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陳怡璇
上港集團低息發債
文‖《上海國資》記者陳怡璇
當有具體項目時提前1-2月啟動發債工作,資金沉淀不會超過一個星期,盡可能降低財務費用
2015年11月23日,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港集團”)獲得證監會批復核準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100億元(含100億元)公司債券;2016年2月17日,上港集團發布2016年公司債券(第一期)上市公告書,順利完成發行25億元公司債,票面利息3.00%。
繼2014年上港完成跨境借款首單之后,2015年內,上港集團獲以色列海法新港25年經營權、整合錦江航運,獲得高級別國際評級,并定增上海銀行股權,金融戰略逐漸做大做強,為優化集團財務結構、滿足投資擴張的需要提供了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和資金保障。
上港集團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國有港口企業,產品的特殊性、業務規模和結構,決定了按需融資是上港集團開展各類多元化融資的出發點,盡最大可能壓縮資金沉淀的時間成本。
多元化融資以便于投資擴張的需要,上港集團決定在2015年發行公司債。
2015年10月19日,上港集團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發行公司債券方案的議案,初定發債總額不超過100億元,兩年內分期發行。根據最初的募集方案,基礎發行規模為人民幣20億元,可超額配售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含20億元)。11月19日,證監會核準通過。
上港集團表示,公司債是靈活的直接融資手段,但并非獲得低成本融資的唯一方式,過去上港集團的融資成本整體較低,以直接融資為主。例如2014年,上港集團借助自貿區取得境外人民幣借款207億元,成本約為同期融資成本的2/3,實現了原有借款的替換,優化資金結構。
在各類融資手段中,市場價格始終是選擇融資方式的重要參考依據。上港集團表示,由于2016年年初資本市場發債價格相對較低,在權衡各類融資渠道的資金成本、手續便利與否等問題后,上港集團遂決定發行公司債券,在充分了解市場情況并結合自身現有債務成本的基礎上,擬定了3%的發行利率。
2016年1月21-25日,上港集團成功完成了2016年第一期公司債發行,發行規模為25億元,票面利率為3%,債券認購的投資者主要是券商和基金。
而從這此次發行結果來看,25億元的債券中超額配售5億元,超額配售的規模并不大,可謂恰到好處。這與上港集團貫徹的按需融資策略相符合。
“相比其他行業,港口企業應收賬款較少,上下游產業鏈條并不長,業務規模可控,生產完成即可實現銷售收入。因此發債所得資金不會在完成融資之后擱置不用,而是每當有具體項目時提前僅一兩個月啟動發債工作,資金沉淀不會超過一個星期,盡可能降低財務費用。”上港集團表示。
根據債券募集說明書,此次上港集團公開發行的第一期公司債為5年期品種,本期債券票面利率在存續期內前3年固定不變,債券存續期第3年末附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可選擇調整票面利率,在存續期后2年固定不變。
上港集團表示,本次發行公司債券的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償還銀行借款、調整債務結構及補充流動資金等,改善資金狀況。
“由于集團考慮提前償還部分之前籌集的相對高息的債務,進一步降低集團融資成本,因此發債資金主要用于替換集團現有債務,集團資產負債率無明顯變化。”上港集團表示。
此外,考慮到未來有包括收購相關港口資產等潛在投資安排,未來投資現金流出可能較多,發債勢在必行。
本次債券發行完成且上述募集資金運用計劃予以執行后,一方面,合并財務報表的非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例將由發行前的不到40%增加至發行后的約50%。長期債務占比提升,有利于增強公司資金使用的穩定性,債務結構將得到一定的改善。
另一方面,發行后公司資金的流動比率均將有所上升,流動資產對于流動負債的覆蓋能力得到提升,短期償債能力增強。
上港集團表示,將指定募集資金專項賬戶用于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的接收、存儲、劃轉與本息償付。
為了更好地把握融資時機,簡便高效地融資,上港集團每年年初向董事會申請一定額度的長短期債務融資額度,并在不超過此債務融資額度內進行融資。在實際融資時,根據具體的議事規則進行實施。
2016年度上港集團的債務融資額度議案顯示,2016年度中長期債務融資額度為250億元,短期為250億元,比2015年度的融資議案中長期220億元、短期220億元進一步擴大了融資規模。上港集團表示,近年來,債務融資額度的確定一般以長短期均不超過凈資產的40%為限,由于集團近年凈資產增長迅速,因此2016年債務融資額度較2015年度較大幅度提升。
債券評級無疑對降低此次發債成本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上港集團表示,在債券評級過程中上港集團凸顯了多方面優勢,生產經營穩定、財務表現穩健、運營現金流充足,保持著良好的信用記錄和謹慎的對外投資戰略,使得此次債券評級得以與公司評級同級。
根據此次評估機構評估,發行人的主體信用等級為AAA級,本期債券信用等級為AAA級。債券評級能夠實現與公司評級相同,無疑與上港集團本身的優勢相關。
一方面,上港集團有著良好的盈利能力。根據公告,本期債券上市前,上港集團2012年至2015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呈逐年上升態勢。良好的盈利能力是償還本期債券本金和利息的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此次償債資金將主要來源于日常經營所產生的現金流。根據公告,2012-2015年,上港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穩健,為債券的還本付息提供保障。
同時,上港集團擁有充足的銀行授信額度。截至2015年6月30日,上港集團獲得多家銀行授信的額度近700億元(合并報表口徑),尚未使用的授信額度亦有500余億元,充足的銀行授信額度為債券本息的償付提供了流動性支持。
此外其區位優勢明顯。
2014年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為7.55億噸,其中,上港集團的貨物吞吐量達5.39億噸,占全港的71.39%。2014年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達3528.5萬標準箱,在世界集裝箱港口排名連續五年保持第一,而上海港所有的集裝箱吞吐量均由上港集團及下屬企業完成。
實際上,2015年8月為了打開走出去步伐,上港集團亦開展了包括標普、穆迪在內的國際評級工作,評級最終結果為AA+,這極大降低了上港集團在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地區開展境外人民幣借款的成本,也比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低1/4。
伴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下行壓力,貿易形勢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對于港口企業來說,要維持較好的經營業績存在一定的外部壓力;且由于上海港目前以腹地型港口為主,國際中轉吞吐量有待提升,國際化業務尚有待提升。且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成本逐漸提升,強化風控成為上港集團2016年另一項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