”的方向,為文化軟實力的“硬道理”研究提供一個無限廣闊、可以持續跟進的探索空間。這個探索空間,將成為廣大專家學者和人文社科學子追求“四講”標準的成果展窗、交流平臺、學術田園、思想陣地、靈感馳騁的原野、智庫貢獻的通途。
是為創刊詞。
2016年春節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