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耐藥性分析及抗菌藥物治療研究
徐志禮1, 曾強震2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醫院, 1.呼吸內科; 2.婦科, 湖北 麻城, 438300)
關鍵詞:肺炎支原體感染; 耐藥性分析; 抗菌藥物治療
患者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會進一步加重疾病對機體的影響。臨床研究[1]發現,用藥療效、預后和肺炎支原體感染有較大的相關性。本研究探討老年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的用藥、耐藥情況和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共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入選的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咽部充血,聽診支氣管肺部干濕啰音,胸片或胸部CT滲出表現;患者的心血管等方面受累,臨床檢驗指標表現為血象、CRP等升高;支原體培養或支原體抗體等結果。根據患者是否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分為感染組和非感染組,其中感染組38例,非感染組82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用咽拭子采集患者咽喉后壁的分泌物,在咽喉處旋轉2周,并且停留約30 s后將拭子放置在無菌試管中密封進行檢測。將采集的樣本進行接種培養試驗和藥敏試驗。采用肺炎支原體培養藥敏試劑盒進行檢測,所有的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入選患者還需要接受其他的實驗室檢查,檢查項目包括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及谷氨酸氨基轉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肺炎支原體抗體等。
入選患者體溫偏高,先囑多飲水,或予以物理降溫,超過38.5℃或伴有畏寒、寒戰等癥狀時,均采用口服樂松(洛索洛芬鈉片)30~60 mg輔助退熱。必要時予以患者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2 g/kg[2]。同時,對于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者,在此治療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藥敏測試結果進行抗菌藥物治療。采用的抗菌藥物為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如阿奇霉素、紅霉素)、利福霉素等。
1.3觀察指標
根據藥敏試劑盒中上下孔培養液的顏色判斷藥敏結果,藥敏結果分為中介、敏感和耐藥。培養液從黃色到紅色則是提示樣本為支原體陽性;中介是上孔培養液為黃色,下孔培養液為紅色;上下孔的培養液均為紅色則為敏感;上下孔的培養液為黃色則為耐藥[3]。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指標將治療效果的診斷標準分為治愈、好轉和差。治愈是指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恢復正常;好轉是指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比治療前有顯著改善,實驗室檢查結果也得到改善,但仍未到達正常值;差是指對比治療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惡化情況。
2結果
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并發感染率為26.7%。對比感染組和非感染組的實驗室檢查結果,2組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以及發熱的時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藥敏結果顯示,阿奇霉素的敏感性最高,為97.37%,其次是利福霉素89.47%。耐藥性較高的是克拉霉素和羅紅霉素,分別是23.68%和21.05%,其次是克林霉素18.42%。見表2。采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00%。38例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經治療后,治愈26例,治愈率68.4%,好轉11例,好轉率28.9%,總有效37例,總有效率為97.4%。

表1 2組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表2 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藥敏結果[n(%)]
3討論
肺炎支原體感染是老年患者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4-5]。患者存在有明顯的免疫調節異常情況,特別是在急性發病期[6]。患者的免疫調節異常主要是其機體的免疫系統處于活化狀態,導致患者出現免疫病理改變。同時肺炎支原體與人體有著共同的抗原,因此當感染肺炎支原體后,患者體內可以形成免疫復合物,使得免疫細胞得到活化,表現為明顯的免疫功能紊亂[7-8]。
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者要根據藥敏測試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藥物治療。本研究顯示,阿奇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利福霉素。耐藥性較高的是克拉霉素和羅紅霉素。采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4%。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會大大增加治療的難度,這是由于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患者體內會出現自身的抗體,同時支原體對于患者機體的進一步侵害使得多個系統、組織受到損傷[9]。另外,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患者機體受到刺激,引起進一步的增生和破壞性疾病,導致治療難度加大。目前研究[10]認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通過結合核糖體50 S亞基的轉肽酶中心與肽輸出通道之間的部分,機械性阻塞通道而抑制肽的延伸,抑制病原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而發揮抑菌作用。利福霉素通過抑制菌體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核糖核酸的合成和蛋白質代謝,導致細菌生長、繁殖停止,達到殺菌作用。本研究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CRP含量等出現明顯上升,提示患者體內有病原菌感染,導致組織、細胞等的損傷,因此臨床上要留意患者的體征,采取對癥治療,盡量縮短患者的病程。
綜上所述,老年肺炎支原體感染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手段,避免疾病進展對患者機體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萌, 王玉珍, 劉莉莉, 等. 肺炎支原體感染與患者預后的關系[J]. 山東醫藥, 2013, 53(38): 36.
[2]劉俊, 王海燕, 林瑜, 等. 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16例臨床分析[J]. 福建醫藥雜志, 2013, 35(6): 45.
[3]陳云珠. 小兒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征及診治方法[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電子版, 2014, 14(7): 13.
[4]畢金娥, 王強. 肺炎支原體感染在發病機制中的探討[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6): 109.
[5]羅宇元, 劉德強, 李敏, 等. 76例與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特征分析[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 34(11): 1599.
[6]Huang FL, Chang TK, Jan SL, et al. Co-morbidity of Kawasaki disease[J].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2, 79(6): 815.
[7]Jaggi P, Kajon AE, Mejias A, et al. Human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Kawasaki disease: A confounding bystander [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56(1): 58.
[8]Pitzer, VE, Burgner D, Viboud C, et al. Modelling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age and incidence of Kawasaki disease to explore possible infectious aetiologie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iological sciences, 2012, 279(1739): 2736.
[9]He XY, Wang XB, Zhang R,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 in pediatric population from 12, 025 cases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J].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2013, 75(1): 22.
[10]Garcia AV, Fingeret AL, Thirumoorthi AS, et al.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 requiring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with concomitant ischemic stroke in a child[J]. Pediatric Pulmonology, 2013, 48(1): 98.
中圖分類號:R 5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5-142-02
DOI:10.7619/jcmp.201605048
收稿日期: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