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蘭,劉曉姝,黃雪英,朱友榮,張小蘭,汪丹鳳,彭麗云,郭建明
(江西省兒童醫院PACU,南昌 330006)
流程再造在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中的運用
劉華蘭,劉曉姝,黃雪英,朱友榮,張小蘭,汪丹鳳,彭麗云,郭建明
(江西省兒童醫院PACU,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討高效、安全的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以保障轉運工作的順利進行。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2025例危重癥患兒為對照組,采用原有院內轉運流程,進行回顧性調查及實地調查,找出醫院院內轉運存在的問題細節。根據院內轉運存在的問題細節,進行文獻查閱、專家咨詢,制定完善的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圖。選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2700例危重患兒為試驗組,采用再造后的院內轉運流程。比較轉運意外發生情況、轉運行為的規范性,評估醫護人員對再造后流程的滿意度及家屬對轉運過程的滿意度。結果 2組均無一例意外受傷(跌倒、抓傷、墜床)。試驗組輸液管堵塞、回血,導管脫出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2組途中出現病情變化未及時處理和溝通不到位引起投訴或糾紛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醫務人員轉運行為的規范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醫護人員對再造后流程的滿意度及家屬對轉運過程的滿意度均≥90%。結論 流程再造使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更符合高效、安全的標準,可有效提高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的護理質量。
危重患兒; 院內轉運; 流程再造
轉運是重癥患者在救治過程不可忽略的環節,存在一定的風險[1]。院內轉運如果操作不當,不僅影響危重癥患兒的診斷及治療,還可能發生意外或導致死亡,影響患兒救治成功率,影響醫患關系,產生法律糾紛。徐衛容等[2]報道:常規轉運過程有80%存在轉運安全問題,心肺并發癥、投訴糾紛、管道脫落等發生率達54.5%。因此,對原有轉運流程進行再造,建立更高效、安全、標準的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對推動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護理的發展和提高院內轉運護理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江西省兒童醫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危重患兒院內轉運中應用再造后的危重患兒院內轉運流程,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病例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調查及實地調查,共2025例,其中男1518例,女507例,平均年齡(3.8±3.4)歲,用原有轉運流程;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危重患兒院內轉運的病例為試驗組,共2700例,其中男2011例,女689例,平均年齡(3.4±3.1歲),采用再造后的轉運流程。2組患兒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1)分別從急診科危重癥患兒轉運至PICU、普通病房(手術室)危重癥患兒轉運至PICU 2條路線的轉運前準備、轉運過程病情觀察與處理、轉運后的交接進行回顧性調查及實地調查,找出醫院院內轉運存在的問題細節。
2)根據醫院院內轉運現存在的問題細節,進行文獻查閱、專家咨詢,制定完善的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圖,在原有轉運的流程上進一步完善轉運前的病情及風險評估,患兒的預處理,藥物、用物的準備更全面。強調在接通知可以進行轉運患兒前再次核對轉運前的準備工作,確保無誤后再進行轉運,到達目的科室后患兒的交接比以前更詳細,需填寫危重患兒轉運交接記錄單,并雙簽名。
3)采取面授講課、模擬演練等培訓形式,重點對相關科室人員進行轉運行為的規范性培訓,保證患兒安全。
4)運用自制的調查表,調查本院(急診、普通病房、ICU)共120位醫護人員對再造后流程的滿意度及55位患兒家屬對轉運過程的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1)轉運意外發生情況:病情變化觀察與處理的及時性;輸氧管、氣管插管脫出;輸液管、各種引流管脫出或堵塞;意外受傷、跌倒、摔傷、抓傷;投訴與糾紛等。
2)轉運行為的規范性:病情及風險評估,與家屬溝通情況,通知目的科室,物品、儀器、藥品準備情況;醫護人員、患兒準備情況,到病房的病情交待情況等。
3)醫護人員對再造后流程的滿意度及家屬對轉運過程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2組患兒轉運意外發生情況比較
2組均無一例意外受傷(跌倒、抓傷、墜床)。試驗組輸液管堵塞、回血,導管脫出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2組途中出現病情變化未及時處理和溝通不到位引起投訴或糾紛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醫務人員轉運行為的規范性比較
試驗組醫務人員轉運行為的規范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醫護人員對再造后流程的滿意度及患兒家屬對轉運過程的滿意度
醫護人員對再造后流程的滿意度及患兒家屬對轉運過程的滿意度均≥90%,詳見表3—4。

表1 2組轉運意外發生情況比較

表2 2組醫務人員轉運行為的規范性比較

表3 醫務人員對再造后的轉運流程滿意度的調查 n=120,例

表4 患兒家屬對轉運過程的滿意度 n=55,例
流程再造也稱業務流程再造或作業流程重組,是指從服務對象的需求出發,以流程為改造對象,對流程進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過對流程構成要素重新組合,產生出更有價值的結果,以此對流程重新設計,從而獲得績效的巨大改善[3]。對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再造而言,就是以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理論為指導,以患兒安全為核心,以流程導向為目標,以顧客滿意為標準,運用現代人文手段,通過建立起規范、嚴謹、有序、創新、完善的流程,對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加以改造,它填補了原本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的不足,消除了影響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的安全隱患,整合刪減原來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的弊端,提高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安全、杜絕轉運意外及醫療糾紛的發生。建立規范、嚴謹、有序、創新、完善的流程是提高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成功的關鍵。本研究通過對原有流程問題存在的各個細節的修改、完善,進行行為規范培訓,轉運過程2組均無一例意外受傷(跌倒、抓傷、墜床),試驗組輸液管堵塞、回血,導管脫出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因此,再造后的流程可減少轉運意外事件的發生。
規范轉運和交接流程,增強了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加強了科室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確?;颊甙踩瑴p少了意外和糾紛的發生,有利于規范醫、護、患三方在危重患者轉運過程中的行為、權利、責任及義務[4]。危重癥患兒年齡小、病情不斷變化且非常復雜,轉運途中雖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如果轉運前準備不充分、轉運過程病情觀察或護理不到位,轉運后交接不清楚等不規范的轉運行為,都可能對患兒者病情不利,影響患兒的安全,引起病情變化,降低患兒的搶救成功率。原有流程存在的問題:1)評估不到位:未正確評估病情,把握轉運指征,如患兒處于瀕危狀態,未進行搶救就進行轉運;2)物品、藥品準備不充分:如呼吸困難患兒轉運未準備氣囊、面罩、吸痰器,心肺復蘇后轉運未準備腎上腺素等搶救藥品;3)與家屬溝通不到位:未與家屬溝通或與家屬溝通不清楚;4)未及時通知目的科室:通知時間太晚,目的科室未做好接診準備,患兒就已到病房;5)患兒早已到病房,轉運科室未填寫病歷或書寫病程,電腦信息遲遲未辦理轉科或入科手續;6)轉運人員資質不夠、人員不足;7)轉運處理不規范:轉運前預處理不完善,如吸痰、建立靜脈通道、各種管道的固定等;轉運中出現病情變化,未及時處理,輸液管道未妥善放置,有回血、阻塞現象;轉運后醫務人員交接信息不清楚或不全面就離開病房。本研究重點對相關科室醫務人員進行原有流程存在的問題和再造后流程的相關知識、規范的轉運行為,以及不規范的轉運規范可能對患兒造成不良后果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進行培訓,取得了滿意效果,解決醫務人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做的問題,形成了規范化的流程,有效地減少了轉運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復性,避免了時間和人員的浪費,可提高患兒搶救成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醫務人員轉運行為的規范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流程再造對提高服務質量、滿意度有正面影響,危重患者的轉運流程進行再造能夠提高患者轉運的安全性,提高患者家屬滿意度和護理質量[5]。本研究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對再造后流程的滿意度及家屬、患兒對轉運過程的滿意度均較高。院內轉運流程再造后合理、規范、高效、有序、完善,能保證患兒安全。
綜上所述,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再造,可降低院內安全轉運的風險,保障患兒的安全,減少轉運不良事件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保障轉運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社會效益。完善危重癥患兒院內轉運流程的護理及評價體系是安全轉運的重要措施,有計劃、有組織、有準備的轉運工作,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挽救患兒的生命,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1] 趙偉英,金靜芬,王志娟.移動ICU的構建和應用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607-609.
[2] 徐衛容,李磊,林洪波,等.品管圈在急診危重患者安全轉運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9):665-666.
[3] 張桂萍,李麗.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安全隱患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09,7(9):153-154.
[4] 趙云芳,崔新霞,付印,等.關于急診危重病人院內安全轉運的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6):122.
[5] 李瑞艷,祁麗梅,宋久銀.流程再造在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3,23(6):68-69.
(責任編輯:鐘榮梅)
2016-09-01
江西省衛計委普通科技計劃立項課題(20155572)
R472.2
A
1009-8194(2016)11-0082-03
10.13764/j.cnki.lcsy.2016.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