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金琳
股權激勵科技國企先行
文‖《上海國資》記者金琳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施激勵,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
財政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近日聯合發布《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3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可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即國有及國有控股未上市科技企業可面向企業重要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等股權激勵方式或實施項目收益分紅等激勵方式。
此次《暫行辦法》明確了國有大型企業的股權激勵總額不超過企業總股本的5%,中型企業不超過10%,小微型企業的股權激勵總額不超過企業總股本的30%,且單個激勵對象獲得的激勵股權不得超過企業總股本的3%。
早在2010年,國務院確定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工作,此后,試點政策陸續推廣至武漢東湖、上海張江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安徽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暫行辦法》明確了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的適用范圍、激勵對象、激勵方式和實施條件等內容。
《暫行辦法》適用國有科技型企業包括國有及國有控股未上市科技企業(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國有企業),具體包括:轉制院所企業、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投資的科技企業;國家和省級認定的科技服務機構。
《暫行辦法》激勵對象是與本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重要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具體包括關鍵職務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重大開發項目的負責人,對主導產品或者核心技術、工藝流程做出重大創新或者改進的主要技術人員;其二,主持企業全面生產經營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生產經營的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其三,通過省部級及以上人才計劃引進的重要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暫行辦法》明確,企業不得面向全體員工實施股權或者分紅激勵。企業監事、獨立董事不得參與企業股權或者分紅激勵。并且,《暫行辦法》提出的激勵的方式有:采用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等股權激勵方式,或項目收益分紅、崗位分紅等分紅激勵方式。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政策。國有企業存在分配、轉型、升級的問題,這一次政策專門針對國有的科技性企業,很顯然是要提升國企轉型升級、加大研發、加大創新的力度,采取市場化激勵機制來推動國企的研發和創新。
事實上,此次實施的《暫行辦法》與2010年頒布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以下簡稱《中關村實施辦法》)一脈相承,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起2010年頒布的《中關村實施辦法》,《暫行辦法》在激勵程序上有了更為細致和可操作的規定。比如,區分了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在激勵總量和激勵方式上的不同;提高了崗位分紅所得的上限,提高了項目分紅的比例,明晰了激勵方案的審核機構,等等。” 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茜向《上海國資》表示。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根據《暫行辦法》,滿足實施股權激勵條件的科技企業數量并不會太多。“門檻不低。”
據了解,《暫行辦法》對于國有科技型企業的定義極為明晰,僅適用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但科技服務機構可擴大至“省級”。
另外,科技型企業如要實施股權與分紅激勵,除了要滿足產權清晰、戰略明確、管理規范、三年內沒有違法違規記錄等條件外,還需滿足以下指標:轉制院所企業、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投資的科技企業近三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企業研發人員數量不少于員工總數的10%;國家和省級認定的科技服務機構近三年科技服務性收入不低于營業收入的60%;實施股權獎勵的,要同時滿足:近三年稅后利潤累計形成的凈資產增值額應當占近三年年初凈資產總額的20%以上,且實施激勵當年年初未分配利潤為正數。
對實施崗位分紅的,近三年稅后利潤累計形成的凈資產增值額應當占近三年年初凈資產總額的10%以上,且實施激勵當年年初未分配利潤為正數;實施期權激勵的,業績考核目標應不低于企業近三年平均業績水平及同行業平均業績水平;實施崗位分紅的,各年度凈利潤增長率應高于實施近三年平均增長水平。
“要同時達到上述目標并非易事。”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茜向《上海國資》表示。
她認為,激勵方案的限制性因素較多。比如企業成立不滿三年的,不得采取股權獎勵和崗位分紅的激勵方式。大中型企業不得采取期權的激勵方式。此外,根據《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事實上,沒有盈利的企業均無法實施股權獎勵和崗位分紅的激勵方式。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施激勵,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多數市場人士評價。
滿足條件的國有科技類企業能否順利落地亦可能成為挑戰。
王茜表示,企業的激勵對象通常都是風險規避型的,他們希望通過承擔較小的風險換取股權的增值收益,或者穩定的分紅收益,但這些權益的獲得是要建立在企業長期良性發展的前提下的。然而,非上市企業股權不像上市公司股票那樣具備良好的流通性,處于創業期或成長期的企業即使盈利也可能需要長期投入而無法分紅,再加上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如果缺乏退出機制可能使國有科技型企業的激勵方案面臨激勵對象缺乏參與積極性的尷尬。
制約激勵對象參與積極性的另一個因素則是審批周期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王茜表示,比如涉及股權的獎勵或出售其實事關國有資產是否流失,涉及現金的分紅與增值權激勵事關國有薪酬體系的整體把控,審批者當慎之又慎,企業及管理層亦要考慮審批成本與激勵收益之間是否成正比。
“根據經驗,那些能夠成功推出激勵計劃的,大都是因試點是自上而下推動企業去實施的,而企業自發的激勵需求最終獲批并實施的卻不多。”她坦承。
此次發布的《暫行辦法》,較為突出的特點是,在依法依規的基礎上,運用市場方式建立和完善了國有科技型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其與當初的試點政策相比,進一步擴大了企業適用范圍,提高了股權激勵的總體額度,增強了對科技型初創企業的激勵作用。且在突出對科技型企業引導功能的同時,著力規范過度激勵及過程調整行為,明確股權激勵的約束條件,同時嚴格把控股權獎勵尺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這已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上海天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向《上海國資》表示,《暫行辦法》對于國企創新、轉型有現實的意義。因為國有科技型企業的核心是“人”,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有助于吸引和留住核心技術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股權和分紅激勵最大的難點是國有企業資產流失。不過,對于科技型企業來說,資產流失的風險很小,激勵政策是在做加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李長安亦認為,股權激勵和分紅激勵被稱為企業高管與核心技術人員的“金手銬”,這是因為其能夠有效地把公司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自身利益與公司的長遠利益相掛鉤,從而保證了激勵和約束的一致性。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由2011年的50.9%增加到2015年的55.1%,全社會研發支出已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
“國有科技型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其帶動和示范效應正在不斷地顯現出來。”市場人士表示。